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五一”前夕,北京市的各所小学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做准备。一家小学举办的文艺汇演拉开帷幕,表演者都是小学生。虽然年龄小,演的却是活灵活现,令人忍不住拍手叫好。
台上一个表演小品的小朋友尤其特别,不仅台词说得有模有样,动作也是惟妙惟肖,一下子就吸引了台下的注意。
这位小朋友叫祝新运,是电影《闪闪的红星》“潘冬子”的扮演者,如今48年过去,现在他的生活如何呢?
一、出演电影,少年成名
祝新运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娃,从小就在北京胡同长大。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思想开放,对小孩的教育基本以尊重为主。因此,祝新运比一般的孩子更加机灵活泼,非常敢想敢做。
11岁时,他报名参加学校举办的劳动节文艺演出,并被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导演一眼看中。
那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正在筹拍《闪闪的红星》,其他的演员都已经确定,唯独这主角迟迟没有合适的人选。
副导演师伟转遍上百所小学,没有一个小孩符合她心中“潘冬子”的形象。
为保证电影的质量,他们决定扩大选择范围。
一路兜兜转转,一行人来到祝新运所在的学校,正赶上他们举办的劳动汇演。
此时他正在台上表演小品节目,台下观众被逗得哈哈大笑。
师伟的目光不自觉地定格在祝新运身上,仅过了几秒,她无比确定这就是自己想要的“潘冬子”。
导演李俊更是难掩激动,不等演出结束,就兴冲冲地找祝新运的父母商量此事。
祝新运的父母听到后,并没有立即答应,但也没有反对,表明最主要的还是看孩子的想法。
小新运刚下台,就被李俊拉到旁边,热情地问:“你喜不喜欢看电影呀?愿不愿意跟我们去演电影,当一个抗日小英雄?”
小孩子都有一个当英雄拯救世界的超级梦想,祝新运自然不例外。
听到可以当“抗日小英雄”,他兴奋地跳起来,嘴上还说着:“哇塞!我可以去演电影,当英雄啦!”
看到儿子的态度,祝新运的父母自然没什么意见,还为其请好长达10个月的假期。
没过几天,祝新运就跟着进组。现实却不像他想象的那般美好。
那时拍电影除设备有限,条件更是艰苦,不像现在,有助理照顾,有保姆车接送。
由于《闪闪的红星》是一部儿童影片,孩子们的表演至关重要。
祝新运不过是个读三年级的小学生,对演戏显然一窍不通,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为此他吃了不少苦头。
电影中的“潘冬子”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皮肤黝黑;祝新运却是在城里长大,很少经过风吹日晒。为契合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他就天天跑到太阳底下,直到自己晒黑为止。
除此之外,他还学习如何挑柴、劈柴、穿草鞋。这段时间,他的肩上被磨得一片鲜红,手脚都长满水泡。
即便这样,祝新运从未喊过苦累,也没有闹着找爸爸妈妈。有时父母来探班,他只说在剧组里发生的趣事儿,受过的苦一概不提。
哪怕和父母聊得正欢,只要一有他的戏,他立即扛枪上场。
演戏时,他就是真正的“潘冬子”,而不是自小生活在城里的祝新运。
刚穿上草鞋时,小新运连路都不敢走。现在,他不仅可以挑着柴从山上跑下来,还能把和自己一般高的柴劈成两半。
就这样,祝新运在剧组生活九个多月,影片终于制作完成。
1974年7月1日,《闪闪的红星》正式上映,影片毫不意外地引起重大反响,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据说,这部影片在北京首映时,未到放映时间就有很多人在外面等着。刚到点,人们一哄而进,电影院被挤得水泄不通。
此后,《闪闪的红星》火遍大江南北,一度成为人们最喜爱的电影之一,祝新运也因此一举成名。
二、红极一时,喜忧参半
出名后,祝新运成为家户喻晓的童星,还收获许多影迷。平时出门上街,时常遭人调侃:小红军“潘冬子”出来啦!
影片中,祝新运将“潘冬子”的嫉恶如仇、聪明伶俐,机智活泼的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
正因此,大家一看到他,想起的总是小红军“潘冬子”。
凭借这一形象,他成为同龄人心中的榜样。
拍完戏回到学校后,小朋友们都抢着和他做朋友,祝新运乐此不疲。
不止小朋友,很多大人也想一睹祝新运的真容。
一次祝新运生病住院,护士拿着他的病历看了半天,怎么都难以相信,眼前的这个小孩就是电影里的“小军人”。
影迷听说“潘冬子”住院的消息,纷纷跑到医院来看他。房间里挤不进去,就爬到窗户上去看,医院的里三层外三层都挤满了人。
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得把祝新运转到妇产科,围观群众才算消停。
正因为角色演绎得十分成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喊他“潘冬子”,他的真名却鲜有人知。
小小的祝新运非常疑惑,于是问妈妈:“为什么大家都不喊我的真名?”
“因为你演得很棒呀!所以大家记住了你。”妈妈回答说,“但这还不够哦,你还要继续努力,大家才能记住你的名字。”
妈妈的话如同一管定心剂,让小新运的心放松下来。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大家记住自己的名字!
