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

大藏经(上)课程是根据 闲者知无涯老师 在喜马拉雅上的音频课程整理而成,文字底稿由群主【安端】提供。

文字校对由群主【安端】组织群友——双林居士、芦苇 、Edward、恒审、兰花草、云水遥、周志华、王惠增、朱珠、小占、方荟蕾、海阔天空、西陌、张晃晃、虞兮、贤墨、MAY、琥珀、小王姐姐倾情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一课,我们讲——“敦煌遗书”的抄经事业,绝大部分是由官方组织的。前面我们就讲过——隋朝开始,抄佛经就上升为一种官办事业;唐朝呢,就继承了隋朝的风尚,继续官方抄经,用以做功德。官办的事情啊,从来如此,就是——只追求结果,不计较代价,只求最好,不怕最贵!用纸精良,抄写认真,校勘的人数也多,所以,它的抄经错误比较少。

但是,这些抄完的经,对吧……“敦煌遗书”……抄完的经为什么要藏于藏经洞中呢?这就是因为佛教末法时代的预言。因为佛教末法时代的预言就兴起了伏藏的风俗,就是……要藏起来,对吧。在《隋书·经籍志》中提到过——开皇元年,高祖普诏天下……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而)又别写藏于秘阁【原文:开皇元年高祖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而又别写,藏于秘阁】……对吧!先抄一部,置于寺内,干什么?大家供着!还“又别写”……就再写一套,藏于秘阁。所谓秘阁,就是秘密的地方……比如说——藏经洞。

除了抄好了经,藏于秘阁、藏于洞中之外,皇家也有颁赐官写大藏经的活动,就是……为什么要抄那么多《大藏经》呢,对吧?你搁寺里一套,你……你藏洞里一套,不完了吗?因为皇家,他有这个需求。我们说——任何事情都是因为有需求。他有赐《大藏经》的需求!比如,赐给一些名山大寺,或者赐给边疆的臣属国。

在“全唐文”【全称《钦定全唐文》,是清嘉庆年间官修唐五代文章总集】中,收有“摄山栖霞寺明征(君)碑(铭)”,这个碑文里就记载——唐高宗赐南京西霞寺新旧译经一藏【《摄山栖霞寺明征君碑铭》 唐高宗 李治 原文:今故於彼度人,常满七七,各兼衣钵钱二百贯,绢二百匹,苏参拾斛,绣像织成像新旧翻译一切经一藏,并幡华等物。凭幽寻之曩迹,光显德门;托嘉遁之名区,追崇仁里】。

除了名山大寺之外,《大藏经》呢,还常作一种……常作为一种外交礼品,就是我们说的——要赐给边地的属国,或者臣属国。这种把《大藏经》作为一种礼品,赐给咱们附近的属国的风气,其实从隋唐开始,它一直延续到清末,延续了一千多年!一直到最后的慈禧老佛爷还赐给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大藏经》,对吧!现在是美国……人也有全套《大藏经》;日本……龙谷【指清末慈禧太后赠与日本之“龙藏”,藏于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也有全套《大藏经》。都什么时候来的?都是慈禧老佛爷赐的。哎!赐的都是“龙藏”啊……就,清朝那套“龙藏”。“龙藏”赐给国外好几套。

以前呢,赐不了这么远,对吧!什么那个……赐给德意志国……嗯,赐给那个……美国……这不可能!以前赐不了这么远,也不知道有他们。以前只能挨着就近地赐,就是……谁挨得近,嗯……赐个一部、两部的。比如《旧唐书》记载——贞观十(七)年,就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新罗高僧慈藏回国,太宗赐纳一切经藏,堪为福利者赏还本国【《续高僧传》卷二十四 原文:贞观十七年。本国请还。启敕蒙许。引藏入宫。赐纳一领杂彩五百段。东宫赐二百段。仍于弘福寺为国设大斋。大德法集。并度八人。又敕太常九部供养。藏以本朝经像雕落未全。遂得藏经一部并诸妙像幡花盖具堪为福利者。赍还本国。既达乡坏。倾国来迎。一代佛法于斯兴显】【《旧唐书》总一百九十九卷 列传一百四十九卷 东夷之高丽百济新罗倭国日本列传;《新唐书》总二百二十卷 列传一百四十五卷 东夷列传】。哎……你看,高丽和尚回国,太宗就赐纳藏经一部……一切经。一切经藏就是《大藏经》一部;哎……“堪为福利者赏还本国”就是——拿回去吧,你的福利。

在“敦煌遗书”中,就发现过这么一篇重要的佛教文献,讲的就是——朝廷赐给边地属国佛经的文献。这个文献非常有名,叫“沙州乞经状”。“沙州乞经”,乞是乞讨的“乞”。它就是一个……就是臣属国,比较低的姿态……我向你乞求……“沙州乞经状”。

沙州是哪儿呢?沙州是敦煌的古名儿。就,敦煌以前它面积很大,它不是就——敦煌。敦煌以前,它是一个大行政区,叫:沙州。沙州里有敦煌、有高昌……啊,有晋昌……有三郡。

乞经,就是乞求朝廷赐给《大藏经》。“沙州乞经状”里屡屡提到说——沙州蒙先帝王恩赐藏经……唐朝,就是……它就是说以前那个帝王就赐给我们《大藏经》。唐朝能赐给遥远的敦煌地区《大藏经》,那想必其他州,虽无纪录,也是赐过。你看敦煌那么老远,我们都赐了,对吧?那挨着就近的,什么越南的呀……哦!南传应该没有……像什么高丽,肯定都赐了。

