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通常强调的是技术层面的工作,如各种硬件、软件和工作等。这些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得不到员工的认同,任何强大、先进的数据技术都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而且会徒增成本。

高价引入系统,但是并没有使用;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但是只停留在报告层面,未能对决策产生有益的影响……此类事件,并不少见。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关键是在数字化转型中,企业忽视了一项重要工作——塑造数据文化。

数据文化是一种能力

数据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形态,欲知其实质,必须先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老问题,一般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一种共享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但事实上,这只是企业文化深刻内涵的一部分而已,忽略了两个重要的维度,企业文化不仅是思维与行为模式,还是一种情感模式和能力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企业数据文化塑造模型

情感与能力这两个维度非常重要。在企业文化建设时,如果企业提倡的某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员工不喜欢,那么企业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才可能促使员工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而这种改变是非常难的,很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因此难见成效。

即使员工接受了某种思维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建设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比如员工认可数据的价值,也接受了数据思维,并愿意采取相应的行动,但着手做事时,发现不具备数据分析相关的技能,那么企业文化还是无法落地。

情感、思维、行为与能力是企业文化塑造的四种力量,忽视其中任何一种力量,都会使企业文化塑造的效果大打折扣,任何一种力量都是有限的,但是当四种力量同时发挥作用时,它们可以互相促进、转化,共同放大文化塑造的效果。

如果员工喜欢利用数据,那么就更容易接受相应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也会更有动力提升数据分析的能力;如果员工的数据能力得到提升,提高工作业绩,他就会更加喜欢这种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更容易固化下来。

数据文化的内涵

基于上面的论述,我们对数据文化的定义如下:

企业全员以共享的测量思维感知和响应变化,以共用的数据能力决策和解决问题,以共信的数据力量驱动和革新管理, 从而建立以数据为基础的竞争优势。

有人认为数据文化是分享,这是不对的。数据具有隐私性、资产性,并不是人和人之间可以随意进行分享的。数据不能分享,但可以共享。共享思维是数据文化的第一重内涵。所谓共享,就是以共享思维搭建数据平台,设计数据共享机制,高效、科学地取用数据。以共享思维寻求通过机制、技术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个人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文化的四重内涵

数据文化的第二重内涵是价值导向。不是有什么数据就分析什么、会怎么分析就怎么分析、喜欢分析什么就分析什么,前提条件一定是满足特定的需求,否则就是为了分析而分析,视手段为目的。

数据文化的第三重内涵是循证决策。所谓循证决策,就是依据事实、证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例如,当出现意见分歧时,通过 A/B Test检验哪种办法更好,以测试数据最终呈现的事实为依据进行决策。

数据文化的第四重内涵是尊重、安全与利他。数据与金钱一样,不仅要用之有道,还要取之有道。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利,要用数据为善,而不是作恶。谷歌的文化就强调“不作恶”,谷歌坐拥那么多数据,如果它要作恶,那后果就会不堪设想。

数据文化根植于管理

数据文化,对管理者而言如何强调都不算过分。彼得·德鲁克和爱德华·戴明两位管理大师都说过,无法测量就无从管理。

每一位管理者,无论层级高低,每天无时无刻不在决策,做出好的决策可以基于经验,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有限的,或者说样本量很少,很难保证决策的准确性,而且经验很容易过时。

基于直觉做决策 ,这种决策方式比较快,但是也很容易出错。而且直觉作为「凝结成习惯的分析」,培养起来的投入高、周期长。

基于理论及推理决策 ,这种方式决策比较慢,更重要的是,任何理论都是简化的现实,理论越简化,其普适性和准确性就越低。

基于讨论等群体决策方式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囿于偏见、利益之争、陷入争论、决策缓慢,甚至无法做出决策。

而基于数据的决策可以超越以上局限。基于数据的决策是理性的、客观的,可免于人们争来争去。理论上样本和变量都可以是无限的,也可能实现实时决策。能帮助管理者更快、更好地做出决策。

曾有这样一位研究者,他发现了重要现象:工人工作时的疲劳程度与他完成的工作量不成正比。通常人们会认为,工作量越大,疲劳程度越高。但测量发现,有的工人搬运 10 吨生铁就已经筋疲力尽,而有的工人搬运 20 吨还比较轻松。研究者及其助理将所有可能导致疲劳的因素绘制成曲线图,通过数学方法寻找答案, 最后发现工人的疲劳程度与负载的间歇频率相关,于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即当合理安排工作负载时,可以在不增加疲劳程度的情况下提高工作量。这位研究者就是现代管理学的开创者、「学管理之父」泰勒。

现代管理学在一开始,就有数据的精神与思维。而当下,因为数据技术,管理将掀起再一次的「科学革命」,变得更加科学。赫伯特·西蒙曾提出「有限理性」,成为管理决策的基石性概念。因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在决策中,只能追求「满意即可」,无法实现「最优选择」。

理论上,通过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管理决策是可以突破「有限理性」实现「极限理性」的,有人提出「理论的终结」也并非不可能。

-本文节选自-

《数字蝶变: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道》

作者:赵兴峰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明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