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襄阳人过年必不会缺少的娱乐活动,当属打麻将这项“国粹”

“喂,妈你在哪儿呢?”“快回了快回了……诶,胡了!”这种对话在襄阳可是经常上演。

趁着过年,那可一定要跟亲朋好友搓几把麻将过过瘾。谁赢谁输都不重要,一家人笑着闹着,趁着过节好好联系联系久未团聚的感情,这氛围,才最珍贵。

刚在餐桌上吃完团圆饭,立马原班人马移位到牌桌上。骰子一转,麻将一搓,牌面一起,一局牌桌上的风起云涌就此上演。

电视里歌舞声乐伴着麻将清脆的碰撞声,大人们就在这热热闹闹的声响中,一圈一圈地打着麻将,直到夜色渐深,声音也慢慢变得静悄悄的。

新的一年就在麻将声的序幕里悄然而至。

麻将,可谓历史悠久,古人们用竹子、骨头制成小长方块,以复杂有趣的玩法,变化多端的规则,因人而异的搭配,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吸引人的博戏形式之一。

麻将也由骨面竹背,到明朝马吊纸牌,最后变作如今常见的小方块。

有趣的可不止打牌时的心理博弈,这牌面也有意思的紧!

三元牌“中”、“發”、“白”的增加,也有着人们对升官发财、吉祥好运的向往。“中”含中举之意,“發”当然与发财挂钩,至于“白”也可以解读为清白

好运气来敲门,胡把大三元,新的一年一定好运连连;凑个龙七对,新的一年一定成双成对

不同地区麻将玩法也不尽相同,不论什么四川麻将血战到底,广东麻将一炮多响,武汉麻将红中赖子杠,襄阳人也琢磨出自个的麻将玩法——卡五星

不用嚷着“三缺一”的口号拼人数,三个人照样可以搓一局!

84张牌怎么玩出花来,全看你梦想大不大!为了凑个大胡可谓费尽心思,争先卡五当“雀神”!

小时候每年过年看长辈们打麻将,都万分好奇,明明看了千百遍也不知道他们玩的是个啥,长大了却自然而然懂了规则。

还记得那时候觉得父亲是个藏在民间的“大魔术师”,手一摸牌面就能猜出来是什么牌,在小小的我眼里仿若奇迹。

直到现在,我也能一下子摸出牌面,过年在小侄子小侄女面前继续表演着代代相传的“魔术”,看他们惊讶又佩服的目光落在麻将子儿上。

大人们在牌桌上忙个不停,小朋友们也不会闲着。麻将块就是最好的积木拼图,小建筑师们开动奇思妙想,搭建属于自己的金字塔和梦想之屋。

“白板”当做电视机,“二饼”那定是充当音响,沙发当然也少不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客厅就此诞生~

这或许也是小朋友们独创的麻将新玩法。

你以为打麻将的都是叔叔阿姨奶奶辈?那可是刻板印象了!我敢说,襄阳的年轻人也逐渐成为了麻将桌上的主力军!

这过年期间,你要是喊他们看电影逛街,他们还犹豫不决 ,但要是来句:“一咯儿,卡五星克!”他们立马就应下:“哪里见?等我!”

每年春节后,都有这么群儿娃、俩娃争先从父辈那里出师,在“麻坛”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为朋友圈里叱咤风云的“雀神”

小屁胡压根不放在眼里,杠上开花也是小case,清一色、大三元才好意思胡一把。

“哎,今儿个输了不算钱,赢了算我的!”

俏皮的话招来朋友几个白眼,“谁跟你玩!”没一会却又整整齐齐坐在麻将桌前,学着大人泡几杯茶叶摆在桌边,手里却捧着奶茶喝个不停~

好像襄阳年轻人的小小乐趣也可以浓缩在这一四方桌上,凝聚在84颗麻将子儿里。

最近网络上火起来的麻将拍照也极为有趣。利用谐音和组词,什么“我‘中’意你”、“恭喜‘發’财”、“‘南’住我了”、“给你画‘饼’”统统上阵,给麻将玩出来个新花样!

每次都能在院子门口看到小茶馆坐着几个老爷爷,慢悠悠地搓着麻将,起牌出牌都考虑半天,也没有麻友催促,心态个顶个的好。

退休后跟老头老太太一起打麻将消磨打发时间,不仅益智动脑,还能预防预防阿尔兹海默症。

日头好的时候,搬个桌子和几个小板凳晒晒太阳打打牌聊聊天,一下午的时间就这么悠然自在的度过。襄阳人的巴适生活,也不过如此。

年轻人却独树一帜,在各类棋牌室也越来越卷的现在,什么麻将研习社、轰趴麻将馆、甚至麻将猫咖都安排上,一边撸猫逗狗一边打打牌,这才叫享受生活!

年轻人也是急切的、有冲劲的,牌起牌落干干脆脆,看牌听牌手起手落,还没等旁的看出哪凑成了一句话,竟然直接胡了。

要是哪个伙伴起牌晚了一步,那指定要被埋汰几句,这是专属小年轻的麻将兴味~

无论心态怎么变化,小茶馆怎么变成国潮棋牌室,玩牌的形式怎么转变,过年打麻将的传统好像家家户户都延续着,从老到小,从古至今。

甚至疫情封校的时候,襄阳那些大学生们还摆出迷你小麻将来,与室友同学苦中作乐。

襄阳人对卡五星的喜爱,可以从早八打到早八!独属于襄阳人自己的三人麻将玩法,是当之无愧的民俗文化!

你说卡五星算什么国粹,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代表性,亦广受人们喜爱,这可不就是国粹!

五星卡得好,证明有头脑;

五星卡的精,说明思路清。

五星是个宝,全民皆爱好;

酒余饭饱后,实在离不了!

“走,克来把卡五星!”

千万别忘了,打牌嘛,怡情就好,可别伤身!

•END•

出品:湖北鲸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编辑:POI 摄影:荷包蛋

本文由襄阳食记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