此后,祝新运还参加《萨里玛珂》、《赣水苍茫》、《十天》等影片的拍摄。
每次表演他都认真对待,拿出最好的状态去演绎人物。在他的努力下,这些角色成为很多人童年的记忆。
可是,这些影片都不如《闪闪的红星》知名度高,大家一看到他,只会想起那个扛着枪的小红军“潘冬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祝新运成为一名中学生。虽然还是那副娃娃脸,他的举手投足间已经带有几分大人的成熟,开始接受“潘冬子”是自己的代名词。
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决心,并一直为此努力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祝新运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解放军艺术系。
在校园里,系统的学习让他对演员的理解变得更为深刻,各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
通过试镜,祝新运接到自己第一个成人角色——饰演影片《颤动的金翅膀》中青年天保。
他再次受到大家的关注。
曾经的小朋友们长大成人,可对童年的记忆,依旧记忆如新。
大家又想起儿时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祝新运饰演的青年天保却少有人谈论。
一次火车站,祝新运正要坐车回家。人群中,突然有人喊了声:“潘冬子!”
“哪呢哪呢?!”“哪里有潘冬子!”“大家快来看啊!潘冬子在这里!”
一时间,大家都往他站的地方涌去。不一会儿,他就被人群包围。
由于人实在太多,车站受到不小的影响,火车整整延迟4个小时。
作为一名演员,受到观众的喜爱就是最大的荣誉。看着蜂拥而至的人群,祝新运不断以笑脸示人,心里却高兴不起来。
他清楚地明白,大家为之疯狂的,始终都是那个抗日小英雄“潘冬子”,而不是演员祝新运。
三、事业低谷,迎来爱情
此后两年,祝新运饰演过不同的角色,反响一直平平。可以说,所有的影片加起来,都比不上那部处女作的影响力大。
祝新运不禁开始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一直不温不火呢?
从年少成名,到如今的再度复出,对于演戏,他倾注自己的一腔热血。
数十年的坚持,几千个日夜的演练,只为能在演戏道路上,活出自己的精彩。
可到现在,他都没有看到应有的结果,曾经的心血和努力不知何去何从。
祝新运的演技显然是毋容置疑的。毕竟,曾经小小年纪的他,都能演出让大家拍手叫好的影片。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他的戏路如此狭窄?
成年的祝新运尽管还是娃娃脸,岁月的消磨让他失去小时候的机灵可爱。取而代之的,是历经千帆的沧桑。
乍一看,就给人一种憨厚朴实的感觉。
因此,祝新运接的大多都是一些正派角色。
虽然多,但却不出名。他们都不如小时候的那个“潘冬子”惹人喜爱。
再加上,随着影视剧的崛起,新人演员变得越来越多,导演们可选择的范围更加宽广。
祝新运的辉煌终究被定格在“潘冬子”身上,此后封神,再无法超越。
他明白,自己很难突破桎梏。百般纠结之下,祝新运索性暂时放下演员的工作,开始在剧团里帮忙。
处于人生低谷的他,根本不会想到,自己会遇到一个改变他半生命运的女人——他未来的妻子。
女孩名叫张玲亚,军人家庭出生的她,比起普通女孩更为洒脱开朗。
在剧组里,她是化妆师,负责为演员们打造不同的妆容。她不仅手法精湛,人也非常幽默,很快就和演员们打成一片。
伴随着那一阵阵爽朗的笑声,祝新运不自觉被感染到,经常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从那以后,他对这个开朗的女孩颇为关注。
随着时间的延长,俩人慢慢熟悉起来。
他得知,女孩原来是一名舞蹈演员,后来因为身体原因,不再能承受高强度的舞台表演,选择退居幕后,成为一名化妆师。
祝新运感觉找到知己,向女孩讲述自己的经历。
谈心过后,二人关系明显亲近许多。祝新运抓住时机,向张玲亚表明自己的心意。
张玲亚听到后十分欣喜,她也一直喜欢眼前的小伙子。开心之余,内心又夹杂着一些顾虑。
四、退居幕后,家庭幸福
她告诉祝新运,自己比他大三岁,曾经还有过一次婚姻。
在当时那个年代,姐弟恋还是很少见的,基本不被社会认可。更何况,张玲亚还是离过婚的女人。
尽管大家都不看好,祝新运还是选择踏入这段恋情。
在爱情的滋润下,他逐渐走出自己的低谷,对幕后的工作干得津津有味。
1990年秋天,他们在见过双方父母后,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一年后,俩人的女儿顺利出生。
对于此刻的他来说,妻女相伴左右,或许这就是世间久违的幸福吧。
除家庭生活融洽外,祝新运的事业同样蒸蒸日上。
在妻子的支持下,他对陌生的领域发起尝试,开始做一名导演。著名影片《弹道无痕》就是由他执导,上映后产生强烈反响。
相较于荧幕前的工作,幕后的工作为他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重新找到自己的热爱所在,并为之付出努力。
如今的他,成为八一制片厂剧团团长。官职加身,仍不改初心,他依旧在影视剧的发展路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祝新运已经达到很多常人仰望的人生巅峰。毕竟,相比那些颠沛流离的人,哪怕是平凡的幸福,也是一种奢求。
距离祝新运扮演的“潘冬子”已经过去48年,这一少年英雄的形象依旧是影片经典。每逢六一儿童节,《闪闪的红星》都会被搬上荧幕,成为一代又一代孩子的童年回忆。
祝新运在迷茫中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选择一条新的道路。哪怕少年成名,他也不以此为傲,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希望未来,我们都能不局限于过去,敢于跳出舒适区,迎接充满挑战的人生,去乘风破浪,大胆书写人生的辉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