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如果有钱,在哪生活都很不错,不需要留在大马,除非你有能力在这里赚钱回去,如果没有,还是选择留在中国吧!下面我就从本地人的角度揭晓马来西亚的真实生活。

马来西亚的真实生活

1.马来西亚于1957年脱离英国海外殖民地身份,并在1963年宣布独立。马来属于多民族国家,它由马来亚、沙巴、砂拉越与新加坡共同组成。马来西亚的人口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构成。

2.一年四季中最难熬的就是夏季,那种潮湿闷热的天气总是让人十分难受。马来西亚炎热的热带雨林气候横行,人们很难在白天进行户外运动,久而久之,这里常年湿热的环境使我表妹常常想念国内的寒风与冰雪。

3.在马来,本地人活得很潇洒,政府给与补贴,我表妹的邻居,三台车,每天都不上班,不知道生活来源是什么,他们从没说过话。

4.马来西亚托儿所很不同,交1000马币(约1500人民币)的话只有半天上学的时间,中午家长就要接回来,只读半天,孩子几乎什么都不学,学校有华文老师,也教中文,英文,还有马来语。

5.吉隆坡的生活成本,房租,水电费,网费,最便宜的那种,二手车也便宜,油费、生活费,每月至少4000马币(约6300人民币)。

6.马来西亚的室内13℃,室外30℃,在室内,冷风总是不要钱似的吹。

马来西亚的习俗和禁忌

1.马来西亚主体民族马来人大多是穆斯林,他们的饮食习惯与伊斯兰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不吃猪肉和水生贝类动物,不喝酒。

2.马来西亚人忌讳摸头,认为摸头是对人的一种侵犯和侮辱。

3.同马来西亚人握手、打招呼或馈赠礼品时,千万不可用左手。握手时,双手仅仅触摸一下,然后把手放到额前,以表示诚心。通常男士不主动与女士握手。

4.马来西亚人习惯用右手抓饭进食,只有在西式的宴会上,马来西亚人才使用刀叉和勺子。

马来西亚风光

1.第一次目睹马来西亚的高脚屋。这个很有意思,马来族的搬家是真的“把整个高脚屋”抬起来搬到新家的住址。如果有缘看到的话,建议大家驻足看看。

2.独立广场:是当年建国时候集会的地方,也是马来西亚第一面国旗升旗的地方,其地位相当于天安门广场,可是保护程度却有待改善,独立广场周边就是城市展览馆、苏丹阿都沙末大厦以及佳密清真寺和不远处的中央艺术坊。

3.吉隆坡最著名的美食街-阿罗街。又新鲜又便宜的海鲜,管够。

马来西亚华人

1.1840年以来,就陆续有华人迁移到这片土地。由于动乱,老一辈的华人被迫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来到了马来西亚,他们扎根在这里,结婚、生子、成家、拼搏……一代又一代地生活、繁衍,构成了现在的马来西亚华人圈。

2.相比中国人,马来西亚当地华人更有礼貌,更懂得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选择,也尊重别人的文化。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包括父母子女,恋人之间。也很少听到有人背后说别人坏话。可能是因为平均受教育程度高,国民平均素质要高出中国一档。

3.马来西亚华人自发地坚持汉语教育,这一点真是不得不让人钦佩。但是也有小部分华人坚持不学华语。或者明明会华语却装作不会,只说英语和马来话。

4.老一辈人对中国有更多的感情,有很多人还会来广东福建探亲。年轻人普遍对中国人有偏见。承认中国的发展,但对中国人的素质却不敢恭维。

5.我表妹曾经在一家茶餐厅打过工,餐厅的老板也是华侨,工作之余,他经常对表妹提起咱们华人在马来西亚崛起的风霜历程。马来西亚排华、抵制华语教育、民族矛盾、不平等的法令、二等公民等字眼经常出现在老板的故事里,这些也都是马来华人真切经历过的历史,但是,即使是面对不公的待遇、受限的环境,华人仍然渐渐在这片土地上顽强地扎下了根,在并不广袤的马来西亚争取到了一席之地。

结语

说起马来西亚,也许你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一些词语:热带国家、地处东南亚、阳光沙滩、吉隆坡、双子塔、猫山王(榴莲)、一带一路……实际上马来西亚是穆斯林国家,马来人主控国家。其他种族的人只能属于二等公民。马来西亚人(包括部分华人)和中国人比起来,他们远远没有中国人勤奋。马来人(不包括华人)基本上都很懒惰,因为政府养着他们,反倒是马来的华人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强的推动力,马来西亚大街上的企业商号等基本上都是华人的,满眼的汉字。总的来说,马来西亚的人安于现状,不会很有野心去追求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