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睿鸫

据工信部网站16日消息,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进一步规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行为的通告》的意见。《通告》提出,生产企业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预置应用软件均可卸载,并提供安全便捷的卸载方式供用户选择。(2月17日《潇湘晨报》)

自移动智能终端面世以来,预装软件问题就饱受公众诟病,成为“打不死的小强”。预装软件之所以变得人神共愤,源于不可卸载软件,会让内存缩水,让手机运行速度变慢;同时,不少手机软件预装企业,利用植入式推广平台,将病毒、木马与APP一起种植到用户手机上,以达到流量吸费,甚至偷窥个人隐私的目的。早在2014年,央视的315晚会就曾经曝光过手机预装软件的黑幕,按照当年手机上网的价格和智能手机用户人数来算,一年偷跑的流量会耗费954亿元。

而早在2017年自7月,工信部颁布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就明确规定,手机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确保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卸载。

四年半多过去了,从现实来看,由于软件预装存在巨大利益诱惑,每预装一款软件,生产商会获得5元左右的收益,部分收益高达10元或更高,个别品牌手机甚至装几十个预置软件,这也导致工信部的制度安排被化为无形,并未得到真正落实。

此次《通告》固然彰显了监管部门治理预置软件的决心,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能得到“有效落实”,给大家留下了大大的问号。与几年的《规定》相比,内容大致相同,只规定企业应当如何做,没有相关处罚条款,这样的软约束,是否有足够的威慑力,难免让人产生怀疑与担心。

“预置软件可卸载”要靠“硬约束” ,仅凭一纸《通告》恐怕还远远不够,一方面必须加强执法力度,用严格惩治,提高其违法成本。对违反规定的生产企业,不仅要依法进行严厉处罚,而且要记入信用档案;对情节严重的,涉嫌违法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一些典型案件;与此同时,畅通消费维权渠道,提高群众举报的积极性,形成多方合力。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2/18/1088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