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全面放开后,“想生却生不出”成为不少家庭遇到的新难题。2021年《柳叶刀》在线发表的一则报告中提到,我国的不孕率从2007年的12%上升至2020年的18%左右。这其中,由子宫内部损伤引起的子宫不孕越来越常见。

日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医学中心博士研究生易笑,在导师珠江医院妇产医学中心主任王沂峰教授和珠江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高毅教授指导下,提出一种能修复子宫的可重构子宫衍生材料(RUMs)。相关研究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30.86)上。

子宫内膜损伤缺乏高效的治疗策略

王沂峰介绍,子宫内膜是一种高度再生的组织,在女性的生育阶段要经历多达约400个生长、脱落周期,此过程中其再生与容受性改变对胚胎着床和发育至关重要。

子宫内膜可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功能层在每次月经来潮时都会脱落,而基底层则不然。如果基底层被破坏,子宫就有可能丧失功能。创伤、感染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子宫内膜损伤都可能引起内膜再生障碍,导致月经减少、闭经、反复流产及不孕。

据相关报道,在不孕症患者中,内膜损伤的发生率为2%—22%。

为了实现子宫内膜再生,目前主要通过TCRA(经宫腔镜分离宫腔粘连)、放置球囊、支架,配合激素等药物治疗,但是疗效有限,最终影响受孕率和婴儿的安全出生。鉴于此,王沂峰与其博士研究生易笑,联合高毅、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教授王树涛、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樊俊兵等开展了为期4年的合作研究,提出了一种可重构子宫衍生材料(RUMs),可高效应对子宫修复难题。

有望3—4年应用到临床

RUMs是一种什么样的材料?为什么能起到修复子宫的“神奇”功效?

简单而言,RUMs就是把来源于脐带的人类干细胞和一种经过脱细胞处理的生物材料进行组合,并应用到子宫受损处。高毅说:“子宫的环境比较复杂,单纯放入人类干细胞很难起到修复作用。我们用猪子宫的器官结构作为‘支架’,里面还包含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等于叠加了一个天然的微环境,让干细胞起到重构、修复的作用。”

易笑介绍,这种材料可制成注射凝胶和补片。RUMs凝胶可深入到达子宫内膜腔,提高内膜再生能力;RUMs补片则可以粘附在子宫壁上,加速伤口愈合和阻止伤口与腹部组织的粘连。RUMs还可以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调节子宫微环境,促使伤口愈合和子宫修复。

据了解,为了研究凝胶和补片协同修复子宫损伤的能力,研究团队构建了具有严重子宫损伤的大鼠模型并进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小鼠严重受损的子宫在第15天几乎完全修复,实现正常妊娠、胎儿发育和活产。

高毅介绍,团队下一步将开展大动物实验,同时进行第三方安全性评价,技术有望在3—4年后应用到临床。同时,相关成果不仅可以应用于子宫修复,还可能惠及人工肝脏、卵巢早衰修复等研究领域。

【记者】钟哲

【通讯员】伍晓丹 韩羽柔

【作者】 钟哲

广东健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