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

上世纪90年代,叶永烈在家中招待友人,友人在他书房的墙上看到了一幅挂着的少女照片。

看到这张照片的友人不禁感叹:“你女儿可真漂亮啊。”

而叶永烈则哈哈一笑:“这可不是我女儿,这是我妻子杨惠芬。”听到这话的友人则非常不可思议。

当时叶永烈和杨惠芬都已经步入老年,青春年华不再,但是叶永烈仍然把妻子年轻时的照片放在自己书房中。

看来在自己心中,妻子永远是年轻时候的模样,由此可见夫妻二人的感情之深。

叶永烈和杨惠芬的爱情故事一直被人们所羡慕,这对夫妻从二十多岁一直相伴到老年以及去世,可以说是相伴一生。

其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婚姻印证了人们心中忠贞不渝的爱情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惠芬

而两人之所以能相伴一生,还要回溯到两人刚认识的时候,1962年,叶永烈22岁,当时还是北京大学的一名大学生。

但在父母眼里,婚姻是人生大事,希望他能早点成家,就委托朋友给他介绍了个相亲对象,希望叶永烈能见一面。

于是叶永烈就来到了离家不远另一户人家,与自己的相亲对象杨惠芬见面,杨惠芬和叶永烈二人身上有许多共同点。

二人的父母都有一定的文化,二人的年龄一样,都是二十岁出头,二人的性格相仿,都是文文静静,二人都是成绩优异、热爱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与杨惠芬

也正是二人身上有这么多共同点,导致他们二人彼此吸引,在刚见面时就互相喜欢上了对方,可以说是一见倾心。

但是碍于二人的性格,他们在人前还好,可以落落大方。

当长辈们退出屋子关上门,只留他们两人时,两人就又害羞了,叶永烈脸憋得通红,还是憋不出一个字。

就在屋子里的气氛陷入尴尬时,还是杨惠芬主动找到了话头,和叶永烈攀谈起来,问起了叶永烈的家庭情况。

说起叶永烈的家庭情况,其实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

叶永烈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可能是继承了父母的一些特点,从小就十分聪慧,十一岁时就发表了第一篇诗作。

等他20岁时,已经成为了《十万个为什么》的主编之一,而这本书也成为了叶永烈的代表作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与杨惠芬

在说完叶永烈的家庭情况后,两人的话匣子也打开了。

两人顿感一见如故,说起了许多事,当时的杨惠芬是一名中学老师,没有上过大学,直接就参加了工作。

杨惠芬问起大学是什么样子,叶永烈表示大学非常好玩,除了日常的上课,还有很多课余活动,杨惠芬听后对大学有了深深的向往。

叶永烈则表示下次可以去找他,他可以带杨惠芬在大学里玩,于是,他们就约定好了下一次的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

看到二人的相识,不得不感叹真的是天造地设,俊男才女,门当户对,古代有很多佳人才子相守终身的爱情故事,而在现代,也有许多这样的故事。

等二人第二次见面,已经是在北大校门口,叶永烈带杨惠芬在北大里逛了许久。

叶永烈带她去看了自己的教室,自己的写作环境,还送了她一部自己出品的科学小说,还有自己正在主编的《十万个为什么》。

而杨惠芬则送了他一张自己的照片,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

而叶永烈则把这张照片保存了下来,也就是文章开头时叶永烈挂在书房上的照片。

这张照片陪他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作为自己和妻子爱情的见证,也是他怀念当年青葱岁月的寄托。

一年后,也就是1963年,叶永烈顺利从北大毕业,同时他也和杨惠芬进入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两家人坐到一起聊了聊,确定了婚期,并顺利进入了婚姻殿堂。

但小两口刚结婚就面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异地分居,因为当时的大学毕业是包分配的,而叶永烈则被分配到了上海的电表仪器研究所工作。

而叶永烈和杨惠芬家则是温州的,杨惠芬的工作也在温州,这下小两口刚结婚就要异地分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

