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中医方剂学》、《中国基本中成药·大内科系统用药》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本文开始,我想问你:

一滩水,撒上土,它就干了。

身体里的湿气,如果也“撒上土”,是不是也会被吸干?

事儿,确实如此。

但是,到哪里,去寻找这“一把土”呢?

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中医的方剂之林里,还真就有这么“一把土”。

它直入脾经,可以健脾土。它是散剂,看上去,还真的好似一把灰土。

不过,它虽然貌不惊人,却可以很好地“吸干”脾湿,解决浑身的脾虚夹湿之证。

它是谁呢?是参苓白术散。

这是文老师非常喜欢的,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一张古方。

其在教科书上的组成,如下——

莲子肉9克,薏苡仁9克,缩砂仁6克,桔梗6克,白扁豆12克,白茯苓15克,人参15克,甘草10克,白术15克,山药15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有这些,可以做成散剂,每次服用6到10克,大枣煎汤送服。还可以做成汤剂,加大枣3枚水煎。

时至今日,此方已经被广泛做成成药了。以散剂服用者居多。

它到底是怎么改善脾虚夹湿的呢?我给你说个典型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8岁。

这个人的肠子,历来都不怎么样,经常肠鸣,爱上厕所,大便不成形。

最近这几个月,她的肠道特别不好,常常排稀便,每天2到3次。

如何是好?从前,患者服用过不少西药。但是现在,她想试试中药。于是,就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较为虚弱,舌质淡白,形体比较瘦,精神倦怠,饮食乏味,胃纳不佳。

当时,患者十分担心,说自己大便不规律这么久,身体应该快要扛不住了。她现在觉得身体特别乏力,干什么都没精神。

当时,医家权衡再三,写了一张方子。但见——

党参9克,焦白术9克,茯苓9克,淮山药12克,炒扁豆9克,薏苡仁12克,苦桔梗3克,缩砂仁2.4克,炒莲子肉9克,炙甘草3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3剂以后,就不再排稀便了。再用7剂,患者食欲恢复,大便基本正常。

这是在1965年,于《福建中医药》上刊发的验案。

它虽然简单,但是很说明问题。

这个患者,就是典型的脾虚夹湿。

怎么知道脾虚?脉虚弱无力,舌质淡白,这是脾虚,气血不得生化,脉道不得鼓舞、舌体不得荣养。形体消瘦,身体乏力,这是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身体肌肉失养所致。脾虚,胃纳受损,故而患者食欲不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知道湿盛?很简单,她常常上厕所大便,肠鸣,而且最近经常排稀便。

中医看,这个现象的形成,是脾湿形成以后,下注于肠所致。也就是说,稀便,它就是湿浊的体现。虽然患者的脉,不濡滑,舌苔也不腻,但是有脾湿这个事儿,是可以确定的。

这个时候怎么办?既然你有湿了,那我就如前所述,给你撒一把土,把湿气吸干呗!

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党参9克,焦白术9克,茯苓9克,淮山药12克,炒扁豆9克,薏苡仁12克,苦桔梗3克,缩砂仁2.4克,炒莲子肉9克,炙甘草3克。

这个方子,你仔细看,就是最初我提到的,参苓白术散的原方,只不过把人参换成了党参,其它的丝毫不变。

用了之后怎么样?效果非常明显。患者的脾湿被“吸干”,大便很快就正常了。

现在,我们就得分析一下,这个参苓白术散,到底是怎么把脾湿吸干的?

首先,患者之所以有脾湿,源于脾虚。脾虚,无法正常运化,所以才生湿邪。因此我们就要先补脾虚。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这些都可以健脾益气,补脾虚。

其次,要把业已形成的脾湿化解。怎么化解?莲子肉、薏苡仁、白扁豆,配合茯苓和白术。其中,白术和白扁豆,健脾燥湿,茯苓和薏苡仁,健脾利湿。莲子肉,可以健脾止泻。这样一来,业已形成的脾湿,基本没有藏身之处了。

桔梗这个药,入肺经,可以开肺气。这样一来,肺作为一身水液代谢的源头,就可以更好地履行职责,让水液代谢更加有动力。这就有助于脾湿的排解。

你看,这就是参苓白术散的组方意义。

其实,这个参苓白术散,它的主治有两方面。第一个,是经典的脾胃气虚夹湿证。患者主要表现,是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腹泻、四肢乏力、便溏、形体消瘦、面色不佳,舌淡苔白腻,脉象虚缓。

第二个,是脾肺气虚夹痰湿证。这里头,就多了一个肺气虚。患者表现,是咳嗽、痰多色白、胸脘痞闷、神疲乏力、面色白、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腻、脉细弱而滑。为什么能加一个肺气虚啊?因为肺属金,脾属土,土能生金,健脾土,就能养肺金、益肺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苓白术散,也被做成成药。治的毛病,就是慢性腹泻便溏、咳嗽多痰、小儿腹泻和厌食。当然,前提是症候特点,符合参苓白术散的主治。

当然,对中医高手来说,参苓白术散还可以拿来治其它的好多疾病。这些,我们就没办法逐个研究了。但是我觉得,我们中医爱好者,应该明白一些基本道理。这就是,当我们长期大便不规律、便溏、大便不成形、容易拉肚子,同时伴随类似舌淡苔白腻、身体乏力、食欲不振,以及嗓子眼痰多、容易咳嗽,或者说大便表面莫名覆盖黏液等现象,要考虑是不是该用参苓白术散。前提,是在药师或医师的指导下来进行应用。

总之,参苓白术散,作为一张可以“吸干脾湿”的方子,确实值得我们当代人好好学习。我们作为中国人,主动学习一些祖国的传统医药知识,对自我保健、科学就医,是特别有好处的。对不对?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