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 珠海报道我国自行车产量占全球总产量超过八成,尽管产量极高,但在变速器这个核心零部件上却长期被国外企业所垄断。而一家创立于2016年的初创型企业打破了国外多年来的垄断格局。

“自行车变速器是自行车传动系统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整个产业链利润最大的一部分,占到整车价格的40%左右。但这项技术此前一直掌握在日本和美国公司手中,中国公司空间有限。”珠海蓝图控制器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蓝图科技)创始人刘春生表示,有赖于数年持续的自主研发创新,蓝图科技才得以成功突破技术和专利壁垒,形成了独特的技术路线和自主知识产权。

实际上,蓝图科技经过珠海市金湾区智造大街园区4年的孵化,2020年8月成功“毕业”。如今,蓝图科技年产值从2017年的300万增加到2021年的2.1亿元,并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自行车传动系统生产商和整体方案解决商之一、全球三大自行车传动系统品牌之一。

这只是珠海金湾智造大街孵化本土企业的一个缩影。目前,智造大街打造了智造大街•众创空间—智造大街•孵化器—智造大街•加速器全孵化链条,现有在孵企业数量13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8家,独角兽培育入库3家,2021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

与智造大街相比,金湾区2021年“成绩单”同样亮眼。2月8日,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全区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5.09亿元,同比增长7.7%,高于全市0.8个百分点。全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211.57亿元,同比增长9.5%。2021年,金湾区全区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87.59亿元、119.60亿元、96.68亿元,同比增长12.4%、7.5%、1.9%。

一条智造大街是如何实现产值“十亿级”规模跃升的?一个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行政区是如何完成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的?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访了珠海金湾智造大街。

智造大街“蝶变”十亿级园区

2021年,智造大街的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10.31亿元;5年来累计总产值已达28.43亿元,已有2批企业“毕业”。在这亮眼成绩背后,智慧大街到底蕴含了怎样的企业培育密码?

目前,金湾智造大街共有孵化器、加速器两大园区板块。孵化器为各初创企业提供全流程孵化服务,包括政策申报、资源对接、创业辅导等。

金湾智造大街CEO许晓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孵化过程中,智造大街按照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来提供服务。

例如在企业的“初创期”,主要是解决注册、税务等问题,“成长期”主要围绕帮扶政策、寻找供应链和客户,到“相对成熟期”,企业可能面临着规模扩大后的管理短板,主要帮助他们调整和完善管理体系。

相比其他园区,智造大街对企业投融资支持是运营方面的一大特色。

据了解,目前智造大街园区管理公司已成功投资并入股孵化器内的7家企业。除自身资本外,智造大街还与多家风险投资机构合作,目前4家企业获得了其他风投机构的投资,投资规模约2.4亿元。

以2017年进驻智造大街的珠海贝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专注于开发肿瘤创新药物,布局了10余个差异化的创新药物研发管线,已在中国获得3个临床批件,在美国获得2个临床批件。该公司2021年连获2轮融资,A+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推进数个核心产品的I/II期临床研究,针对创新靶点的持续临床前研究及临床推进。

许晓期待,通过3至5年的发展,智能大街的规上企业在现有基础上翻番,有3-5家企业走向资本二级市场。

此外,智造大街还十分关注人才在生活配套便利问题。

“企业中高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孩子的入学问题,我们每年也会帮他们解决。”许晓说。

对于入驻企业,智造大街有一定的筛选标准。许晓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入驻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科技实力和成长性,所以我们的车间厂房是按每平方米1.5万元产值来要求入驻企业。“附加值高的企业的成长性和技术含量往往低不了。”

此外,目前园区企业主要聚焦智能制造、军民融合以及生物医药三大产业格局,与金湾区现有的产业支柱、产业集群息息相关。

“当前在孵的130家企业中,智能制造相关企业占比达六成以上;军民融合方面,金湾区有珠江三角洲唯一的航空产业园。同时,金湾区是整个珠海的生物医药的集聚区。”许晓表示,整个园区聚集了行业各个不同环节的企业,产业链条完整度使企业都有更大的机会参与到客户的整体方案中,共同分享市场订单。

