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郁有满

一、古代蓉湖庄及其景色

蓉湖庄是一历史地名。蓉湖,即芙蓉湖简称,无锡除太湖外,古代还有芙蓉湖,又叫无锡湖、射贵湖、上湖,位于无锡北部,与太湖南北相对,上者以居北称之,《吴地记》记其面积一万五千三百顷,也有资料记为1.7万顷。

战国时,楚国春申君黄歇在无锡治“无锡湖”,立“无锡塘”(筑湖岸),对蓉湖庄和北塘地区的成陆成岸产生了影响。芙蓉湖经晋代张阖曾泄湖水入五泻河,未成。宋代,居民循其旧迹筑堤堰水,由是南与东成为田亩。五泻水由东往西流入,北通长江,南通运河至高桥。芙蓉湖边缘延伸至北塘。无锡北门外的莲蓉桥、蓉湖庄等地名因芙蓉湖而产生,江尖渚原称芙蓉尖。蓉湖在无锡影响深远。南宋蔡烙后代从洞庭西山迁至无锡的江尖至蔡家弄一带,即称蓉湖支;清康熙初,无锡诗坛有刘言、吴蓉裳等蓉湖七子;民国时,米商在三里桥建造蓉湖茶楼,都以蓉湖而名。

蓉湖庄,始建于明代。明代,无锡官绅兴起一股私家建造园林之热潮。《锡山景物略》和记载蓉湖庄:“清波绕门,烟深树密,回廊曲槛,奇石林立,亭台池馆,天花茵池,远水帆樯,横塘灯火,悉集案几……近城名胜,实无逾比”。在很长时间内,人们不知蓉湖庄庄主是谁。经顾氏后人考证,蓉湖庄主为顾可立,无锡人,字与中,号十峰山人,顾可久胞兄,恩贡生,明嘉靖庚子直隶霸州同知,因不愿为官,告归乡里。筑别业于蓉湖之滨,名蓉湖庄。其建筑风格独特,虽筑亭台楼阁,植花草木,但以石取胜。因无锡惠山别名九龙山,有九峰,故累湖石为九峰,寓意九龙。但又单立一峰,孤拔挺直,自比九峰,自号十峰山人,并将庄园大门面对九峰。其弟顾可久因遭谗归里,他慰言相劝,相携庄园优游,徜徉山水,并喻以古人处谤之道,使弟逐渐豁然。古蓉湖庄在明万历中已归他姓,再后为蓉湖禅院。有意思的是,顾氏后人也喜湖石,顾可久八世孙顾光旭重修顾可久祠时,将明代冯夔的湖石移入祠内,因酷似人像,并称“丈人峰”,也有纪念前贤之义,此奇石现仍在。

清代,写蓉湖的诗作渐多。马世奇孙马志亮作《蓉湖秋月》:“射贵湖头漾暮潮,冰蟾潋滟濯秋宵。美人拥楫临江夜,橹似菱花镜里摇。”秦道然作《题蓉湖尖张氏春晖楼》,“远山藏树归云里,野水浮村落照中。一带柳荫停画舫,半溪芦渚集渔翁”,又作《蓉湖夜泊》,“波摇灯火乱,风度管弦繁”。陶乾的《蓉湖》,最能反映蓉湖的风貌:“古渡烟光暝,蓉湖夜色殊。疏钟随月到,细火入林无。秋水伊人远,寒汀落雁孤。相依独渔父,买醉近菰蒲”。杨芳灿作《夕泛蓉湖因访某氏废园》,说不定访的就是前明顾氏的蓉湖庄呢。1937年,邑人秦铭光写竹枝词,云:“蓉湖湖上绿波生,画舫寻春载酒行。斜日河塘归櫂晚,坐花醉月酱园浜”。从前人诗词中可以看出原生态的蓉湖美景十分迷人。