这篇“沙州乞经状”的发现,可以称为——中国佛教史上转折性的文件!大家不理解,说——这篇文件为什么那么重要?在“敦煌遗书”里,为什么这篇“沙州乞经状”那么重要?对于佛教史来说,它非常重要!重要到转折性的地步,对吧!我们说——有两个词特别重要,就是……一个文献一出现,说它叫“里程碑”……哎!那这了不得了,这是里程碑!还有一个,叫“转折点”……哎呀!那,这文献也了不得了。就是,一个文献,只要冠上这两个名字,就叫“了不得”的文献——里程碑、转折点。

这篇“沙州乞经状”就是里程碑和转折点式的文件。它的内容,标志着——中国本土佛教义理的全面成熟,并且,开始反向向外输出的这个过程。大家理解了吧!“沙州乞经”,它的意义在哪儿?意义在于,说——我们中国佛教的理论已经成熟了!原来我们从外面……外域传进中国,从这个“沙州乞经状”开始,我们要倒着向外输出了。我们带着我们的文化自信,要走出去了。

佛教,它自两汉之际,从西域传入中原。中国人一直视古印度,就是……古天竺叫“佛国”,认为——西域那边儿都是佛国!从朱士行第一次西行取经,到法显,到唐玄奘,到唐义净,中国西行求法的僧人络绎不绝,舍生忘死西出玉门关,踏上这条艰苦卓绝的取经道路啊!当然,义净走的是南方海路,那也是很危险,南方的海路更危险……其实。

这条艰苦卓绝的取经道路呢,走中亚、西域;中亚,西北印度……逆着这条……就顺着这条路,这些高僧们也源源不断地进关传经献宝,就是说……不光是他们从这条路来——从西北印出发,经中亚到西域,然后传入中原,我们中原的高僧也逆着条路出去。

沙州呢,在这条路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就是——敦煌。因为,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它既连接着中国与外域,也连接着西域与中原,对吧!我们说——西域也是我们中原的,就是……我们中国的。就是,它既连接着中国与外域,也连接着西域与中原。敦煌,见证了一段历史!就是……中国佛教传入以及兴旺的这段历史……传经的活动、传经的历史。

由于沙州这个地方啊,它更靠近西域,对吧……就是,比中原远一些,它更靠近西域,它是中原和西域的结点,但它更靠近西域,所以,自然得风气之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作为中原地区所敬仰的佛教文化中心和佛法的传播地。就是……我们中原觉得——这个敦煌……这个佛法都到敦煌,然后敦煌……就是相当于说——是我们非常崇敬的一个地区。但是,到了唐朝,这种情况就完全改变了!

我们说唐朝是什么?高僧璨若星河,八大宗派全部站起来了!这个时候,就变成了敦煌僧人要到中原来寻访佛教经典呢!以前是什么?以前,因为他们得风气之先,他们靠西域和靠中亚近,佛经都从他们这儿先来,他们到西域去取经,所以我们到他们这儿要。现在不是了!从唐朝开始,敦煌僧人就要来中原,来寻求佛教经典了!

在“沙州乞经状”中,他们用了两个词意义很关键——第一,他们自称边方;第二,他们把中原称为:中国。当然,我们中原当然叫“中国”!但是,大家不知道——“边方”和“中国”这个词,在佛教里是有特殊意义的!我们觉得——你把我们中原称作“中国”不是应该的吗?不是!佛教里的“边方”和“中国”有特指。

在佛教里,所谓“中国”是指佛教流行的中心地区。在印度,那佛教中心地区也叫“中国”。而“边方”是指什么呢?在佛经中,边方是指佛教不兴盛的地区。就是……根据这些所有佛经的记载啊,只要佛法兴盛的地方就叫“中国”,是指佛教的中心;所有佛教不兴盛的地区,都叫“边方”。

根据“律藏”的规定,就是……这个“边方”和“中国”有什么区别呢?佛法兴盛的“中国”和佛法不兴盛的“边方”什么区别呢?根据“律藏”的规定——如果想顺利地举行受具足戒的仪式,在“中国”……啊,这个地儿佛法兴盛,您想受具足戒,就必须有十名比丘主持仪式……至少要有十名比丘在场。而在“边方”呢,哪儿有那么多比丘啊?你能找齐五个比丘就可以了。

现在,敦煌僧人,就是……自古以来就更接近古天竺佛国的敦煌僧人,自比为佛法难闻的边方,对吧!就……我们是佛法难闻的边疆地区啊,反而把离佛国更远的中原,对吧……中国肯定比……比敦煌离那印度远,离中亚远,对吧!

把离佛法更远的中原称为“中国”,来中国取经求法,这说明什么?所以我们说——这篇文章是一个转折点啊……这说明——在中国佛教中,印度文化的因素和中国文化的因素,此消彼长了!我们原来去取经,是因为那印度文化因素占主导;现在,在中国佛教里,中国文化的因素已经占主导了!此消彼长。

到了唐朝的时候,我们中国文化的因素已经完全融合了来自印度的佛教……这个在我前一门儿课——“佛教思想史”里讲过:我们用了三百年时间跟它交锋,就是……我们中国文化如何去融汇佛教文化。终于!中国佛教完全独立地站起来了,并且自成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