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的考研结束了,全国共有457万名考生进入了考场,比2021年报考人数377万,就增加了80万人,报考和增长人数都是史上最多了,而2017年这个数字为201万,五年内考研人数足足翻了一番。

那为什么考研会持续火热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业竞争加大,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最近有机构发布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考生就是因为就业压力大,想增强就业竞争力而选择考研。

的确,近两年受疫情的影响,全球包括中国经济都遇到了困难,一些企业倒闭或面临裁员,市场岗位少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把硕士学历作为招聘优先选项之一。就业者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有的地方招聘中小学教师都要求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为了找份好工作,人们不得不继续深造,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高要求。

那第二点原因就是一系列安身立命的事儿都跟学历挂钩,比如说人才补贴、大城市落户等。12月2号,山西省太原市公布了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的补助政策,博士、硕士、本科生去太原工作五年,可分别享受53万元、31万元、17万元的补贴,不同的学历差距显著。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大城市落户都有明显倾向于研究生。10月29号上海发布新政,在五大新城和自贸新片区将试点符合条件的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直接落户。如此种种的高学历溢价,对有志于在大城市落户谋求发展的年轻人来说,考研实在是太划算了。

除了以上这两大主要原因外,不少有名校情结的学生将考研作为实现梦想的机会。另外,有一种考法叫做我不想考试,父母想考。因为父母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接受高等教育,他们要求子女再接再厉,完成自己的教育梦想。还有一种情况,自己身边的同学都在考研,自己无所事事,不知所措,于是感到了一种紧张,立马购买资料开始考研。

这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是否需要读研。客观上来讲,考研热有其合理的一面,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阶段,有必要进一步扩大研究生的教育规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占比为0.2%,到2019年占比就达到1.1%,也就是说,每100个就业者中就1个研究生。

今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相关文件,提出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报考研究生人数的增长,正是对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政策的一种回应。但另一方面呢,大多数学生都希望通过考研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殊不知只有自己真正学到知识,才有能力找到一份好工作。如果没有明确的专业目标,学习不但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成果,也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缺乏竞争的优势,导致就业难。

此外,如果社会上普遍存在学历情结,名校情结难消,这会导致我国在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后,依然会存在严重的教育竞争的焦虑,会加剧竭力内卷,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整个社会尽快从学历社会真正迈向能力社会。我们的社会需要货真价实的研究生,而不是需要只有学位没有能力的研究生。如果没有社会需求,大量增加的研究生毕业出来没有对口单位,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个浪费。每一个考研的人都要想到自己适合什么,不要因为就业难就想多读几年书,出来后好找工作。你这么想,考研的人都这么想,任何东西供过于求,价格都会向下,所以不要跟风考研,要学会冷静思考,做出你最佳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朋友对考研这事儿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