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示范创建”到“全域提升”,广州形成了系统的方法论和成熟的工作模式。图为荔湾区逢源街耀华社区。通讯员供图

走进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耀华社区,整洁的石板路与两边的历史建筑一起勾画出一幅岭南古色古香的画卷。“社区以前路面坑洼,卫生也不如现在,现在生活在这里真的非常好。”86岁的杨奶奶坐在自家门口正与老姐妹聊。何家祠道旁的小广场上,三两居民正带着小朋友在荷池旁玩耍。

2月24日,广州市城管部门召开广州市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和“门前三包”全民行动暨美丽广州市容品质建设工作部署会,对全市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工作(下称“提升工作”)等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讲评。30个社区被评定为2021年市级容貌品质社区,并获得广州市人民政府奖牌。从“示范创建”到“全域提升”,广州形成了系统的方法论和成熟的工作模式,极大丰富了城市治理模式。

●南方日报记者冯艳丹马艺天

通讯员成广聚苗百超

1办好“关键小事”解决一批老百姓房前屋后的“急难愁盼”

海珠区海运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社区,因为年代久远道路狭窄、房屋破旧。如今走进社区,道路全部实现无障碍相连,楼宇安装适老扶手。“以前出来路上不方便,现在轮椅都很方便。”社区里,不少老人坐着轮椅出来晒太阳,竖起大拇指点赞。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2012年以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探索开展容貌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不同于其他锦上添花的评选,这是一个“雪中送炭”的创建。每年选取一批基础条件差的老旧社区作为培育对象,重在考察市容环境的改变和民生服务的提升。

花都区天贵社区65号小区一到大雨天就“水漫金山”,群众挽起裤管在无奈和忐忑中蹚水出行。尤其是社区老年人居多,滑倒摔伤时有发生。社区借力容貌品质培育提升,如今不仅把“水浸街”这个心头大患彻底解决了,还见缝插针在空闲处修建石桌椅等休闲设施,方便群众歇脚聊天。

小改变,大民生。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始终把缔造美好环境、幸福生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需于民,切实把为民办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常态长效解决群众家门口环境脏乱差和基础设施破损污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社区通过座谈走访、入户调研、居民议事等方式扎扎实实征求民意,社区容貌品质要不要提升、提升哪些项目、提升成什么样,都由群众说了算。广州大学课题组对全市51个容貌品质培育提升社区13项指标开展综合评价,群众满意度得分为91.76分。

白云区滘心社区本是典型的老旧城中村社区,群众改善社区环境的意愿和呼声强烈。通过打造“一河两岸三公园”容貌景观,老旧社区焕然一新。“回顾这一年来,社区大力开展容貌品质提升,我是亲历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白云区石门街滘心社区居民吴碧茹介绍,2021年初以来,白云区城管部门、石门街和社区经常组织宣传活动。她跟许多街坊邻居一样,在解了情况后,开始参与建设工作。“通过一年的重点培育提升,我们的社区彻底告别了过去的脏乱差,口袋公园鸟语花香,涌岸碧道郁郁葱葱,道路平整人车分行,空中‘三线’整齐有序。”吴碧茹笑着说,社区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放眼全市,海珠区海幢街宝贤、花都区新华街天贵、从化区良口镇良口等社区,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更换污水管道,改造地下管网,定制移动式晾衣架,协调运营商大力整治“三线”,解决社区污水溢流、“水浸街”和居民晾衣难、用电安全隐患等问题。

2激发内生动力长效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位于广州天河CBD的林和街雅康社区是一个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新建的垃圾房实现智能化管理,居民刷脸分类投放就可以获得积分兑换礼品。“再也不担心社区到处扔垃圾了。”几个老居民拉起社区工作人员的手连连感谢。原来,因为几十年没有垃圾房,曾经居民投垃圾像打游击。

提升工作不仅借力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更着力推动市容市貌标准、“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等一批城市精细化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将提升行动转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务实举措,动员各区投入适量财政资金作为托底保障,以为民造福的事业情怀激发社会“造血”功能。

2021年,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印发实施《广州市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这意味着全市社区容貌品质迈进全域提升、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全市1658个社区划分为51个培育提升社区、150个巩固提升社区、1457个常态提升社区。

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基层社区治理能力提升。从“创建示范”到“全域提升”,范围逐步扩大。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容景观处处长刘洋介绍,旨在通过常态化的分级分类督导、结果通报和摘牌退出等工作机制,下足“绣花”功夫长效保持社区容貌好品质,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会前,与会代表不仅走进了今年培育提升的社区,还走进了荔湾区逢源街耀华社区,看看巩固提升效果。

