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日,有居民留言,调整14号线运营模式,加强知识城地铁通达性。

"目前中新知识城核心区域内仅有14号线支线1条地铁线路,通达性很差,从该区域去往市区至少需换乘2-3次,而且14号线支线以及该支线所能换乘的14号线主线、21号线都是郊区线,发车间隔很长,两头换乘站时间难以无缝衔接,使得从该区域去往市区的时间普遍都超过1小时20分钟,以市中心公园前为例,核心区何棠下到公园前地理距离与14号线主线马沥到公园前相当,马沥用时58分钟,何棠下用时80分钟,足足相差22分钟。目前该区域的快速地铁、市域轨道交通规划尚未纳入建设计划,近几年内这种情况根本无法改善,有必要通过优化现有地铁线路的运营模式,提升该区域的轨道交通通达性。

因此我们建议调整14号线的运营模式,参照3号线运营模式,实行“嘉禾望岗-东风”与“嘉禾望岗-镇龙”1:1的运营模式,该建议是基于以下原因:

1、据观察,14号线主线新和以北段,长度与14号线支线相当,客流却明显少于支线段,而主线和支线的发车间隔不一致,主线高峰期7分钟,支线10分钟,其它时段两线发车间隔更长,也依然不相等,两边时间无法做到完全匹配,新和平均换乘时间长是无法避免的,这样无疑是延长了支线去往市区的不便,白白增加了支线乘客不必要的等候时间,通过Y型交路,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还可以平衡主线北段和支线的发车密度,在不增加运力的情况下提升运营效能。

2、2018年21号线首段开通时曾开行过“嘉禾望岗-镇龙”的贯通车,技术上是不存在问题的,3号线“机场北-番禺广场”与“天河客运站-番禺广场”的运营模式运行已久,有比较成熟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应来了:

您好,关于您通过人民网留言关于调整十四号线运营模式,加强十四号线镇龙~新和段地铁通达性的建议收悉。我司对此高度重视,经研究,现回复如下:

经对十四号线客流情况分析,2022年1月十四号线镇龙~新和段高峰行车间隔约为9分钟,日均客运量约为3万人次;十四号线嘉禾望岗~东风段高峰行车间隔为7分30秒,日均客运量约为14.5万人次,目前该线路运输能力与客运量相匹配。

二十一号线员村~镇龙西未开通运营前,为方便增城广场至镇龙站增城人民搭乘地铁进入广州市区,我司设置了镇龙~嘉禾望岗快车,行车间隔约39分钟。二十一号线员村~镇龙西开通运营后,十四号线镇龙~新和段及二十一号线沿线居民主要通过搭乘二十一号线并换乘四、五、六号线进入市区,行车方式满足市民搭乘地铁进入市区需求,故我司不再开行镇龙~嘉禾望岗快车。

目前十四号线镇龙~新和段乘客可在新和站通过同站台快速换乘十四号线,我司已多次优化运营时刻表,尽量缩短乘客换乘等候时间,目前高峰期换乘平均等候时间约2分半,列车通达性较好。针对您提出的十四号线开行“嘉禾望岗~东风”及“嘉禾望岗~镇龙”Y型交路的建议,因行车组织调整需要结合线路客流特点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后续我司将开展十四行车交路优化可行性研究工作,更好服务市民出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丨黄埔发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侵犯,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