两人你侬我侬,在车站依依不舍地分别,自此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异地生活。

虽然在现在看来,异地一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在1963年,可不是这样。

当时没有手机,没有视频聊天,交通也不方便,只能书信往来,让这对有情人饱受相思之苦。

虽然叶永烈可以利用自己的假期回家探亲,但是两地距离仍然太远。

而且所里的工作非常繁忙,就算有偶尔的假期,时间也非常短,叶永烈每次休假回去都是风风火火,忙忙碌碌。

回去待不了多长时间就得回去上班,而且有时候在路上,所里突然一个电话,叶永烈就需要立刻赶回去,可以说是让二人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

于是在结婚一年后,杨惠芬毫不犹豫的向学校申请,想调到上海工作,学校表示无法调动,杨惠芬就毫不犹豫的辞掉了工作,来到了上海。

至此,二人也结束了异地生活,小两口也终于住到了一起。

说起异地,可以说是情侣和夫妻之间最大的问题之一。

从古至今可以看到很多才子佳人因为分隔两地痛苦不堪,但是叶永烈和杨惠芬并没有被距离打败,而是双向奔赴,共同打败了异地这个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

而打败了异地后,小两口就面对了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生活。

杨惠芬本身没有上过大学,文化程度比叶永烈要低一些,但是比普通人要高一些,属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地位。

也正是由于这种尴尬地位,导致杨惠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待业在家,然而这还不是最紧迫的,更紧迫的是当时两人还没有容身之所。

虽然叶永烈所里有分配宿舍,但那是集体宿舍,住一个人还可以,住小两口是不现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

现实所迫,叶永烈从所里搬出来,与杨惠芬共同住在一起,两人花了全部的积蓄,在上海购买了一个小小的房子,从此就在上海安了家。

而在安家后,两人漂泊的心也终于有了一份归属感,“我们终于有家了”,杨惠芬靠在叶永烈肩头啜泣道。

而在安家后,杨惠芬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全家生活的重担都落在叶永烈身上。

他白天在所里上班,晚上下班后给报社写稿子赚取稿费,而妻子则每天给他洗衣做饭,维持家里的干净整洁。

就这样,小两口的生活虽然艰难度日,但却一直在苦中作乐,并且还增添了一个小生命,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带来了一抹鲜亮的颜色。

那是代表着生命的颜色,就像寒冬腊月里柳树的嫩芽,茁壮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

叶永烈和杨惠芬的生活,像极了我们生活中无数普通人的生活,虽然苦,但却从不放弃,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仍然负重前行。

这也印证了很多夫妻的爱情观,不管什么都可以夫妻俩共同面对,虽然不是“有情饮水饱”,但也在共同奔赴想要的生活。

虽然生活看似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其实生活的重担从没有放过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一家三口

叶永烈工作被辞,也没有编辑再找他约稿,他的收入来源一下子被断掉,日子便更残酷了一些。

经济上的压力让这对年轻夫妻喘不过气来。不过叶永烈和妻子互相打气,他们始终相信这样的日子不会持续太久。

终于有一日,叶永烈再一次接到了编辑的约稿,这让他兴奋得像个孩子,困苦的生活像是迎来了一束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编辑重新找到了叶永烈,重新拿到稿费的他心里一阵翻腾。

叶永烈看着妻子手上的老茧和床上嗷嗷待哺的孩子,不禁感叹:“这三年你受苦了,我对不起你。”

杨惠芬握住他的手:“我不辛苦,只要能等到这一天,我吃再多苦也值得了。”

正所谓苦尽甘来,在没有收入来源的日子里,是爱情支撑着叶永烈和杨惠芬度过了这一段艰辛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

自古以来都有一句话叫做“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但是这句话在叶永烈和杨惠芬身上好像并不适用,因为他们二人一直具有深厚的感情,对彼此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杨惠芬坚信丈夫是优秀的,叶永烈坚信杨惠芬一定不会抛弃自己。

两人都对彼此保持着很高的信任度,所以他们二人才能在困苦中不离不弃,才能相守终生。

后来,叶永烈仍然想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他打算自己创作一部小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与杨惠芬

