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李世恩新作:

明清甘肃文人手札中尺墨丹心

年前,平凉李世恩兄,在微信上说,他有新作出版,询我地址,给我寄一本。这是大好事啊!果然,数日后,一本书便通过快递到了我手上。

看封面,淡雅素净,正中是一张晚清民国间,兰州人王烜的手札的图片。看书名《尺墨寸丹 ——古扎中世道与人心》。显然,这本书写的是古人的手札。

手札是古人的信函或便函。因为书写时,只是单纯地向对方讲一件事,没有太多的想法。故而,书写者极其放松,往往写得自由洒脱,潇洒从容。手札,多是书家作品中精品。别的不说,王羲之留下的行书草书作品中,大部分是手札,如《奉橘帖》《姨母帖》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年,写手札的书,太多了,但多是人云亦云,没有新观点,没有新材料,多是任务书。这本书不会也是这样吧?

不过,翻开,看目录,就让我惊喜。果然是本好书,写了别人没有写过的内容。判断一本书好坏,往往就在第一眼,作者和读者有没有心理共鸣。

看目录,就令人惊喜!

《尺墨寸丹》内容,写的是明清时期甘肃文人的书札,涵盖了平凉、静宁、镇原、隆德、甘谷、庆阳等地,起于汉代,止于民国。最为难的是,有书札照片,有解读文章,有书札释文。可谓是,一书尽揽明清陇上文人风采。

这书不好写!要收集大量资料,要查阅资料,要静得下心,一页页,慢慢琢磨,慢慢识读。这是一种硬功夫。“板凳要坐十年冷”说的就是这种状态。

顺着书页,往下翻阅。看第一篇就忍不住要读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发生在2100年前,一件人口失踪案。这件人口失踪案,发生在公元前176年。这一年是汉文帝四年。

这年六月中旬,有外地人闯入陇西郡,劫走了陇西郡成纪县的四名女子。这件人口失踪大案,引发了当地民众的恐慌。失踪女子的家人,将发生的案件缘由,向大汉丞相灌婴做了呈述。此事,立刻引起大汉王朝高层的重视。大汉丞相灌婴批示:务必找到失踪女子,郡县要反馈办理结果。

陇西郡成纪县令不敢马虎,马上派出属吏服求出外寻访。结果,他发现失踪的嫈等女子,在义渠戎王右太子所属的某处。不过,成纪县令还是不放心,再次派出官吏聚等,前往详查,发现情况完全属实。

由此,成纪县令勒令义渠戎王右太子,要保护好失踪的女子,不可伤害她们,更不能杀死她们。如果有杀伤,则就是陇西郡的大事了。

这是案件的缘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还有一片木牍,记录了案件的证人证言。“李缓、吕登、译者赵临次皆称:吕登的门客可,以阳为妻,译者赵临次的门客最,以婆(即上一通书札中女子名)为妻。嫈为美人也,两名女子路过义渠之地时失踪。聚(即上一通书牍中的第二次侦查者),以庭(女子名)为妻,在贺岁日癸亥之夕逃至义渠。她们失踪后,译者赵临次前往义渠,遇于途中,审视无误。

依据木牍上的信息推算,这个案件发生在,西汉文帝四年(前176)十月初一日。

这两件木牍,看似记载了一个人口失踪案,但却保存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它出土在静宁威戎镇党家塬,说明这里就是汉代成纪县之地。它见证汉代的司法程序。同时,说明在公元前176年,义渠王国还是存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义渠戎国占有今天甘肃平凉、庆阳,宁夏固原等地,他们疆域在:“泾水以北”。实际上,义渠戎国的疆域,西达西海固草原,东抵桥山,北控宁夏河套,南达泾水,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义渠戎在远古时期就活动在今甘肃、陕西和宁夏一带。到商代他们与狄族猃狁相互争斗,东进到北豳地(今宁县一带),引起商王朝的关注。商王朝征讨义渠戎,俘虏了他们的首领。后来,周王朝饱受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恶果时,义渠戎也得到机会,趁机宣布脱离周王朝控制。

秦人崛起之后,长时间和义渠戎之间争斗。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义渠戎王被杀,王国群龙无首。秦人趁机突袭,灭了义渠,在其旧地置北地、陇西、上郡,随后修筑长城。

从这件木牍上看,义渠戎国在汉文帝时期还是存在的,这为义渠王国存在下限提供证据。不过,从秦击败义渠戎后,在其境内设置义渠县,但采取了郡县制和部落制并行的策略。似乎秦人的郡县制无法对抗义渠戎王的号召力,这才有了后来甘泉宫之变。从木牍上看,这时,义渠戎王右太子辖地不过成纪县下某地,要不成纪县令也不敢出言威胁义渠王右太子。

威戎这个地方,是不是就是威慑义渠戎之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这是本难得好书。再往下读,就是宋代刘錡的两件书札拓片。刘錡是静宁人,著名的抗金英雄,同岳飞比肩,谥号也是武穆。

这本书共有36篇解读文章,79封书札释文,175帧书札图片组成,三位一体,可收藏,可阅读,可临习。就我所知,在这之前,尚未见过,研究明清时期,甘肃文人书札手札的图书。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们果然是目光如炬,发现了《尺墨寸丹 ——古扎中世道与人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年前收到,李兄大作时,就应该完成此文。然,年前忙于书法授课和写春联活动,实在无暇。年后,又忙碌于其他事情,迁延至今,方得空闲读书。遂有此文,为李兄大作而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