如今,不少热心企业和群众看到政府的为民初心、耐心付出和社区环境的真切改变,参与社区美化的主人翁精神和使命感、责任感有效激发,变“旁观者”为“参与者”,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纷纷出谋划策、捐款捐物、承担项目。

越秀区人民街大德中、海珠区海幢街宝贤、荔湾区逢源街厚福、白云区棠景街棠溪南等社区的居民群众、机团单位、热心企业通过参与社区墙绘、井盖彩绘,认种认养社区绿植,向社区捐赠石凳、体育设施、绿化盆栽等形式,主动参与社区培育。在此过程中,社区内生动力被激发,又凝聚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一个老客户到我们公司洽谈业务,第一时间就反映公司驻地的环境实现质的变化,道路顺畅了,停车方便了,设施健全了,容貌更美了。”广州市蒙娜丽莎卫浴股份有限公司是市级容貌品质社区共建企业代表,位于花都区港头社区。董事长丁伟刚在会上分享参与感受时激动地说,“很荣幸能参与其中并能享受社区容貌提升的福利。”

在他看来,社区提升改善公司外围环境脏乱差现象,改变了客户来参观考察对本公司的第一印象,客观上就提升营商环境。因此,企业主动捐款用于优化和改善港头社区的社区容貌品质。

“城市社区容貌品质提升表面看似是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但实际蕴含一个社区内生性的发展和增长逻辑。”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著名城市城市治理专家何艳玲评价,社区品质全域提升工作找对了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系统化的“小切口”,是城市治理精细化的载体,也是治理协同化的样本。

3挖掘历史文化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一口古井,两个打井人石像。位于海珠区龙凤街状元社区的状元井,记录着一段口口相传的历史,状元社区也因此而得名。

这是一个典型的老街区,辖内有将军庙、状元井和宁隐庵等历史文化建筑。“对建筑及环境进行精心设计,有效修复、优化和提升。”海珠区城管和执法局市容景观管理科科长林伟星介绍,街道对状元井周边、宁隐庵花基工程进行了改造,将军直街、南市大街、龙圣里等地段大范围拆除历史违法建设2500平方米、外墙彩绘210平方米。如今,将军直街高低不平的地板麻石重新铺就,为居民群众营造一个崭新、舒适的生活环境。

光鲜整洁的市容市貌不仅在“面子”,更在“里子”,考验的是城市管理者“绣花”功夫。作为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广州各区各具文化特色。在提升工作中,各个社区不仅注重物质文化的提升,更重视精神文化的挖掘。提升不仅带来了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更留住了记忆,寄托了乡愁。

各个社区充分尊重和顺应市民对城市的美好记忆和深厚感情,展现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和自然生态环境。依托千年商都名片,深挖老社区历史文化禀赋,促进城市文明传承、文脉延续。

越秀区白云街广九社区因广九铁路而得名,广九铁路纪念园就是保留广九铁路这一城市历史记忆而建造的。园内有一个老式蒸汽火车头和两节绿皮车厢和两段共300米的铁轨,公园面积共8200平方米,延续着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记忆。花东镇港头社区以容貌品质培育提升为契机,设计改造归难侨安置点、少数民族聚集地,展现社区东南亚特色侨乡文化、多民族融合团结面貌和多元文化融合特色,彰显流溪河畔华侨城新风采。

“广州的社区容貌品质提升通过政策引导实现了自上而下的赋能;各个社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下而上形成了形式灵活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市级容貌品质社区年终检查验收组专家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治理研究所副所长孙占卿表示,广州在老旧社区容貌品质提升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方法论和成熟的工作模式,极大丰富了城市治理模式,为其他城市探索了经验。

30个社区获广州市政府颁牌

2021年在51个培育提升社区中,对各区申报的36个社区进行年终验收,最终评定30个市级容貌品质社区,奖励100万元。以往年不同的是,由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颁牌上升到以广州市政府名义颁牌。综合培育提升社区得分情况,各区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越秀区、黄埔区、南沙区、海珠区、从化区、花都区、天河区、增城区、荔湾区、白云区、番禺区。

广州市2021年

市级容貌品质社区

越秀区

大德中社区、广九社区、

马庄巷社区

海珠区

宝贤社区、海运社区、

状元社区

荔湾区

厚福社区、侨苑社区、

兴贤社区

天河区

天河东社区、腰岗社区、

雅康社区

白云区滘心社区、棠溪南社区黄埔区

港湾机关村社区、开元社区、

黄埔电厂社区

花都区

港头社区、梅园社区、

天贵社区

番禺区康乐社区、丽景社区南沙区

海湾社区、南沙社区、

福生社区、镇南社区

从化区良口社区、河滨北社区增城区宁西社区、东湖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