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批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江西、湖北、湖南三省要打造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这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当我们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能级偏低,这可能会制约长江中游城市群今后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中国城市群的顶级格局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极上,分别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以上四大区域无论是国家经济增长极还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里都是重点布局的。

并且我们把四大城市群掰开来看,几乎都是能级非常高的城市在领跑,如下。

先看京津冀:北京是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天津是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

再看长三角:上海是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南京和杭州是省会副省级城市,宁波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

然后再看粤港澳:香港和澳门是特别行政区,广州是省会副省级和国家中心城市,深圳和珠海都是经济特区。

最后看成渝:成都是省会副省级和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是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

由此可见,你可能再也找不到中国还有哪一个区域有以上四大区域城市能级这么集中的地方了,把以上4大城市群里面的核心城市单独拿出来,都是城市能级非常高的城市,而当它们抱团协同发展的时候,城市能级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加持,自然而然的也带来了大量的政策倾斜。

而目前备受关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打造中国第五极的趋势,但是我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能级偏低。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建设打造的,但是你会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只有武汉城市能级较高,武汉是省会副省级和国家中心城市,而长沙和南昌都是省会地级市,这样的组合不免让我担心长江中游城市群今后的发展前景,因为在政策倾斜上不占优势。

反观以上4大城市群,有三个城市群都至少有一个直辖市,京津冀更有两大直辖市坐镇,而粤港澳大湾区虽然没有直辖市,但有2个特别行政区,要知道特别行政区和直辖市同样都是省级行政区,并且粤港澳还有两大经济特区的加持,城市能级可想而知。

我们可以再回想一下,当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是比成渝城市群更早的,早在2015年3月26日,国家正式批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并在4月13日,国家发改委就印发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而到了2016年4月12日,国家才正式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规划批复更早,但最终却是成渝城市群捷足先登拿到了中国第四极的位置,我想除了成渝城市群联系更频繁、融合更紧密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城市能级的问题,而随后大家都有目共睹,成渝城市群的抱团式协同发展确实也拿到了很多利好的重大政策。

那么问题来了,我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破局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城市能级,才能更稳地做好中国第五极的经济增长点。

首先武汉的城市能级已经比较高了,再往上提的可能性不大,而南昌的综合实力与武汉和长沙来比的话要差一些,所以这个重任就可以给到省会地级市的长沙。

要知道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城市群,面积高达32.6万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4亿左右,人口数量仅次于长三角,而GDP也高达11万亿以上,和粤港澳大湾区都有一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样大规模、大体量的城市群如果只靠一个武汉来当火车头的话,着实有小马拉大车的吃力感,并且武汉和以上四大城市群里的核心城市来比,城市能级也不占优势。

所以长沙能否提升为副省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就很关键了,这样一来,武汉和长沙的城市能级的相互加持才能得以体现,而随后武汉和长沙齐头并进拉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可能性才更大。

中部不能坍塌,中国第五极也非常重要,长江中游城市群向西连接长江上游的成渝城市群,向东连接长江下游的长三角,可以说是东部和西部的纽带,所以我认为提升长沙城市能级迫在眉睫,这也是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长远发展而考虑。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