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海亮股份(002203)、双良节能(600481)、巴安水务(300262)、津膜科技(300334)、江河海(839240)等

本文核心数据:海水利用相关标准数量、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海水利用用水量等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海水利用工程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根据自然资源部数据,近年来我国海水利用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现行标准数量由2015年的102项增加至2020年末的180项,包括国家标准53项、行业标准119项、地方标准8项。其中,2020年新发布海水利用相关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4项、地方标准1项。

海水利用可分为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三大类,其中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能够有效改善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海水淡化

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稳步扩大。2020年我国在海水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技术如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我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的发展。据《2020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海水淡化工程135个,工程规模165.11万吨/日。

根据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脱盐分会数据,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项目产水用途分布如下,应用范围最广的领域为核电和电力与石化和化工,占比分别达到39.39%和20.90%,总体来看工业用水比例远高于市政用水。

海水直接利用

海水直接利用是指直接用海水替代淡水作为工业用水或生活用水,目前我国九成左右的直接利用海水都属于工业用水,用量最大的是工业冷却用水,其次还可用在洗涤、除尘、冲灰、冲渣、化盐制碱、印染等。2015年以来我国海水冷却用水量逐年增加,且2018年以来增速呈上升趋势。2020年,沿海核电、火电、钢铁、石化等行业海水冷却用水量稳步增长,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1698.14亿吨,相比2019年增加212.01亿吨,同比增长14.27%。

从区域分布来看,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1个沿海省市均有海水冷却工程分布。2020年,广东省海水冷却用水量最多,达564.11亿吨,远超排名第二的浙江省和排名第三的福建省,用水量分别为333.74亿吨和249.24亿吨。除广东、浙江和福建外,辽宁、山东和江苏2020年海水冷却用水量也超过100亿吨,均为石化、电力、钢铁等高耗水工业发达省市。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海水利用行业发展迅速,海水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具体表现包括行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海水淡化工程规模逐年扩大、海水直接利用量增速上升。此外无论是海水淡化还是海水直接利用,均主要用作工业用水,工业发达省市明显海水利用量较高。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海水淡化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