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头一天,家家户户过新年。

一年又一年,又到了农历新年。

不知道各位的春节计划安排得如何?年货置办了又怎么样?

而对于老北京人而言,一到过年,就意味着北京城就要空了,尤其是过年这几天,马路上、地铁上都清清静静,平时熙熙攘攘的帝都,也一下子空框了不少。

不过北京人过年,可一点都不含糊。

正如老舍笔下的一篇散文----《北京的春节》写道:“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北京人,以往的春节又是怎么样呢?

1839年,随着达盖尔摄影术在法国被大名,一批有远见的外国摄影师带着相机前来京城,记录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人文形态,其中就包括年俗。

据资料显示,这批照片拍摄于清末民初时期,详细记录了过去的老北京人是如何“过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年作揖

作揖又称拱手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社交礼仪,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流传,而在明朝之后更是广泛用在官俗各类社交场合。

值得一提,由于古人讲究以左为尊,拜年时作揖要求是左手包右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逛庙会

旧时期,老北京城到处都会设立各种大庙会,庙会上或者街道上,都能随处可见各种杂技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逛庙会之外,还有些人会去妙峰山、红螺寺等郊区拜佛还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买年货

这张照片则是东四牌楼崇文门大街的场景,北京最负有盛名的隆福寺市场,便在这个大街的胡同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挑夫将过年用的“密供”送往订购的富裕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迎财神、拜灶王爷

在春节前夕,不少人都会进行迎财神、拜灶王爷的祭祀,古人也不例外。

这张照片则是一个满族商人在辽宁营口家中的院子进行祭祀参拜,在仪式结束后,这个房间里的门也会马上被关上来防止神明溜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祭祀结束后,首要做的事,就是在主人家里设立一个神庵,给财神爷呈上贡品,同时还需要进行叩首。

旧时期的人们,相信香烧得越久,预示着会有好的预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夕夜奏乐

这张照片则呈现的是除夕夜庆典仪式,每个人都会换上节日的服装并坐下来享受一场丰盛的宴会。

当人们酒足饭饱后,一些乐团就会开始拿起乐器如铜钹,鼓,和铃进行奏乐,有点类似于如今的春节联欢晚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财神

正月初二,在北方是祭财神的日子。

这一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举行祭财神的活动,家家户户都会将除夕夜“请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这张照片显示出一个粮店商人店铺是如何祭财神,他们将蛋糕和糖果堆积起来呈小的正方形塔,再配上仿造的银锭(金银色马蹄的形状),以及用金色和银色的纸做的然后再穿成一条挂在祭坛两边。

正中间就放了一个正方形的容器,上面放满了高粱,并点起香,家中的成员或者店铺伙计们,都要面前进行叩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前种上一对杉树

满族人的旧习俗里,就有在门前种上一对杉树,将一条绳子牵挂在两树之间,绳子上挂着写满祝福语的纸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发剃须

时至今日,多数人依然恪守着“正月不剃头”的习俗。

古人也是如此,由于正月不剃头,不少人就会在过年前进行理发编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春节前,干干净净迎接春节。

老北京旧时春节活动还有不少,暂且咱们先讲到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从古论今,大家都希望来一年寄托希望。

对于过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欢悦、欣喜和久久的期待。

时间很短,天涯很长。

而春节,既是对过去一年的自己最好的告别,又是新的一年最圆满的动力。

祝大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