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死后,请把我葬在亲爱的乌克兰辽阔的草原上,让我能望见广袤的田野,滚滚的第聂伯河,还有那峭壁和悬崖,让我能听见奔腾的河水喧响。当河流把敌人的污血,从乌克兰冲向蔚蓝的海洋……只有那时候,我才会离开祖国的田野和山岗。”

这是乌克兰爱国者、诗人舍甫琴科,用诗句对乌克兰的母亲河第聂伯河的赞美,表达了一个普通乌克兰人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对俄罗斯的刻骨仇恨。乌克兰是这样一片肥美的黑土地,森林、沼泽与草原在这片土地上交织,文明在这里兴起,又在这里灭亡。

位于基辅的祖国母亲雕像,2016年起,乌克兰政府即计划移除雕塑盾牌上的苏联国徽,但由于资金及结构安全等顾虑,该计划一直没有实质进度。来源.Pexels

今日的乌克兰,正处在战火之中。在历史长河中,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分合合,民族碰撞融合、恩怨由来已久,这还得从很远说起。

红色区域为俄方军事占领区

自俄军攻入基辅以来,当地时间2月26日凌晨,乌克兰首都基辅连续发生多起爆炸,基辅以南重镇瓦西里基夫发生激烈战斗。

基辅罗斯与乌克兰人的形成

黑海之滨,普里皮亚季大沼泽以南,第聂伯河岸边——乌克兰民族起源于此,这里是斯拉夫人的龙兴之地。

全长2290公里,欧洲第四长河流第聂伯河。来源.Pexels

在公元5-7世纪,斯拉夫人才逐渐形成。在此之前,这里没有主人,无数部族——特里波利人、基麦里人、匈奴人、斯基泰人等等——在这里生活过,却没有留下来。斯拉夫人也不安于一处,他们的迁徙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部落,也就是如今的三支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 (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 、西斯拉夫人 (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 、南斯拉夫人 (保加利亚人、马其顿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人) 。

东斯拉夫人里面还有许多个小部族。其中一个小部族——波利安人,在第聂伯河流出普里皮亚季大沼泽地的地方,建立了基辅城 (Київ) 。基辅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东欧平原北部的密林沼泽与平原南部的广阔南俄草原的交汇处;基辅同时也是几条重要商路的交叉点,不管是从黑海之滨的安纳托利亚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到中德丘陵,还是从里海的荒漠草原到波罗的海的泰加林,还是第聂伯河上的商船队,都必须经过基辅。

乌克兰首都基辅。来源.Pexels

基辅由此发展起来,谁控制了基辅,谁就可以控制整个东斯拉夫地区。就这样,基辅成为了东斯拉夫地区的“众城之母”。

但是,东斯拉夫人没有统一的领导者,也没有统一的法治。东斯拉夫地区充斥着暴力和血腥,还常常受到外敌楚德人的袭扰。于是,东斯拉夫人来到波罗的海沿岸,希望当地强盛的部族、楚德人的另一个敌人瓦兰人 (也称罗斯人) 帮忙治理东斯拉夫地区的乱象。

于是,在公元862年,斯堪的纳维亚的罗斯人留里克和他的兄弟应邀前来治理东斯拉夫人的土地。留里克是个强君,他率领东斯拉夫人征服了楚德人和一系列其他民族,扩展了东斯拉夫人的土地。于是,东斯拉夫人的土地也被称为是罗斯人的土地,即罗斯 (Русь) 。留里克的继承者奥列格,征服了基辅并定都于此,宣布基辅是斯拉夫众城之母,史称“基辅罗斯”。

根据12世纪《往年纪事》,留里克其实并不是罗斯人、亦不是乌克兰人,而是维京人早年入侵全欧州时在东欧大平原遗留下的后代──瓦良格人,留里克的血缘的祖先可能位于瑞典的东南角。图为罗斯建国千年碑上的留里克像。来源.Pexels

基辅罗斯经过几代明君的治理,在公元11世纪初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国家。当时的统治者弗拉基米尔,带领全体基辅罗斯人皈依东正教,史称“罗斯受洗”,代表着东斯拉夫人选择了跟从西方的脚步发展。弗拉基米尔之子“智者”雅罗斯拉夫也是明君,他制定了《罗斯法典》,引领基辅罗斯走向了盛世。

但是,好景不长,“智者”雅罗斯拉夫将他的孩子们分封到了基辅罗斯的各个地区,他死后,他的孩子们的后代纷纷自立,基辅罗斯分裂出了几个公国。在1240年,来自东方的蒙古帝国攻陷了基辅,基辅罗斯彻底覆灭。