以智能智造为例,经过这几年发展,智造大街在智能制造方面的车磨刨铣三轴五轴加工中心、放电加工等等已经变得成行成市。企业之间的自由组合塑造了自动化的完整配套,可以组团接一些海外订单。

“近年来,自动化生产、机器换人提上日程。在疫情之后,我们一些国外的竞争对手没有办法开工和正常生产,所以我们自动化企业的出口做得很不错。”许晓说。

据了解,金湾区还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载体聚才作用,充分利用智造大街、国际健康港和国际动力港等平台,打造涵盖项目筛选、企业辅导、投融资和企业上市等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入驻企业提供足不出园的全周期陪伴式孵化服务,助力创新企业引才育才。目前金湾区6家投入运营的产业孵化器,入驻企业共255家,拥有专利总数2203个。

依托“群主制”发力产业集群“延链补链”

近日,珠海市金湾区公布今年1月招商“成绩单”,共签约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等多个领域的11家企业,总投资达69亿元,全部投产后产值预计将超160亿元,为金湾区制造业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此次签约的新宙邦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作为全球锂电池电解液龙头企业,将建设半导体化学品与高性能锂电池电解液的生产研发项目,预计达产后实现产值超30亿元。

此外,由光华科技投资的中力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也签约落地金湾,计划投资不少于10亿元,项目达产后产值超46亿元。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天承高端电子化学品、拾月新材料、南粤昆仑高端润滑油等一批新材料产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落地金湾区,精准锚定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锂电池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为核心的千亿级新材料产业生态集群建设。

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计划在金湾投资超20亿元的深圳市锐骏半导体公司致力于打造华南最大的先进晶圆后工序服务公司;总投资将达约6.5亿元的钧崴精密电子元器件项目,将专注于生产被动元件贴片式电阻产品,打造高性能电流感测精密电阻研发生产一体化产业园

珠海市金湾区是如何集聚如此众多的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的?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金湾区持续打造一流招商服务团队,完善招商引资服务机制,瞄准新能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精细化工等目标产业开展“精准招商”,着力推进一批重点项目落户,实现“强链”“补链”目标。

目前产业链“链长制”是全国各地招商引资的热点,而产业集群“群主制”是金湾区创新推出的产业服务新模式。

据了解,“群主制”正延续了以建链、补链、延链、融链、强链的主线,集中力量主攻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实现集中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其中,“群主”主要负责研究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的“四图”作战机制,并研究制定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协调解决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中的共性问题。

目前金湾区已推选出8名“群主”人选,负责生物医药、高端打印设备、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军民两用技术产业等7个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促进工作,推动金湾建设成为特色产业的新高地。

以高端打印设备产业集群为例,“高端打印设备”群主王唯唯指出,目前珠海是全球最大的打印通用耗材及零配件生产基地。金湾区将依托广东省、珠海市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在人才、资金等要素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保障,打开一条打印耗材产业的“新赛道”。

例如,金湾区将继续吸引更多产业链重点供应商、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项目落地,推动产业资源集聚;同时,制定更多产业发展政策,引导企业向激光增材、3D打印等“高价值”的前沿方向探索发展。

得益于产业发展的众多利好举措,2021年金湾区“4+2+N”产业集群持续壮大。

具体来看,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设备分别实现增加值73.37亿元、130.32亿元、27.72亿元、10.30亿元,同比增长3.4%、20.1%、17.9%、8.7%;两大优势产业集群临空装备、临海装备(船舶与海洋装备制造)分别实现增加值3.63亿元、13.22亿元,同比增长-3.0%、32.7%;传统优势产业清洁能源、智能家电、电子信息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7.49亿元、22.77亿元、25.06亿元,同比增长16.6%、-6.8%、13.3%。

从《2022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信号来看,今年,金湾区还将准备连片成熟用地3000亩以上提升产业承载力。

此外,金湾区还迎来了一系列企业支持政策。1月30日,金湾区密集出台了《金湾区转贷专项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金湾区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珠海市金湾区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奖励实施办法》三大金融方案,总金额超亿元,从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以及加大对金湾区企业上市挂牌扶持力度。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