清至民国年间的蓉湖竞渡是无锡一传统风俗,也是百姓的一件大事。从正月至四月各路排练,端阳节在黄埠墩至江尖段的蓉湖(运河)集中举行,很是兴盛。参赛者各显身手,比技巧,比速度。两岸看“划龙船”的观众如堵如屏,鼓掌助威,十分热闹。龙船形狭长,首尾翘起象一条龙,船顶用青白布作幔,挂彩旗,五色缤纷,迎风招展。水手齐心协力奋力划动,船快如飞。水手事前都要到神像前去发誓,表示临危不惧,寄希望凭借神力顺利划船。窦镇著《锡金续识小录》对此有专门记载。

蓉湖赛龙舟

二、前后蓉湖庄

从明代留下蓉湖庄之地名后,蓉湖庄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从1912年的无锡实测地图看,蓉湖庄位于黄埠墩西南、古运河西岸、惠山浜之南,南至蓉湖浜。这是古代顾可立所筑蓉湖庄的位置,它出寺塘泾(龙头下至宝善桥),舟行离惠山里许,约今日的红旗造船厂附近,属后蓉湖庄所在。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无锡,船过吴桥,在黄埠墩前拐弯往西即是惠山浜,蓉湖庄即在惠山浜之东、南。这可以说狭义概念的蓉湖庄。民国以后,在古运河西岸建起了大量的堆栈、工厂,人们一般都称之为蓉湖庄地区。船过黄埠墩往前即是古运河,西岸也被称蓉湖庄。这是借原有的蓉湖庄之名,向东、南、西延伸、扩展。最明显的是原蓉湖浜改为生和浜,原丁港改为李家浜(原名见1912年无锡实测地图)。丁港即后来丁土夅(里),有了李家浜又产生了李家浜北、李家浜南、李家浜底,这里的李家一直延至西门坝桥下。解放后,蓉湖庄路的北段东至后蓉湖庄,南段至人民西路。这样它就包含了五里新村、温巷、高墩等大片地区。蓉湖庄路、新运河的先后开通,使蓉湖庄的概念大大扩展,广义概念的蓉湖庄包括前、后蓉湖庄地块。广义的蓉湖庄早先大都为原野、义冢。吟苑则原是丹阳人的坟地,称“丹阳坟”,1953年建苗圃,1959年为百花园,1985年扩建成盆景园,现成为人们喝茶聚会的好去处。

从本世纪以来的地图可看出蓉湖庄范围较大,被“个”字形的三条河所包容,东、西分别以古运河、惠山浜为界,呈“人”字形,中间由新运河穿越,“个”字的顶点是黄埠墩。

三、蓉湖庄的厂家、堆栈、学校

近代,无锡米市主要在北塘。从北塘大街至黄埠墩一线,布满米行。而运河对岸的蓉湖庄地块升值,建起了大片堆栈与工厂。与米行一样,都是因为水运装卸方便而设。在蓉湖庄里面又有多条河浜,也可通往运河,因此,在沿运河地块用尽后,沿河浜的地块也被征用。蓉湖庄成为无锡粮食堆栈与粮食工业的重地。在1928年的统计中,无锡粮食堆栈有28家,蓉湖庄就有7家,占1/4,加上附近的李家浜、财神堂、龙船浜、丁土夅里等,无锡的一半堆栈都在这一带,小尖上也有不少堆栈。无锡六大资本集团之一的唐保谦就在此开设有益源与福源两家堆栈,唐保谦去世后,由其子唐晔如继承。其他还有陈湛如、顾颂武、周梅坡、唐叔尧等开设的堆栈,上海阜丰面粉公司也在此设锡丰堆栈,附近之浜因名锡丰浜。至1936年,蓉湖庄的堆栈有10家。蓉湖庄还开设有碾米厂,如唐滋镇的益源,与堆栈合设一处,1920年开设,资本3000元;沈桂卿的永茂,1928年合伙开设,资本5000元,附设于生和堆栈内。至1948年,碾米厂有杨嘉谷的元益、洪卓人的大通、季郁文的元兴、夏同春的荣丰、陈进立(陈湛如之子)的福源、钱锦章的裕生、邓石璘的隆安,以及苏应龙的协昌、协丰两家,吴希璘的瑞大、楼宝清的无锡等11家,有的是在原堆栈基础上发展成为工厂的。蓉湖庄的九丰面粉厂曾是著名的面粉企业,由唐保谦、 蔡缄三等人于1909年创办、1912年开工,经理蔡缄三,资本20万两银,至1935年时资本为50万元,钢磨35部,职员57人,职工215人,商标“山鹿”,每年出品总值250万两。至1948年,又有永安、民丰洽、裕生以及薛明剑的允福面粉厂。钱锦章的裕生是面粉与碾米在一起。同时,丽新集团的唐翔千在蓉湖庄开设有广生磨坊。

