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酲,集醒第一。

看完这一段,情不自禁想到屈原的《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这一段对话,我们上学时候都读过,意思就不说了。

这是两个清醒的人的处世态度。屈原可惜了,清醒让他很痛苦。老渔夫能够超越清浊,做到了“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所以,我们看到,醒来也不妙。所以啊,陈继儒先生的这副清凉剂,不能随便吃。

人醒了,就再难醉了。大家都醉了,你是清醒呢?还是装醉?这是个问题。如果让庄子选择的话,那就是在醉与不醉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继儒的字

陈继儒,这是明朝的人,晚明的人,科举失意,不出仕,29岁就隐居了,搞一些文艺上的事儿。才气足,相交董其昌,王世贞等。这样的一个人,有着江南文人的特质,他的《小窗幽记》也是值得一读的。这次读呢,是精选一些,找有趣的和大家分享。

1.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花繁柳密处,这是人世间的酒色财气,能够不为这些所迷惑,才算是一个有手段的人。风狂雨急,这是遇到的险境,“立得定”,是心坚定,不为其所晃动。这就是站得稳。这就是“君子固穷”,死守善道,大不易。于此,方见一个人的品性。

小窗幽记》和《围炉夜话》不一样,围炉夜话是写给自己家族子弟的,而小窗幽记是一个文人的随笔,写的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对人对事的态度、选择。然而《小窗幽记》的作者近来也是有异议,咱搁置。《小窗幽记》却是能够合陈继儒的性情,这是毋容置疑的。

2.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过。

历事见真,真金要让火检验一下。然而呢,这也大可不必强求,不用刻意去考验。没有从“浓艳场中试来”的,就不是“澹泊之守”了嘛?没有“向纷纭境上过”,就不是“镇定之操”了嘛?这可能还是活在他人的评价中,不是从自性中出的。

重要的就是我们时刻对自己的心、行有观照,反求诸己,守得住。

这里,我想到了《中庸》里的“素”字诀——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这是正道,不用刻意去造境。

3.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这就是“素其位而行”。人这一辈子,能直心,直行,真好。

市恩”,施恩,还是有些高高在上。“报德”,这是感恩,是谦下,这个好。

要誉”,求名,于现在就是流量,就是网红经济,流量就是财利。逃名,就是过好自己的生活,过平淡的生活。其实,大部分人还是踏踏实实做个本分的人比较好。薇娅,雪梨,李佳琦属于这个时代头部的流量,也算是“要名”,距离“要誉”还很远,是非也是不少。

4.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这是和人相处长久之道,也是清雅之士的生活,平淡,长久。君子之交淡如水,挺好。

好,今天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