但是光创作不吃饭也不行。

在创作的同时工作也不能落下,于是叶永烈就重新找了个工作,白天正常上班,晚上下班后回去继续自己的创作。

而杨惠芬也十分支持他这次的创作活动,提前帮他买好了稿纸、钢笔、墨汁等工具。

还帮他在家里打扫出了一个专门让他来写作的区域,好让他能专心写作,所谓贤妻良母也不过如此了。

面对自己热爱的文学事业和支持自己的妻子,叶永烈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力量。

经过多年的努力,叶永烈出版了多个短篇科学小说,并且写出了一篇十分畅销的科学小说,也是他自己的代表作之一——《小灵通漫游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灵通漫游未来

在写作过程中,叶永烈遇到过无数困难,曾经多次生出过放弃写作的念头。

但每次有这样的念头,都是妻子杨惠芬在背后支持他,劝告他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也正是有了妻子的支持,叶永烈才可以一直坚持下去。

1978年,叶永烈写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发行,瞬间火爆全国,成为了我国科学小说领域最畅销的书籍之一。

而叶永烈的名字也在全国各地走红,一时之间成为了“科幻”的代名词,他火遍了全国各地,甚至惊动了国务院副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与杨惠芬

各地的记者、电视台纷纷上门采访,令叶永烈一时间忙活得难以招架。

而妻子则忙活着收拾家里,站在他身边帮他稳定局势,让有些害羞的叶永烈在面对镜头时可以泰然自若。

而叶永烈每次在接受采访时都会带着自己的妻子。

在记者问道怎么写出这部书的时候,叶永烈也总是要把杨惠芬的功劳放到第一位,直言妻子给了自己很大的鼓励。

在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指示下,叶永烈一家获得了一套全新的房屋,告别了自己住了十几年的小家。

而在这之后,叶永烈就辞了自己的工作,成为了一名全职作家,在这之后,他又写出了多个优秀作品,都是我国科幻领域知名的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万个为什么》

而每一本作品中,叶永烈都会提到妻子杨惠芬对自己的支持,还有自己对她的感谢。

在结婚二十周年时,叶永烈还给妻子写了一首《长相知》,以此来感谢妻子对自己的不离不弃。

在成为全职作家后,叶永烈变得更加忙碌,经常全国各地跑签售。

每次他不在家时,都是杨惠芬照顾好家里的一切,照顾老人,照顾孩子,收拾家务,一句怨言都没有。

几十年如一日,为叶永烈提供最大的支持。

杨惠芬不仅在生活中为叶永烈做了很多帮助,在创作上,也是叶永烈的得力助手。

每次叶永烈的写作思路陷入瓶颈时,都是杨惠芬帮他思考,给他提供思路,让他得以顺利创作,他们二人搭配起来可以说是无坚不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和《小灵通漫游未来》

1993年,叶永烈和妻子正式迈出了“手牵手,全球游”的第一步。

这是叶永烈和妻子第一次到达美国,当时他一下飞机就晕的东南西北都分不清。

好在联邦影视集团的工作人员在机场迎接着二人,直接前往电视台进行了专访。

从这次以后,叶永烈和妻子多次前往美国,两个儿子也分别在美国成了家。

不过叶永烈追寻文化的脚步可不会一直停留在一个地方。

叶永烈和妻子前往多个国家进行游历,他们观察着世界,学习着世界,还将所见所闻都记录了下来,写出了一系列“行走文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夫妇在南非好望角

就这样,两人相互携手,一转眼就是五十多年,两人虽然青春岁月不再,但是对彼此的爱都没有减少一分。

叶永烈还保留着杨惠芬当年给自己的照片,可能在他的心里,自己的妻子永远是年轻的,永远穿着漂亮的小裙子对自己挥手。

而叶永烈将妻子的照片挂到书房后,就经常让朋友误会,经常把这个照片认成叶永烈的女儿。

而每次闹出这样的误会,叶永烈总是会哈哈一笑,说出事情的原委,看着朋友和客人不可思议的表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

2020年,叶永烈先生去世,去了另一个世界。

纵观他们夫妻二人的一生,可以说是相濡以沫、不离不弃,他们二人就是对爱情最好的注解。

同样也为现在这个人心浮躁、快节奏恋爱盛行的时代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使许多人不由得对自己的爱情观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