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荀子相当有地位。
他是第一个使用“赋”这个名称的人,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他是第一个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堪称战国版“知乎”。
对于荀子的《劝学》,我们都很熟悉,然而文中有一句话,困惑了我好久好久。
这句话就是:
前些天刚买了大闸蟹,我仔仔细细数了好几遍,每只蟹都是八条腿俩钳子。
可荀子为什么说他家的蟹有六条腿?
这个故事,还是要从齐国君主田桓公说起。
稷下学宫,先秦版清华大学
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君主叫田午,史称田桓公(齐后桓公),就是扁鹊给看病的那位。
虽然此人讳疾忌医,但在某些方面,眼光相当毒辣。
他早早便意识到教育与人才的重大意义,于是在齐国国都临淄(现在的山东淄博)稷门附近开设了一所高等学府,用来网罗人才。
田午所创建的这座高等学府,就是稷下学宫,它为天下名流们提供了一处学习交流以及找工作的超级平台。
我们常说“百家争鸣”,稷下学宫正是先秦诸子们争鸣的中心!
由于成员们都很善于将学术和政治相结合,稷下学宫在当时的政治地位非常高。
据说在齐宣王时期,有上大夫称号的稷下学子足足有七十六人!
所以,把稷下学宫比作清华大学,一点都不过分。
我们来看看稷下的校友:
孟子、淳于髡、绉子、田骈、慎子、申不害、接子、季真、环渊、彭蒙、尹文子、鲁仲连、驺子……
这么多大思想家凑在一起,思想火花频繁碰撞,那画面简直令人不敢想象。
大师们各有各的思想,各有各的脾气,哪儿那么容易协调。
于是,大家推举出一个“校长”来统管坐镇,这个校长的岗位当时被叫做“祭酒”。
荀子就是稷下学宫最辉煌的一位“祭酒”,也是稷下学宫的最后一位大师。
荀子见到的是什么蟹?
除了稷下学宫的祭酒一职以外,荀子其实还当过地方官员。
当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对荀子十分器重,把兰陵这块地交给荀子来管理。
兰陵就是现在山东临沂的那个兰陵,物产丰饶,民风质朴,美酒和大蒜一样出名。
荀子在兰陵干得好不好,我们无从得知,只知道春申君黄歇后来被自己的小舅子给弄死了。
荀子的这个兰陵县令也当到了头。
荀子退休后选择在兰陵隐居,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直到老死。
我们来梳理一下荀子的生平足迹:
一个河北邯郸人(赵国),在山东淄博(稷下)当过校长,在山东临沂(兰陵)做过官,退休后隐居在山东临沂。
那么,荀子说的六条腿的蟹,很可能就是山东河北一带常见的——梭子蟹!
荀子长期在河北山东这些沿海省份活动,见到梭子蟹的机会应该不少。
梭子蟹看起来确实“只有六条腿”,因为它们靠近屁股的最后一对足,跟其他几条腿长得不一样,已经特化成了专门用来划水的工具。
还有一点可以作为佐证,梭子蟹这个品种,它不像河蟹那样擅长打洞——
养殖厂很少担心梭子蟹会打洞逃跑,因为它们挖洞的能力实在是太弱了……
野生的梭子蟹白天躲在泥沙中,或者找其他现成的栖身之处,所谓“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这就对上了~
而正常八脚两钳的河蟹属于弓蟹科,非常善于打洞,不需要借助其他动物的洞穴来栖身。
你要问我咋知道的,我只能说我小时候没事儿就去老家的河边掏河蟹……
写到这里,忽然有一个感慨,如果荀子能够生活在现代该有多好啊!
这样,他就能够见到蟹中霸王——帝王蟹呢!
荀子虽然没有见过帝王蟹,但是他所研究的,却是一套实实在在的帝王之术。
帝王术的祖师,帝王却容他不得
荀子所研究的帝王之术,可不是那些清宫剧中争权夺势的小伎俩。
他所解答的,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帝王必须面对的三个问题。
然而,研究帝王之术的他却被历代帝王们所仇视诋毁,地位逐渐下降。
到了明代嘉靖时期,荀子甚至被皇帝请出了文庙。
荀子的地位逐渐下降甚至到被请出去,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他不“纯粹”。
荀子在儒家的思想基础上,兼有法家的思考,主张“礼法并举,王霸统一”,甚至培养出了韩非子、李斯、张苍这些法家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性中有恶的成分存在,所以需要“法”来约束,因此有人认为荀子有“欺师灭祖”的嫌疑。
更甚者,他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截然相反,在唯物主义辩证法被发明出来之前,人们往往无法同时接受两种互有矛盾的观点,只能选择其一来站队。
大部分人选择站在孟子这边。
而自中唐韩愈古文运动以后,孟子的地位逐渐提高,而荀子的地位则逐渐下降。
到了明朝,嘉靖皇帝更是站在孟子这边,所以他一边把荀子请出了孔庙,另一边官宣了孟子的“亚圣”称号。(元朝孟子已经有了“邹国亚圣公”的称号,被嘉靖皇帝正式改为“亚圣”。)
第二个原因,他不“迷信”。
荀子的思想中有唯物主义倾向,他不相信有什么“天命”,对鬼神迷信嗤之以鼻。
荀子的想法是要“制天命而用之”,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
在古代的中国,“天命难违”才是正确的,甚至帝王的君权合法性就是来自于天授。
一旦失去了“天命”,统治者将无法忽悠老百姓来合理化自己的统治权。
你要是统治者,你封不封杀他?
第三个原因,他不含糊。
在一个公司里,中层领导怎么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呢?
那就是让公司的运作脱离透明的制度,走向人力的干预。
只要中层领导能够自己掌握解释权,就可以浑水摸鱼指鹿为马,无中生有颠倒黑白。
朝堂上的文官集团也是这么想的。
为了能够获取到最大的利益,他们选择了人治而非法治的道路,荀子的思想因此被扔到了一边。
正是这样的选择,在更长远的时空上耽误了中国的发展。
后来,这片土地上又出现了一位荀子思想的继承者。
他坚持着“人定胜天”的意志,践行着唯物主义的思想,再度开辟了中华盛世!
猜一猜,他是谁?
我是:闻芒
我们的口号是:又涨姿势了!
欢迎顺手点个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