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公从外面散步回来,见到客厅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上面写着“醉蟹”二字。他笑着问老伴:“醉蟹——谁送的?”

“谁送的,还能有谁,小李呗!”正在厨房里忙着的老伴说。

郑公拆下包装盒,小心地捧出一个圆圆鼓鼓的罐子。“哈,还是那个牌子,‘香蟹坊’,还是陶瓷坛子装的,正宗的醉蟹呀!来,拿个盘子来,搞两只,晚上弄杯酒……”

郑公很感慨。自从几年前从书记位子上退下来后,逐渐地,单位就很少有人跟他来往了。郑公理解,现在人都很现实,你不在位了,再跟你牵扯还有什么用处?虽然“八项规定”后,很少有人敢公开地请客送礼了,但私下里的交情还是免不了的。就说这小李,十多年来,每年春节,必给他送来一坛醉蟹。刚开始还拎来两瓶好酒,不是茅台,就是五粮液,后来被他挡住了。醉蟹是土产,送个一瓶尝尝鲜,不算什么,可送高档酒就有行贿之嫌了。小李也乖巧,从此不再送酒,只送醉蟹,让书记尝个鲜。而这一尝,竟让郑公喜欢上了。晚上在家,两只醉蟹,一杯小酒,让他觉得真是神仙的日子。离开“书记”位子,包包扎扎回家后的第一年,小李还给他送醉蟹,他曾跟小李说,以后不要再送了,我退了。小李跟他说,书记说什么话?我小李难道是这样的小人?放心,醉蟹我包了,包你年年过年一醉方休!果真,以后这几年,每到春节前,小李的醉蟹就如期而至。而且,都是“香蟹坊”,醉蟹中的名牌。

吃得多了,郑公对这醉蟹还有了点研究,特别是对“香蟹坊”,说起来还如数家珍。这“香蟹坊”,产自里下河水乡千年古镇龙湖。龙湖四面都是河流,水面辽阔,水质纯清,出产肥美的青壳大蟹。由于活蟹存放时间不能长,龙湖人在经营活蟹买卖过程中,摸索出一套用糯米浆酒及其它配料醉制螃蟹的工艺,这样既可延长螃蟹的保质期,又可赢得更多客户赚取更多利润。大概在明代洪武年间,就创立了“香蟹坊”醉蟹加工作坊。之后工艺不断完善,形成独特秘制配方,几百年间,“香蟹坊”成为醉蟹中的名品。整个醉蟹加工制作,从重阳节后开始选蟹,接着进行活养、干搁、修毛、配料,中间经过“立冬”,到“小雪”后下缸,以后再经过“大雪”、“冬至”、“小寒”直到“大寒”,近两个月泡制过程,到春节前罐装上市出售。正常可以吃到清明节前,保质期可达四个月。据说郑板桥曾用它招待过慕名来访的书画名家,由此美名传扬,进而成为贡品。你说,这样的醉蟹,谁不喜爱呢?特别是喜欢喝点小酒的人,在这寒冷的冬天,一壶酒,一只蟹,既驱寒,又养胃,还提神,要是外面还飘着点雪花,那就更有诗意了。真难得小李有这一份孝心,这一份真情!

不过,对于小李,郑公也是关心的,退之前对他也是有所交代的。首先,帮他把老婆从乡下调到了城里,一家人终于团聚了。又竭力推荐提拔他担任了一个副主任,成为副科职干部。要知道,在一个县里,想要拔个副科,可不是那么容易,更何况,他原本是事业性质,成为副科职干部后,就可以转为公务员了,这可是更不容易的事。单位里也有人议论,说书记有点偏爱小李,好事儿都给了他。但小李的工作能力、实绩摆在那儿,也是否认不了的,并不是几瓶醉蟹就可以不讲原则的。对这一点,郑公心里还是踏实的。

郑公拿来一把小刀,将坛口封得严严实实的盖子撬开,一股浓浓的醉香钻入鼻孔。再用筷子夹出两只摆放在青花瓷盘里,观其色,壳青肚白,俨如生蟹一般;嗅其味,一个字,鲜,再一个字,还是鲜!“拿酒来!”郑公似乎已经有点等不及了。老伴把酒拿来后,他倒了一杯,呷上一口,然后就掰开一只醉蟹,吸溜起来。那凸凸的蟹黄,稠稠的汁液,醇醇的鲜香,立即入口抵心,妙不可言。

老伴也坐到桌子上,郑公说:“你也尝尝。”老伴说:“我不吃。”又说,“我还不敢吃呢,也不知道脏不脏,有没有细菌,真不知道你怎么喜欢吃这东西的。”

“这你就不懂了。”郑公说,“这‘香蟹坊’醉蟹可讲究了。据说,一只螃蟹,要过六关才能成为一只醉蟹,首先是选蟹关,只有龙湖里出产的青壳母蟹才可用,还要一斤四只,十爪齐全;接着是清污关,怎么清?将蟹挂在竹篾篓中,在活水湖里‘簖养’,清除胃内污泥杂质,要养20多天呢……”

老伴突然打断他的话,说:“哎,先别说说螃蟹过关,咱说小李。这次小李恐怕难过关了!”

郑公放下酒杯,问:“什么意思?他过什么关?”

老伴说:“你不知道?”

郑公说:“我怎么知道?我退下来这么多年……”

老伴说:“刚才是小李爱人来送醉蟹的,她告诉我,说小李被纪委带走了,小李负责招标,可能收了人家钱,被人举报了……”

郑公呆住了:“怎么这样……”

老伴说:“你看,你能不能出面帮帮他,卖点老面子……人家这么多年,这醉蟹……”

郑公突然“哇哇”呕吐起来,满脸通红。第一次吃醉蟹、喝小酒醉了,醉得难受,醉得闹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