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述说《峭壁上那棵酸枣树》(四)
《武德品文:<峭壁上那棵酸枣树>》
刘武德(江西省特级教师)
【原文】
《峭壁上那棵酸枣树》 作者:张庆和
是为摆脱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那悬崖?是为免遭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历史感怀着你,岁月铭记着你。
那一天,你确真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那只雄鹰。像划破静寂的那颗流星。
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下来了,长大起来了,一直长成了一簇令人刮目相看的风景。
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一棵播曳在我记忆里30年之久的酸枣树;一棵在夹缝中生存,在磨难中挣扎,在逆境中巍峨的酸枣树。
那是一棵怎样的树呵!
它高不足尺,阔不盈怀,干细枝弱,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风摧它,雨抽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大自然中的所有强者,几乎都在歧视它,虐待它。仿佛只有立刻把它从这世界上除掉才肯罢休。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它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它像一位忠诚的使者,及时报告着八方信息;它是一面飘扬的旗帜,召唤着,引导着,冲锋着,战斗着,率领着大山里所有的草草木木们,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它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地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甩脸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而酸枣树,却默默地兀立着,不鄙已位卑,不薄已弱小,不惧己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了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招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庆贺祝福,似乎是它的本能。
那是我亲眼看见的,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是的,只有一粒,而且小得几乎被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云霓。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
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当初我还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道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去拥抱世界了!
转眼远离故乡三十年,我再没有见到过那棵酸枣树。不过我想,眼下这世界风光正好,它生长得一定会很茁壮,很茂盛,一定是干粗枝旺,叶郁果丰。长成了一个典型的男子汉形象,再也没有谁歧视它,再也没有谁敢欺辱它了。并且有很多小鸟常去它那里做客,和它一起歌唱。那歌声清韵悠扬,荡漾山谷。
[赏析]
我一生从事语文教学教研,又兼做了四舍五入等于九年的文学选刊执行主编,职业使我苛求于文学作品。但品读张庆和杰作《峭壁上的那棵酸枣树》,我不禁叫绝。我贸然评价,可与《白杨礼赞》媲美,可与《谁是最可爱的人》比肩,可与《荔枝蜜》并驾齐驱。
受微信空间制约,不能详评,只作略析。《峭》这篇美文有三大亮点。
形象感人。作品通篇将那棵酸枣树拟人化、人性化、人格化。且读第一段文字,写枣树跳崖,我脑中闪过古今中外壮士与烈女,闪过《狼牙山五壮士》,闪过《跳崖五烈女》。那棵酸枣树不正是壮士烈女的化身么?上帝眷顾,枣树留活,英雄不死。生长在峭壁的酸枣树坚强可叹,壮士烈女“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令人感动得肃然起敬!
情感动人。问世上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本指男女恋情。其实文情对读者心情的冲击何尚不如此?《峭》文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深情、激情、豪情,同样令人动情,同样叫人爱得死去活来。空间有限,不寻章摘句。
语言醉人。形象靠语言塑造,情感靠语言抒发。《峭》文的语言用字字珠玑形容,怕一点都不过分。我曾做过此文的文字游戏,取其一段,换几个词句,而后相比较,良心告诉我,还是原文语句居优。可见作者的语言功力非一日之功!
(上文选自互联网)
《峭壁上那棵酸枣树》(作者:张庆和)过关检测题
一、课内检测
1. 给加点字注音或者看拼音写汉字。
虐.( )待 逃遁.( )茁.( )壮 贫j í( ) 一c ù( ) w ēi é ( ) 动zh é( ) zh ēng zhēng ( )( )铁骨m íng( ) 记 万( )峭壁 丹霞云霓.
2. 根据词义填写词语。
( ):深深地记在心中。
( ):形容金属撞击发出的声音。
( ):赠送。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 然而,你并没有死, 救助了你, 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
②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间一棵摇曳在我记忆里30年之久的酸枣树;一棵在 , , 的酸枣树。
③ 它 ; 。 。
大自然中的所有强者,几乎都在歧视它,虐待它。仿佛只有立刻把它从这世界上除掉才肯罢休。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在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 , 。
④ 一次次, ;一回回, ;它以 ;它以 „„它像大山的一名哨
兵, ;它像一位忠诚的使者, ;它是一面飘扬的旗帜, ,率领着大山里所有的草草木木们,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
⑤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 ,却还是努力地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 ,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⑥而酸枣树,却默默地兀立着, , , 。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
⑦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了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 ,它 ;招手向路人致意问候, ,似乎是它的本能。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 。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 ,像 。
二、根据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2. 从第十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 不薄弱小” 的语句, 摘抄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 文中" 像俯冲搏猎的雄鹰"," 长成了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 像万仞峭壁的灵魂", 其中加点的" 雄鹰"," 风景"," 灵魂" 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 写出本文的行文线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
5. 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梨杨柳四种树,运用了______写法,突出了酸枣树的________ __精神,_____ _____品格。
6. 文中第11段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竟”字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 文中最后一段热情赞颂了酸枣,这是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呢?
