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6年10月9日,晚上10点多,熊向晖接到了叶剑英侄子叶选基的一个电话。

挂掉电话后,熊向晖兴奋地叫醒已经睡着的妻子,吩咐道“把几年前叶帅赠予的茅台拿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熊向晖

熊向晖与叶剑英的相识

熊向晖在战争年代,一直从事的是共产党的情报工作,与叶剑英几乎没有交集,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的工作性质发生转变,开始跟着周恩来从事外交工作。

这时,他们也只是因为周恩来的缘故,有过短暂接触,直到1969年发生了一件大事,两人才真正熟识起来。

1969年2月19日,毛泽东在住处召见了四位老战友,他们分别是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

毛泽东言简意赅地告知了这次邀请他们的原因,“请你们几位老总研究一下国际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毛泽东

那时候,中苏交恶,至于中美,从新中国成立后便是无邦交的状态。而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有影响力的国家,总是离不开美国或是苏联,为了不使中国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毛泽东必须改变现有状态。

几天后,震惊世界的“珍宝岛事件”爆发,中苏之间彻底变成个随时会引爆的火药桶。

一边是有着新仇旧怨的苏联,一边是虎视眈眈的美国,中国又该何去何从呢?

4月1日,中共九大开幕,按照毛泽东的意见,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四人当选中央委员。

这次会议上,初步确定了中国的外交方向:我们做好充分准备,准备他们大打、准备他们早打,准备他们打常规战争,也准备他们打核大战。

九大之后,周恩来问陈毅国际趋势报告研究得怎么样了,陈毅错愕,“九大报告是既成的政策,还要研究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周恩来

周恩来告诉他,“当然要研究”,并给他详细解释了,毛泽东为什么要交给他们这个任务。

因为这四位是身经百战的老帅,有战略眼光,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有独到认识,所以这个任务才会交付于他们。

而当前任务,也不是要跟美苏“打仗”,而是要寻得机会占据主动权,陈毅恍然大悟,立即召开老帅开会。

细心的周恩来考虑到四位老帅都上了年纪,特意叫熊向晖去协助他们。熊向晖擅长外交,还懂得外语,一定会成为四位最得力的助手。

此后的每个周六,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开会,谈论的重点大都是中苏关系与中美关系。

观点达成一致后,会由熊向晖整理记录,上报给周恩来审核,没有问题就会汇报给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陈毅

最终,《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出炉,里面提出了与九大政策不同的看法:

虽然从当前局势来看,中美、中苏似乎都是不可调和的关系,实际上,中国在其中并不是毫无主动权。

因为美苏之间也是针锋相对的,甚至他们的矛盾大于中美之间的矛盾,美国为了对付苏联,会想要与中国缓和关系,也会急于和中国建立联系,这一点是我们可以利用的。

于是,陈毅向周恩来建议:打开中美关系!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正常建交的大门。

共同经历此事后,熊向晖对叶剑英越发敬佩,他打从心里愿意跟叶剑英接近。因此,他常去叶剑英家中看望,两人互相为师,熊向晖会听从叶剑英的教诲和启示,叶剑英也会向熊向晖讨教一些国际事务方面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叶剑英

叶剑英送的茅台酒

8月,熊向晖出任中国驻墨西哥首任大使,身处不同的国家,两个人却从没断过联系。

有段时间,熊向晖特别想念国内的茅台酒,叶剑英听说此事,给他写了《夜宴》的两句诗“频移杯影泻忘醉,几次琼香对笑论”,调侃他对茅台的特殊感情。

1973年5月,熊向晖回国述职,结束后准备返回墨西哥前,叶剑英派了人去送行,对方给熊向晖捎来5瓶茅台酒,这可是叶剑英的珍藏。

同时,叶剑英还给熊向晖写了封信:

向晖同志
闻将远行,特赠茅台五瓶,倘异国思乡,酌旨酒一杯,念曹诗两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当助你花离思维斗志也。
祝一路平安。

这酒,熊向晖自然没舍得喝,连同信件一起,被视为传家宝一般珍藏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熊向晖(中)

不久后,熊向晖回国任职,他去叶剑英那里走动的更方便更频繁了。1974年6月的一天,熊向晖去到叶剑英家中,两个人聊到了周恩来。

熊向晖惊觉,自己已经一个多月没见到周恩来了,便向叶剑英打听,“总理最近在做什么?”

叶剑英叹了口气,

“两年前总理检查出病症,可他一直坚持工作,现在撑不住了,毛主席、党中央决定让他住院治疗,6月1日,总理搬到305医院了,医生尽职尽责,可周总理毕竟是76岁的人了........”

