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啸西风》写的是一个汉族姑娘李文秀在哈萨克族草原所经历的爱恨情仇。故事的一开始,李文秀还是个小姑娘,被父亲白马李三和母亲上官虹保护着。后面的强盗们紧追不舍,那些强盗是来自于中原镖局的,他们要抢白马李三怀中的“高昌迷宫地图”这一藏宝地图图,李三却是拼死也要护住这张藏宝图,我就不禁产生了疑问,高昌迷宫中,究竟藏了什么呢?
很快李三将白马给了妻女,在与强盗的打斗中身亡,上官虹将藏宝图藏进了女儿李文秀的衣襟,让白马带着女儿往茫茫大漠飞奔,自己与其中一名强盗头子“梅花枪”史仲俊同归于尽。李文秀就此成了孤儿,有幸这白马腿脚矫健,大漠中也起了阵阵风沙,强盗们被甩在了后面,白马带着文秀跑到了哈萨克族的聚居地,文秀被其中一汉人计老爷爷给收养了。
文秀失去了双亲,是个苦命的孤儿,想着为父母报仇,却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而是心地善良。尤其热爱小动物。一日,看见哈萨克少年苏普在玩弄一只小鸟,文秀对小鸟抱以极大的同情,愿意用金镯子换小鸟自由,苏普答应了,便和文秀一起放了小鸟。
苏普是哈萨克勇士苏鲁克之子,哈萨克小伙子都是马背上长大的勇士,用捕杀的苍狼皮送给心爱的姑娘作为礼物。但是苏鲁克的长子和妻子都死在汉人,因此苏鲁克为代表的一些哈萨克人,对汉人极度厌恶,怀疑苏普将狼皮送给文秀之后,便将苏普一顿毒打,善良的文秀看见被打得不成形的苏普,心如刀绞,后苏鲁克知道儿子是将狼皮送给自己好兄弟车尔库之女阿曼之后,才发觉误会了儿子。文秀看着心爱之人与他人成一对鸳鸯,心中虽然痛苦,但为了苏普的幸福,发自内心善良的她,也欣然接受了这个结果。
文秀渐渐长大,寻找“高昌地图”的匪帮却依旧没有放弃,他们在草原上为非作歹,抢劫为生,一日文秀外出,遇见匪帮,便跑入山中,有幸遇见身中剧毒的江南武林高手华辉,在华辉的暗器帮助之下,击退了匪帮,文秀也帮华辉拔出了藏于体内十二年之久的毒针。华辉出于感谢,便传授了文秀一身功夫。文秀往返于计爷爷和山洞之中,几年光景,文秀武功大涨。
文秀回到计爷爷家中,却发现苏普和阿曼这对鸳鸯也在,文秀为了避嫌,扮成哈萨克男子的模样,当年的匪帮中高手,也恰好来到门外,打听当年骑白马的姑娘的消息,一番打听之后,便出手伤人,苏普之父苏鲁克恰好也赶到,但由于醉酒,施展不出功夫,一众人等全被匪帮高手打趴,文秀便暴露出自己汉人的身份,当年父母之仇,便在此报了,用学来的功夫,击败了匪帮高手,救下苏鲁克等人的性命,苏鲁克开始对汉人有一些刮目相看。
苏鲁克发现仇人踪迹之后,便召集部落勇士,一起顺着足迹,寻找匪帮报仇,文秀也加入了其中。大部队人等,却冒失地走到了传说中的“高昌迷宫”,“高昌迷宫”之中,有一身高数尺的怪物,自称千年恶鬼,复仇大军数人在恶鬼面前毙命。但是文秀一看恶鬼的手段,总感觉不太对劲。一番打斗之后,谜团终于揭开。
这名恶鬼是哈萨克族人瓦耳拉齐,竟然是教自己功夫的华辉,瓦耳拉齐当年爱上部族中的女子,却由于那名女子不愿意和自己私奔,后嫁给部落中其他的勇士。瓦尔拉齐由爱生恨,夜晚对女子的夫君下杀手,致人伤残,后被发现。便被哈萨克族长老驱逐出去。
瓦耳拉齐心生恨意,想要下毒毒死全部落的人。但自己的徒弟马家骏不愿意助纣为虐,便用毒针了瓦耳拉齐,后来瓦耳拉齐远赴江南,化名华辉,苦练武功,但由于扭曲的性格,对人不信任,故毒针一直在其体内。
马家骏就是收养了文秀的这位老者,实际年龄也才30多岁,一直以化名面具示人。此时此刻,瓦尔拉齐与马家骏生命都危在旦夕,文秀放心不下这位教授自己武功的人,便留下来,陪伴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刻。
最后瓦尔拉齐向文秀说了很多秘密,自己所中之毒,正是被弟子马家骏所伤。自己常年来也不信任他人,但没想到遇见了文秀这么善良的姑娘帮自己解毒,便将自己被驱逐族群之后所学的武艺全部传给文秀。
所谓的高昌国迷宫,所藏之宝,并没有什么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只是一些中原的书籍,家具等等,这类东西,在中原一抓一大把。原来高昌国是唐朝西域的一个国家,贞观年间,唐太宗要求高昌国学习汉家礼仪与文化,高昌国君不从,唐太宗便派大将侯君集率军攻破高昌国,高昌国君请降,唐太宗为展示天可汗的恩典,便送去许多汉家文化典籍,供高昌人学习。
高昌人觉得这些东西好是好,可毕竟不是他们所喜爱向往,便将其置于一个迷宫之中当神像一般供起来,让后世之人也不必去潜心钻研。久而久之,江湖上便流传出了高昌迷宫的传说。故事到这里,也就戛然而止了。
作品《白马啸西风》语言平铺直叙。虽然故事短暂,但是恩怨情仇却是一应俱全。结局是恩怨化解,作恶之人终究有恶报,“高昌迷宫”,不过镜花水月,终究梦一场。
天性善良的李文秀,虽然失去了很多,却不仅是存活下来,而且获得了很大的幸福。“善良的人,终究有好报,也不过如此吧”。而那么多刀光剑影与血雨腥风所争夺的东西,到头来,不过是梦一场。
爱而不得的东西若是执念太深,终究是会伤害你自己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我们终其一生,也会碰见很多自己喜爱甚至想占有的东西,亦或是习惯于将自己的念想加之于人。若执念太深,甚至为此不择手段,终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远方,静静地欣赏,当一个旁观者,也未尝不是一种美好。不要强求自己所不能得到的东西,也不要将自己所认为好的东西非要强加给别人,这大概也是一种美德吧。不同的年龄,读金庸老爷子的,总是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