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墨垚

广西德保县政协原副主席廖亚兵曾被通报“工作期间饮酒,醉酒后又驾驶机动车辆并发生致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法院认为,被告人廖亚兵醉驾造成2人死亡,在事故中负主要责任,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最终廖某因犯交通肇事罪,获刑3年。虽然廖某存在认罪认罚、取得受害人家属谅解等从轻处罚情节,但终因社会影响恶劣,未被宣告缓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官员醉驾因严重违反党的工作纪律,理应予以严惩。本文将梳理党员干部涉酒驾、醉驾的相关处罚要点,以期予以警示。

刑事立案标准

◆对现场查获经呼气测试,酒精含量达到≥80mg/100ml醉酒标准的机动车驾驶人,无论其对检验结果是否有异议,均由医疗机构或者具备资格的检验鉴定机构工作人员按照规范抽取血样,及时进行血液酒精含量检测。检测结果达到醉酒标准的,立案查处。

◆对被查获后,在呼气测试或者提取血样前故意饮酒,经检测其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的,立案查处。

◆对被查获后,经呼气酒精含量达到醉酒标准,在抽取血样前逃跑的,立案查处。

提醒:一般来说,血液中酒精浓度越大,行为人的酒驾、醉驾行为对应的处罚就越重。

党员、干部酒驾、醉驾的处罚要点

◆首次酒驾(<80mg/100ml):行政处罚+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再次酒驾:行政处罚(从重)+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醉驾(80——100 mg/100m1)+无从重情节+危害不大的:不作为犯罪处理+行政处罚+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公务员撤职、降级(造成不良影响的:开除)

◆醉驾(≥80mg/100ml):刑事处罚+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严重触犯刑律的党员必须开除党籍。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四章规定对违法犯罪党员的纪律处分,明确党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受到政务处分、行政处罚的,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已经退休的公职人员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但是可以对其立案调查;依法应当予以降级、撤职、开除的,应当按照规定相应调整其享受的待遇。

引申阅读:人大代表醉驾如何处理?

依据《代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机关应当立即向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代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享有人身特别保护权,即非经本级人大主席团(人大会议期间)或本级人大常委会(闭会期间)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也不得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

但是,这种人身特别保护权,只是对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即“对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对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等其他执行职务行为”不得打击报复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可以先行拘留。显然,人大代表醉酒驾车与代表执行职务没有关系。如果因醉驾被拘留,执行拘留的机关应当立即向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对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如果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应当经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

2020年7月中央纪委国家建委官网以一篇名为《纪检干部“醉驾”,纪法决不会网开一面》的文章表达了对此类问题“不护短”,“不遮掩”的鲜明态度,愿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心存敬畏、严守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