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中访网
责编 | 吴君
1月7日,成华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数字钢联大厦入驻启动暨“工业互联网+钢铁供应链”创新服务平台签约举行;1月8日,双流自贸试验区内的顺丰四川分拨中心产业园全面投用;1月18日,空客在欧洲之外直接投资建设的首个飞机循环利用项目落地成都…… 新年伊始,成都市建圈强链行动项目频传捷报。
2022年,是成都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成都“建圈强链”工作的实施元年。去年12月,成都首次提出“建圈强链”,今年1月,成都将建圈强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建圈强链成为成都市2022年十大工作重点之一。在具体实施步骤上,成都已画出蓝图,将聚焦产业生态“建圈”、围绕重点产业“强链”,全面推行“链长制”,大力引优育强,着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20条产业链覆盖经济全周期
据悉,此次“建圈强链”行动覆盖的20个产业门类,其中的14个先进制造业不仅包括,已成为城市发展支撑的电子信息、高端软件等;也包括着眼未来发展的工业无人机、大数据、人工智能,此外,金融业、物流业、会展业、文创业、旅游业这5个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种业也位列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这20条产业链各自发展的环境、需求、政策等均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各个链长根据产业自身资源禀赋,构建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生态圈”。因此,成都在既往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了细分赛道和前沿领域。电子信息产业本是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此次建圈强链行动聚焦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细分赛道;同样基础扎实的生物医药产业,将创新药作为此次重点发展领域。此外,新能源汽车、工业无人机、绿色低碳产业等重点产业切合了市场的最新需求,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打下基础。
目前,每个重点产业链均组建了1支由链长牵头的项目工作专班,2022年543个省市重点产业化项目分解落实到每个产业链上进行重点管理和服务。截止1月底,省市重点产业化项目已经完成投资178亿元,总体进展顺利。
产业基金引金融活水
在建设产业链的过程中,不仅要聚焦产业链本身,还应关注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资金链。专家认为,对于产业链发展的资金链,只有在政府资金、创投资金以及民间资金等共同努力下构建起的“资金池”,才能对产业链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以成都市高新区为例,2022年,成都高新区将安排出资不低于18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不低于6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其中40%的规模投向电子信息产业,20%投向生物医药产业,20%投向新经济产业,20%投向包括现代服务业及未来产业在内的其他产业,尤其将聚焦硬核科技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值得关注的是,成都高新区产业基金组建计划打破了注册和投资地域设限,天使母基金鼓励有出色投资记录的顶级基金管理机构设立子基金,对此类子基金不设注册地域限制。作为政府共同出资的产业基金,此次成都高新区发布的产业基金明确,对扶持中早期和成长期项目的创投基金,成都高新区出资比例可达30%;针对初创期项目的天使基金以及重大产业项目的专项基金,可把出资上限提升到50%。
据《成都日报》报道,截止目前,成都20条重点产业链已使用重产基金、科创投基金共93亿元、投资项目共77个。
产业链升级,人才先行
产业人才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成都城市猎头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下,成都已逐渐构建起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的人才产业链。
引才的“蓉漂计划”,累计引进959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98个顶尖创新创业团队,孕育出20余家上市企业、18家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招才的“蓉漂人才荟”,赴海内外重点城市举办870场次招才引智活动,签约近20万人;育才的“蓉漂人才发展学院”,链接“首尔大学职业发展中心”“得到大学”等19家优质培训机构资源,累计培训42万人次;礼才的“蓉城人才绿卡”,累计服务超过31.5万人次;留才的“蓉漂青年人才驿站”,累计接待近6万青年大学生入住
在高端人才的引进上,今年成都高新区身先士卒,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并发布了《成都高新区急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急需产业创新领军人才专项支持政策》,给予领军人才最高2000万元、科技创新团队最高1亿元支持。
连续13年问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都对人才的吸引力愈发强劲。截至目前,成都常住人口突破2093万,人才总量达587.58万,其中各类重大人才计划专家3788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