佚 名 (2018.1.7 上文选自互联网)
《我也说说酸枣树》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2016年36期
那是一棵怎样的树
它高不足尺,阔不盈杯;干细枝弱,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风摧它,雨抽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大自然中的所有强者,几乎都在歧视它,虐待它,仿佛只有立刻把它从这世界上除掉才肯罢休。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用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硬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它像一位忠诚的使者,及时报告着八方信息;它是一面飘扬的旗帜,召唤着,引领着,冲锋着,战斗着,率领着大山里所有的草草木木们,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云霓,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
写法点拨
选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最为精彩的是最后两段,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在一句话中,分别将酸枣树比作“哨兵”“使者”“旗帜”,比作“玛瑙”“珍珠”“火焰”“灵魂”,增强气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露一手
同学们,博喻的修辞手法是我们写作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它是用几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反复去说明所要描述的事物,这种手法能展示原来事物的不同侧面,达到增强印象、加强气势的效果。我们也可以尝试着用这种手法去赞美一种事物。
(上文选自互联网)
《探究“那棵酸枣树”》——关于写作的切入点
张志荣/文
大自然,是文人墨客笔下写不完的华章,也是我们写作时取之不竭的素材源泉。自然万物,都在以其独特的“语言”为我们诠释着生命的内涵。刊载于《语文报·初二版》2008年第36期第6版的《峭壁上那棵酸枣树》(作者:张庆和)一文,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下面我们就以此文为例,总结以“自然”为素材的写作方法。
怎样“添枝加叶”
我们可以设想,作者创作此文的灵感,缘于某一日邂逅了这棵长在岩石缝隙间的酸枣树,作者为它顽强的生命力深深地震撼了(这样的邂逅,这样的震撼,我们亦曾有过)!那么我们可以假定,这一次“邂逅”就是本文最初的主干。在此基础上,作者展开了联想和想象,为主干“添枝加叶”。
1.酸枣树是怎么长在悬崖峭壁上的?
树当然不可能直接插到崖缝里去,必定有一粒种子落在崖缝间,在这里安家落户。这粒种子,就可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
2.种子是怎么“飞”到峭壁上去的?
作者展开了想象。他将种子想象成一位战士——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峭壁上顽强生存下来的酸枣树,难道不像是一名战士吗?我们现在先说那颗种子,作者想象,为了与饥寒交迫的日子抗争,抑或为了免遭“被俘的耻辱”,它纵身跃下悬崖——起笔不凡,奠定了酸枣树勇敢的战斗者的形象。
3.酸枣树生长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
“虎父无犬子”。这颗勇敢投崖的种子长出的酸枣树,自然不平庸,没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如何凸显英雄本色?它将与谁较量?云、雾、风、雨、霜、雪、雷电……这些自然界的“强者”,都是它生存的“敌人”,也是砥砺它意志的“伙伴”。在这样血雨腥风的战斗的洗礼中,它由一名饱受欺凌的弱者成长为铁骨铮铮的强者!
4.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酸枣树,被赋予哪些高尚的品性?
作者没有忘记,写作的目的是塑造一个不仅顽强、勇敢而且具备“高尚人格”的酸枣树形象,以作为人类的楷模。“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地日月之精华,滋养了酸枣树高尚的品质。它自强不息,它无怨无悔;它真诚而没有嫉妒,纯朴而从不贪婪;它慨然大方,洒脱豪迈,成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瞧!经过这样“添枝加叶”的想象,一棵原本光秃秃的“树”现在已经“枝繁叶茂”,初具一篇美文的雏形了。那么,作者又是怎样赋予了这棵“树”以生命的鲜活,乃至于“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呢?接下来我们探究:
怎样“挥洒真情”
怎样将胸中的激情淋漓尽致地挥洒出来?本文的抒情方法值得品味。
1.人称的转换。细心的人会发现,本文开头部分先用第二人称——“你”,然后又改用第三人称——“它”,这是为什么呢?开篇先用“你”展开描述,显得亲切自然,宛如“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拉近了作者和酸枣树的距离;第二人称的弊端是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而下文要写酸枣树漫长的成长和战斗历程,再用第二人称显然不方便。于是作者改用第三人称“它”行文,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尽情挥洒,更充分地表达感情,同时以“它”来写,作者对酸枣树的感情也由“亲切”转为“崇敬”。
2.句式的妙用。首先本文运用大量排比句,以增强语势,酣畅淋漓地抒发对酸枣树的赞美之情;另外整句与散句结合,整齐对称而又灵动活泼,不仅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情感的抒发也如恣肆汪洋般奔涌而来。
3.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运用。比喻,如“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寂的流星”,生动形象地写出种子跃下悬崖的勇敢、夺目、义无反顾;拟人,如“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赋予树以人的感情,人的意志,人的品性,极尽赞美之能事;写桃树、梨树、杨树、柳树,是为了通过反衬,赞美酸枣树的高贵品性。
《峭壁上那棵酸枣树》给我们的,除了高尚的品质,还有描绘“自然”的方法。看看你身边吧,也许一株草,也许一枚叶,也许一只小飞虫,都在你面前闪烁着创作的灵感呢!
