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点亮崛起之梦

——写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际②

■ 本报记者 曹天伟

建房子,要有四梁八柱,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就是聊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2019年以来,全市上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积水成渊、积厚成势,一条奋进之路在聊城大地铺展开来——

统筹布局,谋定而后动。2019年7月,市委在充分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凝聚全市上下思想共识和期盼,提出了“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奋力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的目标定位,谋划实施以产业突破、科技创新、城市提升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矢志奋斗,厚积而薄发。几年来,全市上下苦干实干,以事争一流的标准、唯旗是夺的拼劲,推动各项事业大踏步向前。聊城多项工作打了“翻身仗”,由全省“队尾”走到了前列,2020年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总成绩前移了5个位次。

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的900多个日夜,聊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积极变化,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发崭新风采,这座城市正加速实现“脱胎换骨”“华丽蝶变”。

动能转换发展转型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聊城

一张铜箔的厚度仅为4.5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十五分之一。2021年12月15日上午,全市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与会人员走进山东嘉元年产3万吨超薄电子铜箔项目建设现场,立刻被项目产品所吸引。“这款产品为全国首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项目负责人介绍起来底气十足。

把产品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营销。一个个像嘉元铜箔这样的制造业项目,正成为聊城率先崛起的最大底气。

长期以来,制造业一直是聊城立市之本,全市拥有国家统计的41个行业大类中的32个,信发、时风、祥光等一批产业领军企业在全国同行业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聊城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特征也比较突出。面对日益增加的能源、环保压力,我市以“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制造业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增速、结构和动能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进骨干企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旧动能。鲁西集团与央企中化集团联合建设化工新材料千亿产业园,东阿阿胶与央企华润集团联合建设华润生物产业园,中通客车与省重点国企山东重工集团联合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聊城最大的制造业企业信发集团也在加快推动铝电产业提档升级,建设了铝精深加工智慧产业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培育壮大新动能。我市落实“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机制,两年来共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1750个,完成投资1608亿元。同时强化创新驱动,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计划,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加快推广科技“创新券”,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分别较2018年增长146.3%和39.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两年前的35%提高到现在的48%。

服务提质效能提速

打造更有吸引力的聊城

没有挺拔的“梧桐树”,引不来美丽的“金凤凰”。聊城要实现后发赶超,营商环境建设必须“先人一步”。

“政府真正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对山东欣科达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庹琦来说,聊城的营商环境让他放心更舒心。欣科达是一家生产高端锂离子电池产品的企业,原材料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由于前段时间物流受阻,企业物料供给出现缺口。高新区高端装备产业专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上帮助企业多方联系货源,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

像这样的典型案例还有很多。我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事关发展全局的重点工程,由市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全力为广大企业家营造舒心、安心、暖心的营商环境,打造企业创新创业“生态雨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着眼于服务提质,我市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专员”等工作机制,对重点项目,由市级领导干部联系跟进,专业团队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支持,包括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审批帮办代办等“保姆式服务”。建立起专门的“企业直通车”平台和工作专班,只要企业对反映问题的处理情况不满意,均可以通过“企业直通车”反映,由市委书记、市长“一问到底”。

着眼于效能提速,我市全面推行“智能审批”和“全程网办”,实现企业开办“零材料、零成本、零见面、零距离、一个环节办理、2小时办结”,社会投资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房地产项目“交房即办证”。2021年,又将企业开办由“2小时办结”压缩至“20分钟办结”,跑出全省企业开办最高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服务质效的提升,对内激发了市场活力,对外提升了城市吸引力。2021年下半年,聊城各类市场主体数量达到64万多户,其中,企业主体18.2万户,同比增长17.1%。而自2019年以来,我市成功举办了两届江北水城“双招双引”大会,累计引进中国500强投资项目38个,开工建设新签约过亿元项目742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88亿元。

城市更新乡村蝶变

打造更强向心力的聊城

在城市零星空地上建起一个个“口袋公园”,让人们“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愿望变得触手可及;在主要路口设置遮阳棚,让非机动车道上的群众等红绿灯时,不会被暴晒或淋雨。这两年,一个个细微的变化正悄然改变着聊城市民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座城市,只有处处围绕人、时时为了人,才能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有归属感。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城市,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建设人们的幸福家园。

城市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市城区道路提升工程全面展开,2019年以来,市城区打通断头路29条,规划建设过街天桥18座、已建成10座,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近两年,新建污水管道、雨水管道、供热管道的里程,都超过了以往10年的总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民居住环境显著改善。两年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6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94个,数万居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城市品牌形象持续提升,近年来成功承办了全国半程马拉松精英赛、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等体育赛事,进一步提高了聊城的知名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郑济高铁建设提速,雄商高铁即将开工,聊邯长高铁、聊城机场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不远的将来,聊城将正式跨入“高铁时代”。两年完成投资165亿元,新增高速公路164.7公里,德商、青兰、莘南、高东4条高速建成通车,“县县通高速”目标提前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脱胎换骨,乡村也在加速蝶变。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聊城是全国、全省粮食主产区,还是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命名的“中国蔬菜第一市”。立足这些优势,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引导每个乡镇培植1到2个特色产业、每个村庄发展1到2个特色产品,着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化水平,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进入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市场。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73家,每天销往京沪和粤港澳大湾区等高端市场的蔬菜超过50万公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农村人居环境也在持续改善。经过两年的规范升级,全市已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93万户,完成率97%,曾经困扰人们多年的“方便”问题彻底解决。村内通户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全覆盖,农村换了新颜,群众生活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实干是最好的担当。以“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为总抓手,聊城上下正砥砺奋斗、再造优势,向着“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奋力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的目标阔步迈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中图片均为资料图)

来源:聊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