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的世界,一切都有可能。

那么说起“智能可穿戴设备”,你想起了Google还是Apple Watch?

现在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小,也从很不切实际的概念,成为我们每天都会接触的日常。

有人可以用手机打开小区门禁、可以用手表测血氧、还可以用眼镜接打电话……

不知不觉中,衣食住行都被智能穿戴设备“植入”了。

就连近一个月来,网络“顶流”的代名词——冬奥会。

都成为其功能展示的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智能穿戴技术起源

一、智能穿戴技术起源

至此,我们也不由得心生疑问。

这里面的商机有哪些?

市场发展空间有多大?

若要分析,还得从智能穿戴技术的起源说起。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本质上离不开技术环境的支持。

是5G技术、物联网发展,才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不再受时间地点限制。

才可独立完成对用户的监测并提供更加科技、健康的使用感。

而这科技+健康的集大成者,就是——智能手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来看,智能手表市场体量十分庞大,已经达到千亿级别。

这也是吸引无数互联网科技巨头、手机企业进入的主要原因。

早在2004年,微软就推出了一款名为SPOT的“智能手表”。

这块手表无论是外形和功能,都与现在的智能手表十分相似。

比如可以更换表盘、查看短信、新闻、天气等信息。

至于为什么没发展起来,主要原因还是出在价格上。

当时的用户不但需要花费299美元购买这款手表。

每年还要额外支付59美元才能正常使用。

从这一款开始,各家科技巨头都开始疯狂地推出自家智能手表。

不过结局都算不上太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2014年,Apple Wacth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智能手表的局面。

它将智能手表成功推动成主流的产品,半年内就售出了420万部。

到2019年,Apple Watch全年销量更是超过所有瑞士手表品牌出货总量(2100~3100万)。

让整个手表行业不由虎躯一震。

Apple Watch出现不但让智能手表这个名词成功破圈。

也成为后来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学习标杆之一。

彼时对手机厂商来说,研发并生产智能可穿戴设备已是一件达成共识的事情。

智能可穿戴产品不仅能获得更多营收和利润,还可完善自身智能产品生态圈;

深度绑定用户产品,证明自身的科技实力。

二、华为的不断探索

二、华为的不断探索

紧随苹果之后的就是华为。

说到国产品牌,华为也是针对用户痛点,不断深入研发。

华为主打的点就是利用智能可穿戴设备,为老龄人口提供日常医疗护理。

目前,华为WATCH GT3就新新增了高原血氧监测。

可按照用户设定的时间,监测血压并通过云端备份数据,对检测的数据进行记录和比较。

还可以对心率、睡眠、体温等健康指标进行全面分析。

几乎覆盖用户日常关注的所有健康指标。

力求在现有医疗保健条件下,满足不同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

华为近些年还在用其先进的5G技术,在智能穿戴领域疯狂扩张。

说到“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将变成什么样子?

很多用户会认为,智能手表或许是其代名词。

但实际上,它之所以“智能”更多还是因为设计者给它加了很多附加应用。

而形态不一样的智能眼镜,却能很好地担负起“未来”这个称号。

随云计算和AI发展,华为鸿蒙智能眼镜就能够实现播放音乐、接打电话、微信通话等。

甚至变身智能助理,提醒你来电信息、航班信息、打车信息、短信验证码。

这些极度贴近生活场景的功能,无一不展示智能眼镜未来的发展广度与可拓展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目前,智能眼镜能否支撑起可穿戴智能设备下半场,暂时还无法肯定。

不过,它一定不会缺席。

行业整体趋势向好,国产品牌又不断发力。

那么,对深耕智能可穿戴类目的卖家而言,都有哪些机遇?

未来蓝海市场在哪里?

发力点应向什么方向靠拢?

三、“顶流”冬奥的启示

三、“顶流”冬奥的启示

玺承电商研究院认为:

既能对智能手表、眼镜等可穿戴设备未来几年发展做出引导;

又能为卖家们指明其中所蕴含机遇的;

就是最近天天霸占网络热榜的“顶流”——冬奥会了。

大家都知道,2月5日北京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队获得首金。

可不知道的是,赛场上运动员的精彩表现除了来自刻苦训练。

也离不开科研人员的技术支持。

这次为了备战冬奥,科研人员用了大量“可穿戴式运动传感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可穿戴式运动传感器”?

说白了,就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与可穿戴心电记录仪的结合体。

也可理解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升级版本。

“可穿戴式运动传感器”大量收集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基础数据。

包括体形、骨骼肌肉、生理生化等,建立数字运动员模型;

捕捉运动员滑行姿势、身体高度、摆臂蹬腿角度,从而分析运动员肌肉能耗。

找到冰雪运动的最佳滑行姿势和滑行路线。

为冲牌运动员精雕技术动作提供精准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

相比传统的光学传感器,“可穿戴式运动传感器”除了有诸多优势。

它还非常小,传感器重量仅有0.9克,体积也只有1元硬币的1/3。

总之一句话,科技越发展,传感器越进步。

但除了上面列出的传感器外,用于冬奥会的传感器还有很多。

先进设备的应用,无疑启发了我们对未来传感器应用空间的思考与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数字,也给想象空间提供一个参考数值。

保守估计,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涉及冰雪运动带动的关联产业收入将达3000亿元以上。

如果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升级版——“可穿戴式运动传感器”,能够占到这个份额的5%。

那将会带来多少利润?

那是多大的市场?

起码也得百亿左右。

所以,这条百亿赛道值得期待,更需我们持续关注。

“智能可穿戴设备赛道”蓄势待发,为了帮大家更深入地进行了解。

这次玺承电商研究院隆重推出研究报告——《2021年可穿戴设备行业分析及展望》。

内容包含:

1.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基本概述

2. 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现状

3. 电商领域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分析

4.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用解读版PPT,将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现状讲个透!

后台私信领取研究报告,先到先得

了解一手讯息,助你在电商领域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