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鹿邑县残联关爱残疾人事业系列报道(一)

【百姓瞭望讯: 记者 李森 通讯员 邢旭帆 河南报道】在北京冬奥会的颁奖台上,体育健儿们所 在北京冬奥会的颁奖台上,体育健儿们所持的花束——“绒耀之花”,是钩织而成的绒线花束,包括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和橄榄等寓意美好的花型,可永久保存,寓意为“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河南省鹿邑县90后“瓷娃娃”王妙就是这些花束的编织者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14日上午,鹿邑残联班子成员及工作人员一行,在残联负责人的带领下,亲自到王妙的家中,为她送去生活物资和创业基金。在王妙的“织梦工作室”记者看到了由她亲手编织的各类产品,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大家无不赞叹这位残疾艺人的精湛手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残联负责人与王妙亲切的交谈中得知: 30年前,王妙出生在周口市鹿邑县东大王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出生14天被确诊为成骨不全症患者,全身骨骼脆弱易碎,成为一名“瓷娃娃”。后来在求医的过程中,王妙无意之中接触到手工编织技艺, 去年1月底的时候,天津市潮汐公益服务中心与王妙联系,让她制作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花束,当时她以为是个普通订单,没想太多,于是她就凭借手上娴熟的经验,精湛的技艺,带领姐妹们做出了第一批样品,样品发出后,一次性就通过了对方的检验,然后对方又发来了5000朵绣球花和1300片月桂叶子的订单。这些订单完成后,王妙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她才知道自己做的这些花,是北京冬奥会的颁奖花束,这些花束成了她一生的荣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王妙介绍,这一次冬奥会颁奖花束绣球花和月桂叶的制作,就是她带领村中20多名留守的姐妹共同完成的,在两个多月的编制过程中,她和姐妹们每天都要忙上十几个小时,一针一线地编织这些绒线花,虽然紧张忙碌,但现在想起来,这些花束能成为冬奥会上奥运健儿的颁奖礼物,大家便觉得这一切都非常值得。

“我做的话上手还很快,但有的姐妹做起来就比较吃力。我们这有个马姐,刚来的时候,一朵小花就钩了3天。”王妙说,她和姐妹们前前后后忙活了2个多月,每天做工10多个小时,最终保质保量完成了这次奥运花束的订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妙还对大家说:“我们当时就有一种神圣且意义非凡的感觉,编好之后,会把花瓣、叶片以及成品花朵放在新买的小篮子中存放。大家都把尺寸和标准牢记心底,把自己的爱和祝福密密地织在绒线花里,非常感谢鹿邑残联对我们残疾人长期以来的关心、帮助和鼓励!”

王妙还告诉记者,绣球代表着团结,月桂代表着胜利,这两种花就象征着“团结胜利”。“都是纯手工编织的,一片花包含好几种针法,比如辫子针、长针、狗牙针等等,做起来最大的难点,就是好多姐妹没有钩过这么细的线,对我们是一次考验。”王妙说,组装的时候也要求非常严格,比如上面的两颗小米珠,串的位置非常讲究,不能是两颗摞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残联负责人还详细询问了“织梦工作室”其他产品的订单和销量情况,并鼓励王妙说:鹿邑残联始终为残疾人就业创业谋出路,积极拓展新领域,并委托第三方公司为残疾人打造电商平台,并着手建立残疾人就业基地,帮助鹿邑残疾人推广他们的产品,同时在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官方号上展示他们的作品,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另外在社会保障和康复、创业扶助、社会助残等方面都给予了残疾人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王妙的作品,在鹿邑县残联的帮扶、关爱下,多次获得国内大型手工展奖项,成为鹿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网络上录制和上传编织教程免费教学,她的“织梦工作室”,组织、招收农村留守妇女学习编织技艺,用“手工编织”,让“巧手脱贫”,展现了一位自强自立、勤劳致富的残疾人形象,她充满正能量的笑容打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编辑:李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