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C发布定制客运发展末路——《定制客运发展末路——被“黑车”打败?大可不必紧盯“黑车”死磕》一文后,不仅同行对“黑车”反应剧烈,用户们对“黑车”也有不一样看法。

用户对于“黑车”的存在,较之道路客运企业从业者有大不相同的看法,可以说是截然相反。

鉴于留言较少,言论仅作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持“黑车”存在的论调,更多的是在意“黑车”所带来的方便快捷,但黑车真的很不安全。

“黑车的弊端”

01未投保乘客险等保险

一旦发生事故,无赔偿能力,致死、致伤、致残而得不到赔偿的事例举不胜举。

02驾驶员难以集中注意力

因喊客拉客或躲避执法,注意力易分散,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03安全隐患

“黑车”驾驶员未经正规培训,无从业资格,不具备营运驾驶员的基本素质,安全意识淡薄,时常违规超速、超员、疲劳驾驶,安全隐患极大。

04法制观念淡薄

“黑车”驾驶员法制观念淡薄,甩客、宰客、财物丢失甚至抢劫等情况屡屡出现;部分“黑车”还存在无牌无证或假牌假证情况,若发生意外,执法部门很难取证,乘客合法权利很难保障。

05机械事故高发

“黑车”追求利益为主,很少定期保养、维护、检测,部分车辆甚至已到报废年限,车况极差,极易发生机械事故。

“黑车”真的那么好,政府又怎么会严厉打击,认为违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同小C在《定制客运发展末路——被“黑车”打败?大可不必紧盯“黑车”死磕》一文中提到的“黑车也分三六九等”,或许认可“黑车”服务的用户,并没有经历过不愉快的“黑车”经历,所以格外支持。

不过话说回来,用户之所以更愿意选择“黑车”也不愿意选择客运,这足以证明,站到站的班线客运是需要全面升维的。

客运的发展方向——定制客运

随着道路客运客群快速下降,客运站站点汽车票的购买率也在同步下降,注意,这里我们说的是下降,并不是消失。

这说明客运站留存着一部分习惯于到站购票的客群,因而流失的客群即是在互联网时代影响下,已经形成互联网消费习惯人群。

而定制客运依托于网络平台,即满足流失的已形成互联网消费习惯客群需求的新业务形式,立足于班线客运,并借此成长。

同时,道路客运企业应该明白,定制客运的客群实质上并不在碗里,不是企业一开展定制客运这一业务,就能够获得收益。

那定制客运应当如何开展才能获得收益呢?

定制客运的营销

区别于曾经客运行业的“金饭碗”,当下发展定制客运需要自己去赚吆喝了,再不能是抱着饭碗等饭来了。

开展定制客运,必要的营销手段不可或缺:

线下物料地推传单扫楼,合作单位易拉宝放置,车队巡街等等。

线上推广:拉新激励、新客立减、媒体曝光、异业合作、溯源营销码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线下推广可以参见很多客运企业的转型案例,就小C合作的某家客企转型旅游客运举例:前期第一批客群的形成都是靠地推和全员营销而来。

线下物料推广是所有营销方式中,最基本且有效的拉新转化。

如在本地连锁便利店放置品牌二维码,设置上下车点,进行异业合作等,各类物料的展示在各类线下活动的加成下,能够迅速将品牌及服务露出,覆盖潜在客群,无孔不入。

此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预期覆盖的客群,线上推广同样不可少。

作为定制客运的载体,公众号是需要独立运作的,在公众号上做各种活动,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线上推广手段。

基于小C从合作方了解信息而言,线上营销如果只是在公众号来做各种活动,效果可能不是太好,建议定制客运的线上营销可以将策略着重于拉新。

定制客运更多的还是本地市场,本地KOL、电视台、朋友圈广告等,都是获客渠道。

如在目标客群聚集范围5公里左右投放朋友圈广告等,是较为有针对性,且能有效拉新的营销渠道。

当然,拉新后的复购也是业务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复购率越高,也越说明进入到良性轨道和循环。

定制客运较之“黑车”的核心竞争力除却安全,也可以借鉴“黑车”被用户选择的关键成功点:能满足用户安全、便捷的需求。

分析乘客的选择,并以此不断调整定制客运服务产品,并结合传统客运一直以来的司机技术娴熟、车况佳、满足相关部门严格审核的优势,相信正规安全的定制客运一定会成为乘客的最终选择,重新抢占客运市场,扭转当下亏损运营。

小C仅做抛砖引玉,欢迎评论区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制客运系统能够结合市场现状,整合乘客、司机、座位等多方资源,在满足乘客舒适、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需求同时,为客运企业搭建高效运转的调度后台,可实时追踪每一笔订单、每辆客车、每位乘客的进度,标准统一化管理,乘客出行更高效,司机服务更便利,企业调度更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