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又叫蛋白尿,是用化学检测方法检测出尿液中含有的蛋白质,是尿常规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并且尿蛋白的严重程度是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肾脏疾病诊断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在肾内科的医生和患者们都要十分地去重视尿蛋白的检测,关注尿蛋白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尿蛋白,我们要知道的一些关键知识。

第一, 正常人的尿中也会排出一定量的蛋白,量很少,一天总量小于150mg(0.15g),通常在40~80mg。(1000mg=1g)。在一些特殊情况或特殊环境下,例如运动过后,发热等生理状况不稳定的时候,或者处在温度高或低的环境下,正常人可能会出现尿蛋白的排泄量增加,时间短,蛋白量少。因此,可能某次检查会出现尿蛋白的轻微异常,但不要轻易确定为肾病,要先经过观察,多次为阳性之后再作考虑。

第二, 尿蛋白有一个特点,就是会出现泡沫尿。但是泡沫尿不是尿蛋白的特有情况,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糖分多,也会出现泡沫尿;泌尿感染者因为一些产气泡的细菌也会出现泡沫尿;又或者是排尿位置,速度,冲击力,饮水量,心情,都有可能使尿道黏膜增多,产生泡沫尿。因此,当发现泡沫尿的时候,一定要去医院做尿检,不要自己轻易判断为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 在尿常规的检查中,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小于0.15g/L)、±(弱阳性)、1+、2+、3+、4+(都为阳性)。但是尿常规的蛋白加号只是一个大概的浓度,并不能说明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并且尿常规中的加减号会受到喝水、出汗、尿量等情况的影响。譬如说,一个人喝水较多、没怎么出汗、尿量很多的时候,这个人的尿蛋白浓度会低,查出来加号会少,反之则是相反。因此为了尿常规的准确性,就一定要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定量不会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根据检查结果将尿蛋白大概分为轻度(小于1g/天,即24小时)、中度(1g~3.5g/天)、重度(大于3.5g/天)蛋白尿。

第四, 上面我们说查尿常规要查24小时的尿,而24小时的尿必须是完整的标本,把24小时的尿蛋白定量留得完整准确才能保证检查结果准确。具体的留尿办法是不留第一次尿,之后的24小时内的全要,例如早晨7点第一次排尿,这次的不算,在这次之后的每一次都算数,到次日的早晨7点。另外要注意尿液的干净,不得含有月经、大便、水、肥皂泡、防腐剂等的其它物质,留尿的容器也要保证洁净。提前在检验科拿好留24小时的尿管,最后留好的尿液,在装管之前,一定要混合均匀,记录好尿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 了解尿蛋白,也就要了解一下微量白蛋白尿。

白蛋白是尿蛋白中的主要成分,微量白蛋白尿是白蛋白量很少的一种情况。在临床上,检测微量白蛋白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尿白蛋白肌酐比、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8小时尿白蛋白。假如尿白蛋白肌酐比范围在:30~300mg/g;或者24小时尿白蛋白在30~300mg/天;或者8小时尿白蛋白在20~200ug/min之间,可以称为微量白蛋白尿。如果超过这个范围,称为显性蛋白尿,即明显蛋白尿的意思。一部分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会出现肾脏问题,早期的肾脏问题尿蛋白排泄量很少,一般的尿常规检查不容易检查的到这种异常。因此,肾病患者要每年作微量白蛋白的检查。

具体肾病问题指导,可关注公众号<健康日讯肾脏频道>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