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BU 审核/子扬 校正/知秋

在大多数人眼中,民营医院绝对是一个“暴利”机构,毕竟治病问医的费用可不低,民营医院过度诊疗、不规范诊疗等新闻又在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神经。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一份《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颠覆了大众的认知。

民营医院亏损严重

民营医院亏损严重

据报告显示,在2020年里,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整体亏损达到了1300亿元左右;同年,公立医疗机构的亏损只有22亿元,二者的对比十分鲜明。

民营医院为何会亏损如此严重?收入低,成本高是重要原因。

先来看看民营医院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到2020年时,我国医院总数中66%是民营医院,数量高达2.35万家。

但在同一年,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整体收入却只有8067亿元,和整体收入为4.87万亿元的公立机构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进一步分析这背后的原因能够发现,数量占全国66%的民营医院,其接诊人数却只有公立医院的25%左右。没有人来看病,民营医院的收入自然上不去。

再来看看民营医院的支出。

民营医院的支出不是一笔小费用,房租、设备、员工、专家等等处处都要钱,处处花费都不少。

尤其是为了争夺医疗人才,民营医院更是不惜砸下大价钱。毕竟,医疗人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高支出,低收入,最终使得民营医院普遍陷入了亏损的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行业正在“衰落”

一个行业正在“衰落”

大批资本以为这一行业有利可图,加之行业利好政策的诱导,使得大批资本涌入市场。然而进了这个行业之后人们才发现,这一切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民营医院不同于公立医院,需要自负盈亏。在这样的情况下,民营医院为求生存迫切地需要融资。

但是,如今资本对于民营医院这一领域已经不再感冒。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识到,民营医院的生意并不好做,因此这一领域缺少社会资本的注入。

据动脉橙公布的《2021年H1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报告》显示,在2021年H1,以民营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行业实现25起、共计39亿元的融资。这一数字并不算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上市也是大多民营医院解困的最终希望。但是,上市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民营医院费尽心思、大举并购之后,仍旧上市无望,这让资本更是进一步对这一领域失去信心。

而且上市之后亏到破产的民营医院也不在少数。1月6日,“中国医疗第一股”鹤壁京立医院便走到了被拍卖这一步。

由此,原本资本大举涌入的民营医疗市场,如今资本正在排队退出。

2020年,我国有685家民营医院注销。而在2019年时,这一数字还只有347家。民营医疗行业已经不复往日的热闹。

民营医院破局

民营医院破局

作为中国医疗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营医院于我国也十分重要。近年来,我国也在鼓励、支持民营医院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民营医院需要尽快做出改变,从而走出泥潭。为此,民营医院迫切地需要扭转其在大众印象中“坑钱”的形象,重获患者的信任。

为此,民营医院需要规范自身经营行为,遏制过度医疗、骗医保等行为。同时,民营医院还需尽快提升自身医疗水平。

因此,民营医院必须建立起强大的人才体系,以人才支撑医院发展。如今,已有不少民营医院通过提升薪资福利、建立健全晋升机制等方式,来吸引人才的进入。而且,不少民营医院还在积极储备人才,并加快人才培养。

同时,提升服务质量与能力也是民营医院需要努力的一点。

服务是医院生存立足的关键,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民营企业要做的重点,这也是能帮助民营企业改变形象的重要一点。

此外,转型合适的方向也不失为民营医院一种好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科化、特色化道路是不少民营医院改变的方向。比起做综合性民营医院,许多专科医院反倒过得不错,尤其是牙科、眼科医院都有很好的盈利表现。

因此,民营医院需要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写在最后

写在最后

如今,大多民营医院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因为丧失消费者的信任而深陷亏损的泥潭之中。

面对这样的情况,民营医院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重新争取患者的信任。同时,转型为专科医院也不失为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