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窗炙輠录》是南宋施德操所撰的笔记,里面的小故事很有意思,摘录几则如下:

俞与材说,他认识一个史保人,家住京师。有个卖薄荷的人经常在这一带走动。某天,卖薄荷的又从他家门口路过,进门讨水喝。那一天特别热,史保人除了给他水喝,又送了一碗酒。

后来,京城被金兵围困,史保人顺着绳子溜出城外。当时城外的民房都已经被焚毁,也没看到金兵军营。他茫茫然往远处奔跑,心里又害怕,又悲伤。跑了几里地,看到废墟之间有户人家。

敲门后主人出来,吃惊说道:“官人怎么到了这里?再往前就是金兵大营,幸好遇到我。”说完,热情地端上饭菜。史保人问对方是谁,主人说:“官人不记得了?我就是那个卖薄荷的。当时您送我一杯酒,至今念念不忘。”史保人问道:“京师外的民居都灰飞烟灭,为什么只有你独存?”

卖薄荷地回答道:“我和一个金国千夫长是朋友,得到他的庇护,得以保全。但我也马上要离开这里了。如果他来了,您躲到床下就可以。”

正说着,那个千夫长果然到来,和卖薄荷的人说了好一会儿话才离开。史保人从床底爬出来,他问主人是怎么认识金国千夫长的。卖薄荷的人说:“我在以前开过好多年客店,这个人来京城做生意,自称是河北人。他来回住在我的店里十多年,逐渐成了朋友。现在才知道,他不是商人,是金国的间谍。是他提前通知我离开京城,又保护我不受金人的伤害。”

原作者总结说:卖薄荷的人因为厚待一个客人得以保全,史保人因为送人一杯酒也获得新生。《金人败盟录》里说金是个小国,偶然崛起。就从这个间谍来看,金人对大宋觊觎已久,他们的崛起不是简单的侥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道做金华县令的时候,遇到一个案子。有个人借了别人的房子居住,在地下挖出十多万铜钱。主人来到,说是自己埋藏的,客人也说是自己埋的。争执不休,告到官府。

明道检查了一下铜钱,问主人:“你埋下这些钱多久了?”主人说:“建房子的时候埋下,已经十多年了。”明道又问客人,客人说:“三年。”明道说:“这是主人的钱。”客人争辩,明道大怒说:“还敢诬赖,你借了房子才三年,这些钱都是过去的年号,现今铸的新钱一枚没有,这是什么道理?”于是,那个客人认罪服输。

明道善于观察思考,破了很多类似的案子。有个姓于的富人死了,家里只剩下一个儿子。一个医生忽然到来,对于氏子说:“我是你父亲。”于氏子惊问其故,医生说:“你其实是我的儿子,很小的时候就送给于家。”于氏子不服,于是闹到官府

医生拿出证据,是一个药方,纸张和字迹都好像有很多年头了。药方背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以第几子与本县于二翁。明道问于氏子:“你父亲今年多大岁数?”得到回答后,明道推算了一阵儿,然后呵斥医生:“为医者,本应仁心,却敢使诈。”医生不服,明道又说:“你把孩子的年龄和字据的日期都安排得严丝合缝,但是百密一疏。立字据的时候于二才三十四岁,怎么能称呼为翁?”医生再也无法狡辩,跪下服罪。

明道在断案时还能根据情况调停,全人手足之情。有个富人只有一子一女,儿子年幼,女儿已经结婚。他临死时对女婿说:“我把儿子托付给你了,好好善待,等他长大后你们平分家产。”说完拿出遗书。

他儿子长大后,不肯分家产给姐夫,姐夫拿着遗书告到官府。明道没有宣判,暗地把富人的儿子找来,对他说:“你父亲是个有智慧的人,假如不这样,你早就死了。你姐夫有分一半家产的希望,所以没加害与你。话虽这么说,你姐夫也是个好人,如果在年幼的时候就害死你,岂不是得到全部家产?你现在还计较另外一半吗?”富人儿子醒悟,把一半家产分给了姐夫。

郑公做郓州府尹时,某士人和一个娼女相好,后来因为琐事争吵,士人把那个娼女面部划破,又涂上墨。娼女被毁容,号哭着告到官府。郑公大怒,立刻把那个士人抓来下狱。判决前,幕僚都来求情说:“这个人很有才华,是当地的名士,如果被判有罪,再也不能入考场,一生就毁了。”郑公说:“正是因为他有才华,更要判处他。现在还是个布衣,就如此害人,将来飞黄腾达,就像老虎生出翅膀,必然会祸害百姓。”于是,这个人被判处。

曾经有个人花三十文买了一块小石头,写字的时候用来压纸。有个陌生客人偶然看到,就要买下来。起初给价几千,主人怀疑石头是个宝物,就递增其价,最后达到两万,又反悔不卖。客人叹息着离去,再也没有来。

过了好几年,也没看出这块石头有什么异常。主人经常对朋友夸耀:“这块石头可是价值两万。”有个朋友对他说:“你拿着这么久了也没什么异常,不如剖开看看,或许里面有什么宝物。假如什么也没有,大不了损失两万,还解决了自己的疑惑。”主人认为朋友说得对,剖开后,里面是一汪清水,一条小鱼。小鱼跳到地上死了。众人都很惊讶,但还是不明白这块石头有什么用。当时何子楚也在座,他说:“肯定有我们不知道的用处。”

(其他书籍里有好几个类似的故事,结局都是买宝人再次到来,但里面的宝物已经被饿死,失去了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有个卖饼的人,每天只能混个温饱,但是很快乐。卖饼回来,就吹笛子,这样好多年了。邻居有个富人对他说:“你卖饼辛苦却攒不下一个钱,将来有病有灾怎么办?我送你十万放贷获利,既可以挣钱,又可以防备急用。岂不是比卖饼强很多?”卖饼的人很高兴,从此,他天天在家谋划计算,再也听不到笛子声。

我哥哥有个门生叫孙立道,他和秀才舒子进关系很好。子进本是富家子,有个相好姓舒,是个寡妇,还带着两个孩子。后来,子进破产,没有能力再资助舒氏。舒氏年龄大了,也嫁不出去,生活很艰难。孙立道很同情她,但他本身是个光棍儿,也没有余钱资助。他多次对人说,将来发达了,一定娶这个寡妇。

不久,孙立道科考中榜,来说亲的有十多家,不乏豪门望族。他都一一拒绝,而去迎娶了舒氏,当时舒氏头上已经长出白发,夫妻二人感情却很好。孙立道是钱塘人,娶妻的时候已经四十岁,最后做了江山县丞,死在任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子恺是县里书院学官,五十多岁,性子比较急躁,但是尊重长辈。他曾让一个图书匠抄摹一本图书,老书匠已经七十多岁,他带着抄摹好的图书送来,价格却没谈好。关子恺生气了,把图书扔到地上骂道:“老畜生这么爱钱!赶快走!”

老匠人不动声色,把书捡起来放到怀里,慢慢说道:“大人不要生气,老夫虽然贫贱,但是和尊父曾有往来。现在家里还有您父亲的亲笔信。”子恺闻言赶快弯腰行礼,并让老匠人把父亲的亲笔信送来。

第二天,信送来了,内容不过是让老匠人抄摹图书而已。但关子恺还是对老匠人礼遇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