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军歼35隐身舰载机的不断试飞定型,相信要不了多长时间我军就会同时装备两款五代隐身战机,向着更高层次的大国军队目标进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纵观歼20和歼35两款五代隐身战机会发现,歼20相比歼35依然使用的常规气动布局而言,因为承担了制空截击作战任务,所以采用了天生机动格斗能力出色的鸭式气动布局,但是气动布局落后的歼35却不需要腹鳍,而气动先进的歼20为啥需要腹鳍,而且这个腹鳍还不能取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歼20的腹鳍存在,是为了遮挡发动机尾喷口产生的红外辐射特征,提升歼20的隐身性能,所以这个腹鳍必须存在,而且也不能取消。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因为从歼20的腹鳍角度来看,其根本不能有效地对发动机尾喷口形成完全遮挡,比如腹鳍和机身水平面夹角特别大,这样的角度下,只能在某些角度下产生有效遮挡,并不能形成完全遮挡,所以腹鳍的存在是为了遮挡发动机尾喷口红外辐射特征,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歼20虽然气动布局比歼35更加先进,但是却存在着很多人都认为“多余的腹鳍”,主要是因为以下两大原因:

一、隐身需求:当战机飞行速度越来越快时,高速气流从机头位置流过机身,再经尾部扩散时,就会在机身尾部形成乱流,继而影响飞机的航向稳定性,所以战机要么设计一个尺寸巨大的单垂尾、要么设计两个尺寸相当的双垂尾,亦或者为了增强气动增升和隐身效果,故意设计成外倾双垂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对于歼20隐身战机而言,受限于我国先进航发实力有限的情况下,歼20为了降低超音速飞行状态下的飞行阻力,机身长度已经设计的比较细长,从而延迟气流分离时间,降低飞行阻力的同时,增加整机升力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机身尺寸更大后,如果再给其设计两块尺寸巨大的垂尾,就算是设计成外倾状态下,其雷达投影反射面积仍然不小,势必会增加歼20的雷达波反射面积,继而破坏歼20的隐身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成飞故意将歼20的垂尾一分为二,分别布置在机身尾部上、下面,上面的依然是垂尾,而下面的就成了腹鳍,这样对于歼20而言,垂尾面积虽然变小了,但是却不会影响战机的超音速飞行表现,而且两块腹鳍设计的角度很特别,在水平飞行状态下,其雷达投影面积依然在机身尾部投影范围内,并不会增加歼20尾部的雷达反射面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机动需求:歼20作为制空战机、承担了国土远程防御拦截作用,因此在气动布局设计上除了采用天生机动格斗能力出色的鸭式气动布局外,还采用了全动垂尾设计,进一步增强其超音速飞行格斗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全动垂尾的存在,也使得其相比传统垂尾的航向稳定性更差,特别是在大迎角飞行状态下,鸭翼产生的气流会直接打在垂尾顶部,降低垂尾的气动效率;但是歼20的机身长度较长,同时大迎角角度又非常大,所以只能采用腹鳍设计,这样腹鳍的存在既可以满足歼20在大迎角飞行状态下的航向稳定性,同时搭配全动垂尾也进一步增强了歼20的超音速飞行稳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很多人会说,俄罗斯的苏57隐身战机也采用了全动垂尾设计,为啥苏57没有腹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苏57在气动布局上,依然延续了苏27的中央升力体气动设计,并且采用梯形机翼设计,这就使得其机身宽度较大,发动机间隔也比较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降低全动垂尾高速飞行航向稳定性差的问题,苏57直接采用了“八”字型的发动机布置方案,两台发动机均向外倾斜,能够获得更好的航向稳定性,所以苏57就算不加装腹鳍,其两个发动机短舱也能提供一定的航向稳定性,从而替代腹鳍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歼20的腹鳍对于歼20自身而言,并非减分项,而是优势和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