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黑龙江宁安西地村,一农民在菜地干活。突然,锄头那端发出一声闷响,一金色佛像赫然映入眼帘,农民见四下无人偷偷将其装入了口袋,殊不知,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他左右为难……
农民回到家后,顾不上做午饭,急忙钻入内房中研究起那尊小佛像来。
这是一尊造型奇特的佛像,高度不足一根中指的长度,小巧却颇有几分重量。
农民虽然对手中佛像的来历一无所知,但早些时候他就听闻附近村子也有人挖出一些铜的、银的佛像,最后也都换了一些钱。再来看自己捡到的这尊佛像的金黄光泽,农民疑惑了……
按理说,黄铜的物件经过土壤泥渍的侵蚀,多少会有一些铜锈,可眼前这尊佛像经擦拭后愈发闪亮金黄,难道它压根就不是铜的,而是一尊金佛?!
如果这是一尊金佛,凭这分量,那可值不少钱哩!
农民激动喜悦的心情仅仅持续了1.32秒,新的疑惑又涌上了心头:自己种了半辈子地,荒郊野外的,这一大坨“金疙瘩”就被自己捡着了?!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农民决定找懂行的人“鉴定”一番,思虑再三,他先后请教了两位颇有见识的亲友,他觉得,亲友的说法肯定比较可信。
而亲友看过他的佛像之后,纷纷表示它就是金子做的。
这显然是农民喜闻乐见的结果,打那以后,他便将这个小金佛小心藏了起来,秘不示人。
2年后的一天,当地文保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宁安西地村进行文物普查,在普查的过程中,有村民透露当地曾有人在地里挖到过金佛。
一听有金佛,工作人员们瞬间来了精神,在打听到那位藏有金佛的农民的住址后,工作人员们径直寻了过去。
农民见家里突然来了一群问东问西的陌生人,很是惊恐,当工作人员表明此行就是为了金佛而来后,农民才松了一口气,但立马表示,金佛是在自家菜园里挖到的,不会轻易出手。
于是,工作人员给农民宣讲了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表示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个人不得私自占有,最终,农民犹豫了一下,还是将金佛交了出来。
经测量鉴定发现,金佛为立式,全身金黄,身高5厘米,肩宽1.15厘米,插座高2厘米,重49.3克。佛像头顶发髻,双耳垂肩,面相方颐安祥,高鼻,闭嘴,上身袒胸,内衬"僧祗支",身披袈裟式偏衫,左手提长穗净水瓶,右手作旃檀式超肩扬起。奇特的是,佛像的底托呈莲花茎形。整座佛像造型别致,小巧玲珑,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纯金佛像。
要知道,在我国已出土的众佛像中,以铜佛像、石佛像居多,玉佛和银佛偶有见到,但金佛那是少之又少的存在,这也表明了这尊金佛的珍贵。
与此同时,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来了:这么珍贵的金佛,它为何会出现在西地村这位农民家的菜园子里呢?
据《宁安县志》记载,西地村虽然是个普通的小村庄,但在唐朝时期,这里曾属于渤海国上京龙泉府辖制,自公元698年靺鞨首领大祚荣在这里建立政权开始,渤海国国祚总共绵延了228年。龙泉府是当时渤海国的都城,自然是名流聚集之地。
当时,渤海国虽然是靺鞨人建立的,但它是唐朝的附属国,对于大唐的佛教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吸收,加上这里盛产金银,于是,一些渤海国贵族为表虔诚,便铸造了一些金银佛像以供膜拜。
在《渤海国志长编》中就有着“朱雀二年,使臣高礼进献金银佛像各一于唐。渤海产金银,故以此制佛像”的记载,这也佐证了前面一些史料的真实性。
由于年代的久远,加上它又是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尽管它有着国228年的国祚,但它在影响深远的盛唐面前犹如萤火,相关的史料和文化记载甚少,而这尊金佛的出土大大补充了这段被人遗忘的历史,弥足珍贵。
渤海金佛是目前渤海国上京遗址上发现的唯一一座纯金佛像,它既有唐代佛像的风采,又兼具渤海国风格,可以说它是佛像中的瑰宝,名副其实,其价值无法估量!
正因为如此,渤海金佛被评为了国家一级文物,也成为了黑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