蒙古人攻陷基辅罗斯

但是,东斯拉夫文明的火种尚在——处于基辅罗斯西南角一隅的加利西亚-沃伦公国还是独立的国家。它便是当代乌克兰的始祖。

俄乌——两群斯拉夫人的两条路

前文讲到,基辅罗斯在十一世纪初期,逐渐分裂成了十几个小大公国。其中一个地处基辅罗斯最东北边疆、名叫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利大公国的,是莫斯科公国的前身。

十三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攻占了东斯拉夫人的土地,建立了“金帐汗国”。蒙古人要求所有的东斯拉夫人国家都必须向金帐汗国效忠,如有不听从者,格杀勿论。莫斯科公国的前身,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利公国的大公,弗拉基米尔二世,第一时间宣布效忠金帐汗国,是所有罗斯人当中第一个投降的;而乌克兰的前身——加利西亚-沃伦公国的大公丹尼洛,在连年征战统一了科尔巴阡山地区的加利西亚之后,面对汹涌而来的蒙古大军,也只好屈辱地宣称效忠金帐汗国。

虽然当时在加利西亚-沃伦公国国内、以及编年史上对于丹尼洛对蒙古人的效忠骂声一片,但是客观上看,他的暂且屈辱是有利于加利西亚-沃伦公国的发展的。而且,丹尼洛竭力试图消减蒙古的影响,对外称自己是基辅罗斯的后代,并以斯拉夫人的名义向西南方向扩展疆土直到维斯瓦河。

而莫斯科大公国这边则是完全不一样的境地——莫斯科大公国完全成为了蒙古的地盘。马克思将这种状态,称为是“君权与奴才地位的奇妙结合”。比丹尼洛稍晚一些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延续了他的祖先的政策,对蒙古人保持了绝对的忠诚;维护蒙古人的诏令,利用蒙古人的实力打败自己的竞争者。

那时的莫斯科还不过是一座木造小城

由此,在面对蒙古外敌入侵的时候,两个民族已经永远地形成并分道扬镳了

莫斯科公国通过通过金帐汗国保护自己,客观上起到了休养生息的作用。而加利西亚-沃伦公国则由于地近新崛起的大国立陶宛,最终被立陶宛吞并。乌克兰就此亡国,直到600年后的1991年,才再次复国。

但是,虽然国家不存在了,乌克兰民族却在不断地发展。常有人称“乌克兰”的“边区”之意是指乌克兰地处沙皇俄国的西南边陲,其实“乌克兰”一名在此之前早已有之。“乌克兰”这一名称最初来源于加利西亚-沃伦公国的地理位置。加利西亚-沃伦公国地处基辅罗斯的最西南角,是边疆地区,便以“边区”——乌克兰自称。

乌克兰的前身加利西亚-沃伦公国在被立陶宛吞并之后,保留了大部分的罗斯文化。在立陶宛扩张的过程当中,立陶宛人没有像蒙古人征服莫斯科公国那样烧杀掳掠,而是采用和平手段,给予当地人参与组建新政府的权力,沿用了基辅罗斯的法律,并确立了乌克兰人使用的罗斯语为官方语言之一。立陶宛人还将国名更改为“立陶宛和罗斯大公国”。

而莫斯科公国这边则不一样。莫斯科公国在骗取了蒙古人的信任之后,对周边其他罗斯人国家开始了兼并。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按照马克思所说,“甘当汗的卑鄙工具,从而窃取汗的权力,然后用以对付同他竞争的王公们和他自己的臣民”。

240年异族统治之下,莫斯科公国成为了一个半蒙古化的国家,为其之后继承蒙古人好扩张领土、四处烧杀掳掠的基因埋下伏笔。到了1478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趁蒙古人内讧,背叛蒙古人,并最终独立。独立之后,莫斯科公国马上便展开了至今没有停歇的扩张。第一个受害者是欧洲极北部卡累利阿人,然后是彼尔姆、乌拉尔,直到与新疆相邻的额尔齐斯河。到了1485年,为了吹嘘自己的丰功伟业,莫斯科大公自诩基辅罗斯的继承者,自称“全罗斯”大公,史称俄国。

俄国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还在1575年封蒙古人西美昂·贝克布拉托维奇为“全罗斯大公”,拉拢他对抗克里米亚汗国,西美昂·贝克布拉托维奇在11个月后又让位给伊凡四世。伊凡四世这么做可能是为了增加对各蒙古汗国统治的合法性,也可能是想表明自己是成吉思汗在欧洲和亚洲的帝国的正统继承人。

