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振兴正当时,砥砺奋进踏征程。
近年来,在全省上下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的大背景下,火热的建设场面已然成为白山松水间的“标配”:塔吊来回旋转,挖掘机长臂挥舞,工程车往返穿梭……
刚刚过去的2021年,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全省投资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增速居全国第四位。
一家家企业落地生根、一个个重大项目“开花结果”,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从招商到落地再到投产,项目每一步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去年4月,长春市净月高新区为青山-英纳法汽车天窗项目单位发放了当年全市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施工许可。项目单位负责人手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激动地说:“真是太快了!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就可以一次性拿到3个证书,实现项目开工建设,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省委、省政府在营商环境建设上高位推进,拿出了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和魄力,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340项通办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时间由20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81个工作日以内,低风险工业类项目压缩至13个工作日;
推行第一批“证照一码通”改革试点,涉及事项27个,做到“一键导航、一表申请、一次办理、一码关联”,实现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四减”目标;
在证照申领环节,全力推进企业开办全免费,所有企业刻制公章、邮寄执照等费用由政府买单;
一串串耀眼的数据,一项项实打实的便民措施,为市场主体增活力、为人民群众添便利。
如何让服务既有温度又有成效,围绕企业的“痛点”“难点”,我省做足文章。
“水电气”是企业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要素。我省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水、电报装快速办理,实现无外线工程4天、有外线工程9天即可接入。省市两级监管平台上线,“审批服务”掌上端和“吉林工程眼”掌上监管端上线,构建起工程项目审批领域多维监管体系。完成主线审批事项15个电子证照全部上线,通过推广电子证照应用、实行“一张表单”“一套申请材料”,可减少申报材料达39.12%。
在全省范围内持续组织开展涉企“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专项整治行动,依托全省统一的12342软环境投诉举报电话、吉林省软环境智能管理平台全天候接受涉企“四乱”问题举报,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
全省聘任近万名软环境监督员,设立上千个企业监测点,建立动态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监督员和监测点作用,真正做到让营商环境问题无处藏身。
暖心的多维化服务,不仅换来了企业“干劲足”,更换来了企业“信心满”。
在“干劲”和“信心”的多重带动下,过去一年我省项目建设步履矫健——
全省春季项目集中开工较往年提前近一个月;
组建省政府重点项目工作专班,省级领导牵头推动20个重大项目,省市县三级项目中心常态化调度;
长春都市圈大环线、查干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试点工程、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二期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沈白高铁全线开工;
沈佳高铁白敦段正式通车,长白山迈入“高铁时代”,长白山机场扩建工程落成;中国一汽红旗20万辆新能源繁荣工厂建成投产,启动“旗E春城、旗动吉林”项目,首批红旗新能源换电汽车上线运营;
就算进入冬季,我省项目建设热度依然不减,一些重点项目施工单位克服雨雪和低温天气的不利影响,全力抢工期、保进度,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达效,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深冬时节,在吉林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二密河一期绿水长廊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辆不畏冬寒繁忙施工,工人们抢抓工期正有序忙碌着。
作为我省去年首批绿水长廊项目省级试点之一,吉林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积极打造生态廊道,充分发挥我省向南开放窗口的优势,全力打造吉林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二密河一期绿水长廊项目建设。
2021年最后一天,长春市民迎来好消息,长春轨道交通3号线东延线工程通车运营,3号线全线运营里程由原来的31.9公里增至34.1公里。
此次通车可以说是长春市过去一年轨道交通建设的缩影。随着多条线路在建、相继通车,越来越多的长春人实现了“我家住在地铁旁”的美好愿望。
就在前不久,我省容量最大的变电站——吉林向阳500千伏变电站扩建4号主变工程、水发能源通榆县500兆瓦风电场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工程渐入佳境。
2022年大幕已徐徐展开。伴着寒尽春来早,我省将以更坚定的决心和更大的魄力,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扎实开展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奋力开创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
(来源:吉林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