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

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手法不断翻新

呈现出组织化、专业化态势

衍生出大量地下黑色产业链

现实中,一些人为贪图小利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

仍出卖或出借自己的银行卡等“四件套”

客观上成了犯罪分子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情

回顾

2021年3月初,被告人钟某明知吴某将银行卡用于实施网络赌博等网络犯罪活动的情况下,仍将其名下的一张中国建设银行卡、一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一张中国银行卡以及绑定的一张电话卡以人民币0.13万元的价格卖给吴某。

后被告人钟某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中国建设银行卡被用于网络诈骗收付款。经查询公安部电信网络诈骗平台,有多笔网络诈骗款项转至被告人钟某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中国建设银行卡上。 日前,永泰县检察院以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提起公诉,后钟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瞧瞧,这并不是所有的钱都能赚

这种看似贪了便宜的行为

会给自己埋下无穷的祸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检察官提醒

银行卡“四件套”(手机卡、银行卡、u盾、身份证复印件)是电信网络诈骗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一定要注意保管,不要将其提供给他人以牟取利益,否则既涉嫌违法犯罪,也可能成为犯罪帮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传统的诈骗罪相比,电信网络诈骗具有手段的多样性、行为的隐蔽性、成本的廉价性、传播的广域性、犯罪的连续性、后果的难以预测和不可控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电信网络诈骗的社会危害性远远大于普通诈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骗子们有都啥“花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有诀窍:

不要相信陌生人以各种理由加微信、电话错拨、短信错发等引发的交友,温柔体贴阳光善解人意,自称投资理财、博彩赢钱一把好手,或装可怜请你支持工作的,不是渣男渣女,就是抠脚大汉在骗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有诀窍:

不要相信通过短信、电话、微信、游戏等推广手段让导师带你理财的;必须要在某不知名平台投资的;玩玄学、没听说过的投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有诀窍:

不要相信非110电话说你涉嫌xx犯罪,必须到属地公安配合调查,且可以通过远程电话录音取证,不能接别人电话,把钱转移到安全账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有诀窍:

不要相信搜索引擎中的贷款信息,贴吧论坛的贷款信息,莫名其妙短信、微信发来的贷款信息,你看中的是他的贷款,他看中的是你的保证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有诀窍:

不要相信你的物流正常,商家却“主动”发现产品有问题,请求退给你好几倍钱;要求你提供银行卡、验证资金流水……

当然,时代在进步,骗子的手段

也不断在“更新”

除了上面,常见的还有

【冒充领导】

(竟然能“真”到连朋友圈都一样)

【刷单诈骗】

(说好的随便点几下就几十块钱呢?)

【虚假app】【转发中奖】【游戏交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识破骗局只要把握一个要点

不轻信,不汇款、不透漏、不扫码

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犯罪手段千千万,时刻牢记五个“要”

陌生号码要防范、未知链接要注意

社交好友要核实

个人信息要保密、转账汇款要谨慎

遇到问题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供稿丨王玉奇

编辑丨严彬 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