无锡的近代崛起在于工商业的发达,百年工商首在北塘,而北塘工商的发达,又与蓉湖庄有关。一条运河,西岸为蓉湖庄工厂堆栈区,东岸为粮食商业区,一体两翼。

蓉湖庄地区的粮食堆栈(148年前后)

芙蓉庄复成堆栈河面(1949年12月)

蓉湖庄地区的碾米厂

蓉湖庄的九丰磨面厂

50年代始,原有的堆栈、工厂经公私合营后,主要归入市粮食局,成为仓库,或第一米厂等。加上新建的工厂,这里逐渐成为工厂区,至80年代,在前蓉湖庄有合成纤维厂、第一米厂、第七粮库、第二棉织厂、照相机厂、钙塑材料厂、缝纫机厂和电机厂等,在后蓉湖庄有无线电变压器厂、湖光仪器厂、钢铝门窗厂、超声电子设备厂、酶制剂厂、粮食汽车运输队等。

蓉湖庄在解放后陆续开办丁土夅里小学、蓉湖庄小学、向阳小学、五里新村小学、粮食职工子弟小学(粮食职工学校),经多次归并,至2005年,有向阳中心小学,在李家浜底,2010年向阳小学并入五爱小学。位于锡山东麓的市一中,在新运河通航后,则位于河岸之西,亦可说是属于前蓉湖庄地区。

四、蓉湖庄地块变迁

民国时,九丰面粉厂、益源堆栈所在地即蓉湖庄。唐氏在栈后改建蓉湖别墅,充作私人住宅。1927年,唐星海为庆贺其父唐保谦六十大庆,在蓉湖庄辟建私人花园,广植树木花草,建亭台楼阁,园中有假山和地室。解放后的50年代,人民政府将蓉湖庄旧址辟为“蓉湖公园”对外开放。1953~1954年,在蓉湖庄建造居民住宅。1952年,建蓉湖庄桥,为木桥,1962年、1973年两次改建 ,为水泥拱式桥,长24米,宽6米。1953年,建筑蓉湖庄路,南起人民西路,北至通惠西路。1958年无锡古运河规划改道,蓉湖公园拆除,大量湖石被运往梨花新村砌驳岸,新运河工程中途搁止,直至1978年重新开新运河时,蓉湖庄地块以运河为界,被分割为东、西二部分,地名称前蓉湖庄、后蓉湖庄。蓉湖庄路一分为两,蓉湖南路长1150米,蓉湖北路长500米,路宽7米,现在的蓉湖庄公交站,就在湖光仪器厂附近的通惠西路上,有多条公交线路在此设站点。蓉湖庄在50年代曾有农业生产队,属黄巷公社惠山大队,可见当时还有农村景象。至80年代,还存在,有77户,115人。1983年起,在后蓉湖庄建起了蓉湖新村,现址东至运河西路,南至龙光路,西至古华山路,北至通惠西路。而另有后蓉湖庄居民点仍保存。至2022年初,在蓉湖庄桥的西南面,又有大片地块已拆迁待建。