叶剑英并没有告知熊向晖,周恩来患上的是癌症,但是从叶剑英的神情中,熊向晖感觉到了,周恩来的情况可能不是很好。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病逝,叶剑英悲痛欲绝,他主动打电话,约熊向晖去自己那里谈心。

2月2日,中央发布“一号文件”:

在叶剑英同志生病期间,由陈锡联同志负责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

熊向晖满心疑惑,自己前段时间去看望叶剑英,他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生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叶剑英

带着一丝不解和担心,熊向晖赶紧去到叶剑英家中,开门后,见叶剑英身体无恙,熊向晖总算放下心来。

看见熊向晖的叶剑英也非常高兴,拉着他的手不停的说,“我要写信给毛主席,报告我还能工作。”

中午,叶剑英专门吩咐厨师,拿出家中最好的酒菜招待熊向晖,两个人把酒言欢,谈古论今。

吃完饭,叶剑英又把熊向晖带到一间会议室,会议室中拉着一张宽大的电影幕布,叶剑英神秘地靠近熊向晖,“今天招待你,看京戏片。”

电影开场后,熊向晖发现是谭富英的《空城计》,叶剑英笑着对他说,“这还是我从毛主席那里借来的呢,借光了!”

熊向晖看叶剑英心情不错的样子,忍不住跟着高兴,“我也算是借光了。”

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叶选基

后来,随着朱德、毛泽东的相继去世,叶剑英开始忙碌起来,10月9日晚上10点多,叶剑英的侄子叶选基给熊向晖打去了一个电话。

电话中,叶选基告诉熊向晖一个好消息,听到这个消息后,熊向晖激动的将已经睡着的妻子叫醒,“把几年前叶帅赠予的茅台拿出来!”

妻子小心翼翼地将珍藏的酒拿出来,熊向晖倒上一小杯,一饮而尽。

叶剑英的推荐

1982年,熊向晖向中央提出:从调查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的位子上退下来。他打算回家将自己这一生回顾一下,写成回忆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荣毅仁

10月的一天,熊向晖却突然接到一通电话,电话是中信董事长荣毅仁打来的,

“向晖同志,我要来拜访你,你就要到中信公司来领导我们了,中央已经决定了,让你当中信的党组书记。”

熊向晖大吃一惊,他才从调查部副部长和统战部副部长的位子上退下来没多久,对去中信工作的事情一无所知。

没过多久,中组部就找到熊向晖谈话,这时候,熊向晖才搞清楚前因后果,原来,是叶剑英和聂荣臻两位老帅推荐的。

他们听说熊向晖准备退休了,立即向中央建议,

“熊向晖很有才华,在老干部中也是比较年轻的,应该出来做事。”

于是,1982年10月9日,熊向晖被任命为中信党组书记、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中信

中信全称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改革开放后,为引进外资和技术,由荣毅仁创办的。

从无到有,荣毅仁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如今,中信需要熊向晖这样一位特殊人物来管理公司。

上任伊始,熊向晖就遇上了政府精简机构,中信属于国务院直属部级企业,一开始制定的人员编制是60人,可是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已有206人了,属于严重超编。

可是从中信公司所承担的职能来看,它又属于编制严重不足的情况,这种特殊情况,自然需要熊向晖这个特殊人物出场了。

首先,熊向晖和荣毅仁分别向国务院反映了情况,并及时沟通,后来他又做出大胆决策:中信现在的人事最好冻结,同时向国务院打报告,要求扩编到800人。

听到这个人数,荣毅仁有些犹豫,毕竟在国家要求精简机构的关口上,提出这个要求,会不会有些不合时宜。

两人商量了一下,最后将数字定为500人,并写成报告向国务院审批,过程中,熊向晖一直配合荣毅仁向各部委及国务院说明情况,国务院召集相关部门商量后,同意了中信扩编的请求,最终人数定为4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熊向晖(右)

1983年6月9日,在中信工作还不到一年的熊向晖再次向中央打报告,说自己想退休了,荣毅仁知道后,马上给国务院写了封信,

“向晖同志到公司9个月来,贡献很大,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善于出主意、想办法、我们在一起工作互相支持,配合的很好,因此恳请中央不要批准他离休。”

除了荣毅仁,中信不少员工也跟熊向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听说他要走,纷纷挽留。

鉴于这种情况,熊向晖只能继续留在中信,1985年8月,熊向晖辞去党组书记一职,仍继续担任副董事长一职,1989年1月,熊向晖才正式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