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策划写一篇文章,题目叫《舞钢三十年》,以记载在舞钢生活工作三十多年的美好时光。

从1986年大学毕业,被国家分配到这里,算来是36个年头了,时光荏苒,岁月穿梭,咱舞钢的变化,和我们的国家新时代一样的,可谓是天翻地覆的。

那一年,从漯河下了火车,坐上了第一次到舞钢的长途汽车,车票是一块六毛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年头,我们这些八十年代大学生,享受了国家分配工作这样的特殊待遇,我们北京钢铁学院是属于当年的国家冶金工业部,所以我们毕业后,只能分配到冶金部属企业,而河南的钢铁企业,只有舞钢在列,所以,我就从首都北京,来到了这伏牛山下,龙泉湖畔。

舞阳钢铁公司,是我们国家首家宽厚板生产科研基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苏关系破裂,加上一场横跨乌苏里江的珍宝岛战役,让我们国家对于建设自己的宽厚板厂,生产自己的特宽特厚钢板,有了更加急迫的感受。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确保国家国防安全,“三线建设”由此拉开了帷幕。

最初的选址是在包头,之后又转移到甘肃的连城,取名叫三九二厂,之后又决定建在河南鲁山,由于舞阳发现了丰富的铁矿石资源,最后,于1970年的7月,最终将中国第一家宽厚板厂确定为舞阳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到舞钢时,石漫滩水库,因为758洪水冲垮的大坝没有修复,所以,水库里除了一条清澈的鱼虾欢唱的小溪缓缓东流外,剩下的都是杂草丛生。

没有湖滨大道,没有佛爷岭公园,没有舞钢大酒店,最高的楼也就五六层。

那时得舞钢公司,没有炼铁,没有炼钢,只有轧钢厂一个,靠的是外调坯锭轧制,一年的产量也就是20多万吨。

1986年6月,才有了第一台电炉,有了模铸,有了自己的钢锭。到了1992年有了自己的1900毫米连铸机,这才有了全套的锭坯原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历时近五年的石漫滩大坝修复工程完工,石漫滩的水慢慢的蓄起来了,我们舞钢才有了龙泉湖这颗璀璨夺目的耀眼明珠。

2005年,舞钢公司提出了用两年时间再造一个新舞钢,新线建设开始了。2007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新4100毫米宽厚板生产线轧出了第一块钢板,为舞钢的腾飞插上了坚实的翅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是这一年,我市提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之后,我们舞钢陆续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舞钢,这座曾经闭塞、落后的山城,焕发了青春的光彩。

湖滨大道,宽敞明亮;湿地公园,鸟语花香;刘山公园,登高远望;大美湖畔,绿树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南高速,横跨东西;焦桐高速,连接南北;龙泉宝剑,驰名远扬;五彩水灯,特色舞钢!

三十多年,舞钢的产量,从年20万吨,到50万吨,到100万吨,到200万吨,直到今天的500万吨钢,400万吨板,这是舞钢人的自豪,也是舞钢人的骄傲!

从2008年北京奥运鸟巢,到今天北京冬奥会,舞钢特殊钢板,替代进口,为国争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大坝的24扇大闸门,到港珠澳大桥,从白鹤滩水电站到上海东方明珠,从西气东输到南水北调,舞钢牌钢板,扛起的是中国民族品牌,迸发的是国家的力量!

想当年,开国少将张树芝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奋战平舞工程,想当年,一代又一代舞钢人,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和舞钢共命运,我和舞钢共成长,三十年,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就是一滴水,就是一瞬间,但对于我为之奉献的舞钢来说,那是一份情感,一曲华彩乐章,伴随我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呐喊,歌唱!

作者简介:曹正,河南省舞钢市人,供职于河钢舞钢公司第二轧钢厂,平顶山市作协会员,舞钢市作协副主席。

编辑:吴巧静 校对:谢春燕

版权声明

  • 原创文章、音视频等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转载或引用印象舞钢署名文章,请尊重知识产权,向原作者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