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秋,军令部就希望扩大大和的设计,让新战列舰搭载3座三联装51cm炮,航速30节。三联装炮塔的设计是为了缩短核心区,减轻总炮塔重量。

在3座三联装的设计下,一座炮塔损坏的情况下会损失3门火力,不利于维持战斗力。(这个考虑在八八舰队后期平贺让主张多联装炮塔时也出现过)

然而,三联装51cm炮炮塔重量过大。大和搭载的九四式46cm炮的炮身重量为167吨,试制甲炮则达到了227吨。如果按照三联装炮塔的设计,各部分增加的重量将会不小。这对炮塔设计来说是一个大考验。同时考虑到旋回部的增重,需要出力更大的水压机。三联装甲炮的炮塔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困难是毫无疑问的,这对日本海军来说难以接受。

采用三联装炮塔后,随之而来的还有炮塔座圈的增大与弹药库的扩大,进一步导致舰体宽度增大,长宽比下降。而超大和的航速要求是30节,为了减小这个因素对航速的影响,需要增大主机出力或者拉长船体,很显然这是非常困难的。

最后舰政本部试算的结果是新舰的标准排水量将达到9万吨,满载情况下则达到10万吨。这与标准排水量6.4万吨的大和级相去甚远,建造、修理都是相当困难的。

9万吨超大和基本计划数据

排水量:90000吨

兵装:3座三联装51cm炮、12座双联装10cm高炮

航速:30节

主炮塔正面装甲:800mm 顶部:295mm

最终军令部理解到9万吨的设计不可能实现,便调整了性能指标。1941年的高等技术会议上讨论的新战列舰搭载了4座双联装51cm炮。相较于9万吨,由于采用双联装炮塔,导致核心区过长。但单座炮塔重量和三联装46cm差不多,所以被采用了。

之后,舰政本部在1941年6月向吴海军工厂提出试制2门51cm炮的要求(在中途岛海战之后停止试制时只有1门炮身接近完成)。这款炮的炮身钢材与50倍46cm炮都是200吨级的,这对日本来说难以生产。最终即使原型炮试制成功,能否实现量产也是无法确定的。

由于4炮塔化,炮塔布局为前后各了2座,整体轮廓将与大和型不同。但副炮和高炮没有明确资料。但考虑到弹药库的增大,中线布置的15.5cm炮基本无法实现,所以推测副炮全部布置在侧舷。侧舷大概可以实现2~3座副炮,在拆除副炮后可以搭载6~8座大口径高炮。这个方案没有更加详细的资料,大概还没给出正式的计划番号。最后这个设计依旧是舰型过大——经过舰政本部的试算,排水量将达到8.5万吨。

根据调查和试算,8.5万吨的巨舰已经达到了横须贺和吴两大海军工厂造船能力的极限。但是,这仅仅是理论上的界限,实际上从吃水等方面可以推测出运用方面会有不少问题。上述研究也指出,在运用8.5万吨规模的军舰时,有必要进行港口疏浚。为了实际运用的可能,船体规模的缩小是必要的。

8.5万吨超大和

排水量:85000吨

兵装:4座双联装51cm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制约下,舰政本部提议能够实现的方案是搭载3座双联装51cm炮、接近大和级战列舰的方案。航速也与大和级相同,为27节。关于排水量等的详细情况虽然没有记录,但如果是和大和的船体和航速差不多的话,标准排水量也能够控制在7万吨以下,在建舰设施和运用方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排水量:69000吨(推测)

兵装:3座双联装51cm炮,20~24门(即10~12座)10cm高炮

主机出力:150000马力

航速:27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杂志丸猜想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桥孝夫的猜想图

从整体上来说,超大和最终设想和大和应该是差不多的。从改大和开始,日本战列舰取消了两舷的15.5cm副炮。而考虑到主炮弹药库的扩大,超大和的中线副炮很可能也无法保留(也就是说,超大和的副炮应该只有10cm高炮)。这也是该舰和大和的一大区别。

关于中线副炮废止后新设炮有不同猜测。杂志丸的附图上增加的是三联装九六式机炮,而石桥孝夫的这张附图上是前后各一座九八式10cm高炮。

而双联装九八式10cm炮的数量也不确定,大概为10~12座。至于具体布局,中部可能类似防空强化之后的大和,也可能是石桥绘图的单舷侧面5座(如果缺少中线2座就是20门)。

防御方面,超大和级的设计并不明确。基本计划中,主炮塔正面装甲将达到800mm。由于日本生产这种厚度的装甲能力不足,生产效率低下,所以可能会采取两块薄装甲叠加的方式。

而垂直和水平装甲,考虑到对51cm炮弹的防御,依赖大厚度装甲恐怕无法实现。所以,超大和级有可能通过两段式装甲来抵御51cm炮弹,也可能继续沿用信浓、改大和使用的40cm主装和19cm水平装甲来防御46cm炮弹。

超大和相比同计划的超甲巡,超大和的设计完成程度比较低。详细设计延迟可能是由于舰政本部和军令部之间意见冲突较大,导致设计迟迟没有决定下来。不过,没有找到记录军令部对超大和级的评价相关历史资料。不管怎么说,这个设计方案被赋予了基本计划番号A150,作为丸五乃至丸六计划中6艘战列舰的方案,正式进行设计。

797号舰计划在1944年后半年,也就是信浓号下水后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大约半年后,超大和级一号舰798号舰将在吴海军工厂开工。之后,799号舰在新设的大神海军工厂开工。但这个新工厂的设备规模未必能够满足巨舰的建造,或许无法实现在1945年前后开工。

除开大神海军工厂,799号舰就只能在吴海军工厂和横须贺海军工厂建造。等待之前各舰的建造后,大约在1949年开工,1953~54年完工。

双联装51cm巨炮的实像

试制甲炮

口径:51cm

身管长:45

全长:23.56m

炮身重量:227t

炮身构造:丝紧五层

弹药

穿甲弹

弹重:1950kg

发射药:480kg

药囊数: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联装51cm炮塔略图

双联装51cm炮塔的旋转部直径12.1米,比大和级的12.274米略小。炮座直径为15.040,相比大和的14.74略有增加。炮塔旋转部重量方面,大和为2510吨,双联装甲炮为2780吨,增加了270吨。其中包括装甲强化的重量,装甲重量相比大和增加了790吨。三座炮塔总计增加重量将达到810吨。

由于炮弹的增重,所需发射药的重量达到了480kg,药囊数也从46cm炮的6个增加到了7个。如果继续采用人力搬运药囊,将导致发射速度难以维持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改用机械力量搬运的新方式。

舰政本部第一部在取消试制计划之前,一直研究如何修改现有设计。在舰政本部相关人员的回忆中,记述了1942年4月左右使用木质模型测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实用化。

在1941年海军高等技术会议上,决定丸五计划中的798、799号舰采用新式的51cm炮。在之后之后的6月,海军方面向吴海军工厂发布试制2门甲炮以及相应的炮鞍、炮架的命令。

直到次年中途岛海战后停止试制的时候,两门炮依然未完成。不过其中一门炮完成了大部分组件,处在尾栓安装之前的状态。而相应的炮架、炮鞍、驻退筒、推进筒也基本接近完成。与舰船设计进度相反,首先被试制的是超大和的51cm炮,而超甲巡的31cm乙炮很可能连详细设计都没有完成。

在美国战后调查时,并未发现甲炮的实物。根据推测,可能是日本投降之前被销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