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指南》从节能降碳的大局出发,提出了引导改造升级、加强技术攻关、促进集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工艺与装置等几点要求。

具体到建筑工程这一碳排放量较高的领域,《指南》主要提及了“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水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平板玻璃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等方面,几乎覆盖了所有建材种类。

可以预见,随着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政策的推行,各大企业都需要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与装置,同时花大价钱投入到新型材料、技术与装置的研发之中,这样一来,势必导致成本大幅度上升,进而引发长时间的建材价格波动,对此,广大施工企业,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应对措施。

如何应对建材价格波动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材涨价以后,受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施工企业,特别是一些固定总价合同,这类合同,理论上来说,只要在施工过程中,甲方没有要求增加额外的工程量,或者要求变更设计图纸,那么乙方要求增加工程款结算金额是无法得到支持的。所以,一旦建材涨价了,乙方要自己承担损失,甚至可能出现做完工程最后倒亏钱的情况。

正所谓防患于未然,不怕有风险,就怕风险来了没做好准备。面对建材涨价,最好的应对方式当然是提前做好约定,如果甲乙双方还没签署合同,乙方就要尽力争取把这类事宜写进合同条款中,对建材差价进行详细的约定。

假如合同已经签订了,甚至已经开始施工了,乙方又担心以后建材会涨价,那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以降低自己的损失,确保拿回更多的工程款。

签署补充协议

合同中有调差约定的,双方可以进一步明确调差细节,没有约定的,更有必要签署补充协议。毕竟市场瞬息万变,谁也无法提前预知,事后采取补救措施也是人之常情,施工企业不妨以友好协商的态度,与发包方就建材涨价问题展开对话,尽量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参考调差政策

建材价格的持续上涨,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个别企业,而是整个行业与国民经济,所以,全国各地的住建部门都曾发布过大同小异的临时调差政策。因此,施工企业应当根据项目所在地,仔细查询当地最新出台的规定,然后根据这些规定,向发包方提出调差要求。特别是针对政府投资建设的工程,这些规定的效力很强。

走法律途径

假如前面提到的几样措施都无法奏效,那施工企业最后能做的就是走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根据法律规定,合同订立有平等、自由、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几大原则,而建材猛涨的后果若完全由施工企业承担,明显有违公平原则。在此基础上,施工企业可提出仲裁或诉讼请求,维护权益、保障利益。

结语

建永律师提醒广大工程人,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再加上节能降碳是大势所趋,更新换代势必会有一个阵痛期,在这期间,广大乙方施工企业应该秉持“事前规避、事后补救”的原则,切实维护好自己的工程款权益。到了万不得已、实在协商不了的情况,也不要犹豫,果断拿起法律的武器,联系专业工程款律师寻求帮助,避免造成更多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