(上文选自互联网)
《强者之魂的形象展示》——《峭壁上的树》赏读
曹津源 /文
作者对“摇曳”在他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的饱蘸深情的描写实是强者之魂的生动展示、一首动人心弦的强者之歌。
作者从四个层面逐层展示:
首先,它跳出先天不足的阴影,向“饥寒交迫”、“弹尽粮绝”的命运安排挑战,如搏击的“雄鹰”和闪亮的“流星”般追求生命的存在和辉煌。
其次,它以“铮铮铁骨”和“朗朗硬气”抗争、反击、战胜种种磨难,撕云雾为“碎片”,逼霜雪“逃遁”,逐雷电“远避”,如此艰苦求生,何等威严,何等刚毅!
再次,它有着稳定成熟、令人钦佩的角色意识,它置身“峭崖壁缝”、“高不足尺,叶疏花迟”,“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从不怨天尤地,它为拥有“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这大自然所共有的普通而高兴,总是“努力地”发挥生命的极致,“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这是何等高尚的角色意识!
最后,当小酸枣——这“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道的一颗心”闪亮于峭壁时,酸枣树没有丝毫炫耀和停步,而是抱着“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的信念,去圆它为峭壁、为整个世界再添一簇风景之“梦”,这又是何等乐观、何等可贵的生命观!
全文借物咏怀,看似字字写树,实则句句赞人,赞人的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面对先天不足,环境险恶,身微位卑,我们多么需要那“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般的酸枣树精神,多么需要强者之魂的弘扬!
(上文选自互联网)
《有感于<峭壁上那棵酸枣树>》
合川区渭沱中学2017级3班:欧莹 指导老师:徐虎
干细的枝,叶疏花迟,在云雾的遮掩下,在风雨的摧残下,不低头,不让步,一身铮铮铁骨,一腔朗朗硬气,经过多少年,终一日结果……
《峭壁上的那棵酸枣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果它因枝细而自卑,因花迟而自怜,因风雨抽打而垂头丧气,那么它终有一日会消失在那峭壁上。或被山下的人捡去当柴火,一缕轻烟就是它的痕迹;或为山下葱葱郁郁的树木做养料,在泥土与枯枝败叶间默默腐朽,了无声息。可是它没有,它用那干细的枝经受住了凌冽的风,凄冷的雨,在那峭壁上顽强的舒展枝丫,于秋日如血的残阳中高举它那胜利的果实——一颗很小的酸枣……
穿过时光的隧道,穿过遥远的距离,我的目光透过峭壁上的那棵酸枣树仿佛看到了我们自己。我们现在不正如那棵酸枣树一样在人生的峭壁上,顶着风冒着雨辛苦的生长吗?
也许我们把未来想象的很美好,也许我们走路都会被石子绊倒,也许所有人都在有意无意,明里暗里的告诉你:你真笨,你这辈子就这样了!你不行,不要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面对现实生活中别人的这些嘲笑与讥讽,我们中很多人就会为此而伤心,甚至在这些冷嘲热讽中沉沦;学习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坎坷,有的人稍加尝试,“我做不到!”就放弃了,而有的人却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把风雨当成锤炼彩虹的材料,把每一天都当成一个崭新的开始,活得多姿多彩,最终,他们必能站上顶峰结出属于自己的那颗红红的“酸枣”!
在我们做某件事时,也许有人会怀疑,你的这一生有多少年?你这样做有意义吗?不如放弃,去做别的吧。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不,不是的!在我的眼里,每一场风雨都是一次磨砺;每一次跋涉都是一场胜利。也许在别人的眼中我所做的毫无意义,但在我的心里,任何一小步的前进都值得珍惜,因为我每向前一步,就向我的梦想靠近了一步,而那一步有个词,它叫做“坚持”!也许最后我成功了,所有人都祝贺我;也许我失败了,所有人都嘲笑我,可我不会后悔,因为至少我努力了,付出了,尽管失败了,但人生却没有了遗憾。
“峭壁上的那棵酸枣树”结出了小小的果实,而我们的付出,也终将获得回报……
(上文选自互联网)
张庆和简介
原籍山东肥城,生于1949年10月,部队转业后定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曾为首届鲁迅文学奖初评组成员,多届中国作协会员咨询组成员,第三届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多年来一直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其诗文与儿童诗等在国内百余家报刊发表或被转载,多篇作品入选中高考语文试卷和模拟试卷,以及“年选”、教辅、课外读物等不同版本图书300余种;儿歌《娃娃.西瓜》获“全国第七届优秀童谣推荐作品优秀奖”(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七部委主办);出版诗集、散文集《好人总在心里》《漂泊的心灵》《记忆不敢褪色》《哄哄自己》《灵笛》《娃娃成长歌谣》等十余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