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教育部门表示,该地区县管校聘稳步推进,有从学校中层下派至科任老师的,有去其他学校轮岗交流的,全市共有八十多位教师,因教学业绩不佳,工作态度和工作主动性差,社会评价不高,而被待岗培训。此消息一出,引发了老师们对末位淘汰制的广泛讨论,不管是末位淘汰还是末位轮岗、待岗培训,主要问题都集中在“末位”两个字上,既可以表现在教学成绩方面,也可以表现在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方面,其最终结果都差不多,都会面临续聘、解聘等工作岗位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在乡村学校工作了多年的老教师,经常听到同事们对这方面问题的讨论,对这方面问题比较了解。其实,末位淘汰制由来已久,不仅仅存在于教育教学工作,也存在于其他很多工作之中,并且,这种工作方法主要以“土政策”的形式出现,比如,之前很多乡镇中心校,经常以末位淘汰为工作由头,给所辖区域的老师们施加工作压力,其出发点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成绩,在老师们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机制,每学期都会举行一次全乡范围内的抽考,根据抽考分数给不同学科的老师排名,对那些名次靠后的老师,要么全乡通报,要么调往边远学校。
随着县管校聘工作的到来,这种末位淘汰的工作方法被再次激活,好像成了某些学校的法宝一样,因为经过县一级教育部门核算,确定了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数,对那些人员富余的学校,到底谁去谁留,一时也很难界定,这时,有的学校就又想到了末位淘汰的办法,由于一个学校按所教学科考试排名,有些不现实,有的学科一共就一两个老师,所以,他们就用不同的指标量化排名,比如考勤情况、工作量课时量情况,以及学校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完成情况等等,甚至,有的学校还会出现像姚老师遇到的被投票情况,以此来确定老师们的去留问题。
长期以来,尽管末位淘汰一直被提起,但是,并没有真正地全面实施执行,很大程度上,只是对老师们进行日常管理的一种策略而已,不管是调到偏远学校,还是去其他学校轮岗交流,都不至于被解聘,但这次某地的八十多位教师实行待聘,很明显不再是空喊狼来了,而是狼真的来了,这种工作方法在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方面、在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确实能够起到明显的作用,不管是学校决策者,还是一线老师,真正的让能者上庸者下,科学调整学校的教师结构,让教育教学工作焕发新的活力。
也有老师存在另外一种声音,他们认为,所谓的末位淘汰,只要排名总会有末位的老师,况且,排名靠后的老师不一定都是工作态度不好,就学生的成绩而言,既和老师们平时的教课方法、教学水平有关,也与学生的入口成绩、学习基础有关,一旦和老师的切实利益挂钩,还需要视实际情况而定;也有一些老师认为,既然实行末位制,就必须保证公平公正,不能让背手腆肚者一言堂,更应该充分发挥老师们的客观评价能力,当然,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力争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