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团圆,年是希望,年是对家的思念,年是对故乡的眷恋,年是千千万万华夏儿女魂牵梦绕的乡愁。无论身处何处,只要条件允许,人们都要回家过年!
一进腊月,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腊八粥拉开了序幕,人们备年货,买新衣,糖瓜祭灶,除旧布新,蒸年糕,贴春联,除夕年夜饭,大年初一团圆饺儿。
在乡村,大年初一早晨吃过饺子,人们就开始拜年了。晚辈们成群结队一起去给本家长辈拜年,长辈们端坐炕上,晚辈们在地上恭恭敬敬磕头叩拜,祝福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表达晚辈对长辈的尊重和爱戴,长辈们很是欣喜,满脸都是幸福,高兴地下炕,沏茶拿烟,抓把瓜子、糖块儿塞在孩子们衣兜里。看到后辈子孙人丁兴旺,家道兴隆,眼角眉梢都是爱。
初二是已出嫁闺女回娘家的日子。这一天闺女们会早早起来梳洗打扮,穿上新衣服对着镜子仔细瞧,前照后照,左看右看,抻抻衣袖,捋捋裤线,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然后把孩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打扮得漂漂亮亮,带上给父母买的新年礼物,高高兴兴回家去。“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父母们知道今天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早早到村口等候,迎接宝贝女儿到来。闺女是妈妈的心头肉,母亲会把最好吃的拿出来给女儿和外孙吃。看到闺女、外孙利利落落,清清爽爽,漂漂亮亮,满心欢喜。嘘寒问暖,马上下厨做饭。鸡鸭鱼肉一大桌,还要把初一的饺子热一热。乡间习俗,初一的饺子一定得给闺女留一碗,等闺女回家吃。意为家有余粮;饺子形如元宝,闺女吃了母亲的饺子,来年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过越红火。这虽是传说,却道出了天下母亲对女儿,尤其是远嫁他乡女儿的殷殷爱意和满满的期待!
初三是上坟祭祀祖先的日子。儿女们会拿上老人们生前最爱吃的食物,水果,糕点,端一碗初一的饺子上坟,焚香烧纸,祷告诉说,磕头祭拜。缕缕尘烟,袅袅雾霭,寄托着晚辈对先人的深深思念,款款情意。
尽管世事变迁,风云变幻,风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化,尤其是当今疫情之下,倡导就地过年,手机拜年,红包压岁,鲜花祭祀,但年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依旧,依然令人魂牵梦绕。因为年凝聚着美好,象征着希望,代表着未来,满载着华夏儿女对祖国的眷恋,对故乡的深情,对母亲的挚爱。家国情,游子意,赤子心,一切尽在不言中!
(作者:管艳艳 单位系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