百年来,蓉湖庄的建设格局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先是1917年吴桥建成,1920年通惠路通车,使得陆路交通便利,加快了与蓉湖地区的交流。1928年无锡筹备设市之际,曾一度设想以吴桥为市中心,这就无形中提高了附近蓉湖地区的地位,也表明了蓉湖地区的重要与发展潜力。从1958年始凿新运河,直到1983年通航,改变了蓉湖庄地区的地理环境。而20年代筹备设市时未能来得及发展的蓉湖庄地块,到了50年代后期被充分利用起来,开始加快建设工厂区、住宅新村等。2003年,在蓉湖北路与蓉湖南路之间又建成蓉湖大桥,东起县前西街与春申路的交汇处,一路高架跨越运河东路、京杭大运河、运河西路、惠山浜、通惠西路,西接盛岸路,全长1180米,宽33米,桥高70米,为当时首座独塔斜拉桥,此桥大大缩小了周边地区与蓉湖庄、惠山的距离。与大桥建成同年,建成江尖公园,又于2007年建设运河公园,于2008年完工。运河公园原名芙蓉湖公园。公园依原锡丰浜、生和浜、李家浜分A、B、C地块,A块有原粮食仓库的筒仓改建为运河空中酒吧,原蓉湖大桥旁的塑料公司仓库作为工业遗产被保留,改建成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还有原允福面粉厂改建的米业公所和山禾合唱团基地的艺术展示馆。B块有运河文化馆等。A和B块的生和浜建露天水上舞台。C块有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储业公所等。只是原居民已拆迁。而运河公园西面的古运河,在高德地图上竟然改成了梁溪河。新运河开挖后,两岸筑成了运河东路与运河西路。原蓉湖庄地区就在这两条路两边。在蓉湖南路西,建起了五爱小学李家浜底校区。在蓉湖南路东侧与运河公园西南,新建起了香榭园、金马国际花园等住宅小区。在蓉湖大桥下北侧原茂新二厂地块改建成为蓉运壶壹号文创园,还曾到这地块的边缘“河滩头”吃过饭。这一大地块从远古的芙蓉湖边地到明代的私家园林、清代的原野游览之地,再到近现代的工业、堆栈重地,到现代的公园、住宅小区,新建大桥与马路横贯期间,已是多次重大转变。

五、蓉湖庄的回忆

上世纪60年代,我的两位同学王伊奇和程海良分别住李家浜底、蓉湖庄,新运河未开通前是通的。从前蓉湖庄到后蓉湖庄,我曾经走过这条路。他们从丁土夅里小学毕业考入四中,他们都是从河对面摆渡过来到接官亭弄,再走到四中。1958年挖新运河,不久停止成烂尾断头河,断头河荡里放了有2米高的柳条,开春的时候,附近人家都会用二爿竹片做的工具去刮柳条,可卖几分钱一斤,王伊奇与母亲、姐姐也去刮过。“文革”期间,两同学闲在家里,经常在附近河里游泳玩耍,还相约在晚上带着自制的工具到高桥、黄泥头等地去夹黄鳝,因买不起手电筒,自制充电器,挺有用的。蓉湖庄曾留给他们青少年美好的时光与回忆。记得70年代,我到同学金山家去,靠近蓉湖庄的高墩,是到江尖摆渡过去经龙船浜走的。80年代,他住蓉湖新村,我从锡山大桥走去的。又有一同学也住蓉湖新村,是沿着运河西路去的。后来到吟苑去,曾几次路过蓉湖新村。想从前有顾氏蓉湖庄园林,而现在不也是有吟苑吗?蓉湖大桥下的香满楼以及吟苑,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位于蓉湖新村16-2的香满楼饭店

整个蓉湖庄处于新、老运河之间,背靠惠山与古镇,兼有水陆交通与山水风光,是一块风水宝地呀!无锡正在梁溪桥与锡山大桥间的新运河规划建设运河湾,我想,运河湾既应是现代的,也应该是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而蓉湖庄地区不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