乌哥萨克独立梦想的幻灭

乌克兰虽然被吞并为波兰-立陶宛的一部分,但是在它的土地上,还有一群追求自己民族自由、独立的人们——哥萨克

哥萨克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乌克兰族里一个人群的名字,更是当代乌克兰民族的精神来源。他们骁勇善战,在黑海以北、第聂伯河下游的广袤无垠草原上开垦、游牧。哥萨克的组成不仅有乌克兰人,还有一小部分是波兰人、立陶宛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甚至是他们的敌人鞑靼人。他们聚集成群,建立防御工事,抵御波兰人、立陶宛人、土耳其人、鞑靼人等外来的入侵者,维护自己的自由。

哥萨克实行自治、自由的政策,不承认外部的任何官方统治,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权利出席拉达 (Рада)(即议会,当今乌克兰的议会也叫最高拉达,即Верховна рада) 。哥萨克的领导人称呼是“盖特曼”,是在拉达上差额选举产生的。

在1648年,由于波兰-立陶宛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哥萨克在盖特曼赫梅利尼茨基的领导下起义了。他们一开始取得了大胜,但是由于人数少、力量弱,最终被波兰人打败。到了1651年,哥萨克的地盘只剩下基辅地区。绝望的赫梅利尼茨基只得向沙皇俄国求援,并在1654年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协定》,宣布哥萨克效忠俄国沙皇,并保留自治权。自此,乌克兰人才成为了俄罗斯统治之下的一个少数民族。

1954年为纪念《佩列亚斯拉夫条约》签订300周年而印发的邮票,标题为“乌俄统一300周年”

同时,赫鲁晓夫为纪念此条约300周年,将克里米亚从俄罗斯赠与乌克兰,为后来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埋下伏笔。

乌克兰仍在人间

但是,乌克兰人把俄国想的太好了。沙俄帝国通过法令等形式,将乌克兰的民族文化剥夺殆尽。

在18世纪末期,由于波兰的衰弱,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之下的俄罗斯从波兰人手中夺取了大部分乌克兰的土地。在沙俄统治之下,“乌克兰”一词不许被提起,对于乌克兰和乌克兰人,蔑称为“小俄罗斯”和“小俄罗斯人”。这使得“乌克兰”这个概念几乎被抹杀。在她的统治之下,乌克兰的领土被分为几个省,归俄国直辖,并将以前哥萨克人的土地称为“新俄罗斯” (Новороссия) 。

乌克兰的社会,被按照沙俄的帝国社会模式完全重塑,取缔乌克兰语,打击乌克兰人信仰的希腊天主教,甚至不允许任何乌克兰事物的存在。在拿破仑战争之后,沙俄获得了仅剩的乌克兰固有领土霍尔姆、波德拉谢,乌克兰全境陷入俄罗斯的统治。在沙俄的统治之下,尤其是乌克兰东部,所有乌克兰人都努力地融入俄罗斯的文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乌克兰东部的俄罗斯人并不是原住民。在沙俄末期,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由于发现了煤矿,开始快速工业化,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可被沙俄法令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化的乌克兰人根本没办法参与工业劳动,沙俄政府便从俄罗斯腹地引入了大量俄罗斯人、说俄语的犹太人填充空缺。乌克兰西部,则由于自然资源的匮乏,仍处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因此说乌克兰语的占多数。

这也就是乌东部顿巴斯地区的“顿涅茨克共和国”“卢甘斯克共和国”宣布独立的根源。图为顿涅茨克共和国国旗。来源.Pexels

沙俄覆灭之后,乌克兰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便是普京所说的“现代乌克兰完全是……由布尔什维克、共产主义俄罗斯创造的事实”。为了博取乌克兰人民的好感,苏维埃政权推广了乌克兰语,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复兴了一部分乌克兰的文化艺术。

不过,由于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僵化统治、盲目维护稳定,乌克兰的文化被打压,经济开始萧条。

1991年8月24日,随着苏联的解体,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以346票对1票压倒性通过了《独立宣言》,12月21日,乌克兰在600年外族的统治之后,正式独立。代表着基辅罗斯和斯拉夫人荣光的三叉戟国徽,终于又一次飘扬在乌克兰土地上空。如今两国纷争又起,期望战争早日结束,两国重返谈判,双方需重视安全诉求,才能“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