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2年2月16日凌晨,陆军军医大学王军平/赵景宏/杨可课题组合作在Cell Reports发表论文——“Renal Klotho and inorganic phosphate are extrinsic factors that antagonistically regulat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maintenance”。

该研究首次阐明了肾脏通过分泌Klotho蛋白远距离干预骨髓造血干细胞(HSC)无机磷(Pi)代谢而调控其命运的作用与机制。杜长虹博士为文章第一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循环中各种血细胞的生成是由骨髓内一小群HSC通过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来维系的。正常情况下,HSC平衡地分化为髓系(粒/单核细胞)、淋系(T/B细胞)、红系、巨核系(血小板前体细胞)等血细胞,但在衰老或感染、急/慢性放射损伤等疾病条件下,HSC的分化命运会发生显著改变,表现为巨核/髓系分化增强,而淋系分化减弱等。同时,HSC命运的改变与白血病、心血管疾病、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HSC命运的调控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HSC命运受到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调控。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骨髓中内皮细胞、神经细胞、间质细胞以及HSC的子代细胞等来源的分泌因子在HSC命运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事实上,骨髓并不是一个自封闭系统,尤其HSC在发育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组织器官的调控。比如,胚胎HSC在卵黄囊产生后,会依次定植于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胎肝等;而出生后,性腺、肾脏、肝脏等仍然参与了HSC命运的调控。然而,骨外器官对骨髓造血尤其是HSC命运的调控作用及机制较少受到人们的关注与理解。

我国中医学自古就有“肾藏精、生髓、化血”的理论,认为肾脏主导了骨髓造血。的确,研究发现肾脏可通过分泌红细胞生成素(EPO)调控HSC的红系分化。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以持续性肾损害为主要特点的疾病。但是,除了贫血,CKD患者还高发固有免疫炎症、动脉血栓、适应性免疫缺陷等造血异常。这些现象表明,EPO生成缺陷并不能完全解释CKD对骨髓造血的影响作用。

Klotho是主要由肾脏分泌的一种抗衰老蛋白,Klotho缺乏是CKD的主要特点。尽管研究已证实肾脏分泌的Klotho蛋白可广泛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血液系统等,其对骨髓造血的调控作用目前仍然未知。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骨髓细胞并不表达Klotho,但特异性地敲除肾脏中的Klotho后会出现明显的造血异常,包括骨髓和外周血髓系细胞和血小板增多、淋系细胞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肾脏分泌的Klotho蛋白可直接作用于骨髓HSC,是维持HSC静息状态和平衡分化能力所必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肾脏Klotho和无机磷调控骨髓HSC命运的作用与机制

无机磷(Pi)是生物体的基础结构物质之一,而骨骼是Pi含量最高的器官,然而Pi代谢对骨髓HSC命运的影响作用目前仍不清楚。研究人员发现,骨髓造血微环境中其实含有较外周血更高水平的Pi。在高磷血症、Pi饮食摄入过多等Pi过载的情况下HSC中Pi转运体SLC20A1会显著活化并加速Pi的吸收,从而导致HSC中Pi潴留,而HSC中肌醇七磷酸激酶(PPIP5K2)可感知HSC中的Pi潴留,并解除Akt的抑制,从而导致GATA2过度活化,促进HSC的扩增和巨核/髓系偏向分化。其实,Klotho的主要功能是抑制肾小管对无机磷(Pi)的重吸收,从而促进其排泄,因此Klotho缺乏会引起严重的Pi过载。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肾脏分泌的Klotho蛋白可直接抑制骨髓HSC中SLC20A1介导的Pi吸收。反之,当Klotho缺乏时,骨髓HSC则会吸收过多的Pi,从而影响HSC的命运决定。

这些研究结果拓展了人们对肾-骨髓交互作用以及矿物质代谢对HSC命运调控的认识。由于衰老、CKD、急/慢性放射损伤等常伴随Klotho缺乏和/或Pi代谢紊乱,该研究可为衰老/疾病相关造血异常的防控提供新思路。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2.11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