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村举行的径山茶宴非遗展演现场。 径山村供图
陈金信制作茶筅。 径山村供图
“‘七汤点茶’指的是在点茶过程中,往茶盏里加入7次水,每次加完热水后,用茶筅对茶汤表面进行快速击打。”茶艺师手握竹制茶筅,快速击拂杯中茶汤,再将茶筅微微提起,茶汤颜色渐浓,沫浡渐出……
每逢周末、节假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都会举行径山茶宴非遗项目展演,“仿宋七汤点茶”是茶宴中的重要环节。游人不仅可以大饱眼福,还能亲自上场体验点茶的乐趣。“点茶表演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原来宋代文人喝茶如此文雅、讲究。”游客小刘感叹道。
径山风景秀美,以茶闻名,唐代“茶圣”陆羽曾在此游历,著写《茶经》。径山茶宴源于径山万寿禅寺,是以茶代酒宴请客人的一种独特仪式,始于唐,盛于宋,流传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从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到谢茶退堂,径山茶宴共有十多道程序。
径山茶宴依径山寺历代祖师、住持而传承。明清之后,随着径山寺逐渐衰毁,径山茶宴也几近失传。很长一段时间,径山茶宴只存在于零散的史料记载中。20世纪80年代起,浙江茶界的有识之士试图恢复这一传统仪式。2011年,径山茶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恢复径山茶宴,径山寺做了大量功课,不仅搜集和梳理各类古籍资料,还远赴日本走访径山法脉传承的寺院,观摩学习他们保存至今的宋代茶礼。”径山寺径山禅宗文化研究院主任释定贤介绍,近年来,径山寺通过举办禅茶文化高峰论坛,广邀茶界专家反复论证,逐渐确立了径山茶礼的流程、器物等。
如今,径山寺每年都会举办一到两场庄严的径山茶宴活动。“希望能将径山茶宴传承下去,让古老的禅茶文化历久弥新。”释定贤说。
位于径山脚下的径山村,自2012年开始筹办民间版径山茶宴来弘扬茶文化。
民间版径山茶宴的发起人之一是径山村党总支书记、余杭区径山茶炒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俞荣华。俞荣华是土生土长的径山人,从小跟随父辈学习炒茶技艺,一家人靠着种茶、卖茶过生活,对于径山茶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民间版径山茶宴,让禅茶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径山的文化金名片。”俞荣华说。
在径山寺大师傅的指导下,俞荣华联合村内众多茶业人士创编茶宴仪式。他们四处请教专家,学习径山禅茶文化和宋代历史知识,不断摸索茶宴的展现形式。小到磨茶的石磨、点茶用的建盏、茶筅等工具的选购,大到整个茶宴的流程设计,俞荣华都费尽心力。“最忙的一天,我马不停蹄跑了8个点位,采买布匹、定制茶器、挑选桌椅,从杭州到安吉,驱车上百公里,直到深夜才回家。”
2015年4月,首场径山茶宴品鉴会在径山村文化礼堂举办,现场展示了唐代煮茶、宋式点茶、径山茶泡制及谢茶感恩等内容,受到茶界专家和在场观众好评。俞荣华的团队在传统径山茶宴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加入花道、香道、书法、抹茶制作技艺等内容,逐渐确立了一整套径山茶宴展演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近年来,径山村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让禅茶文化融入村中每一个角落。禅境寻踪、止步接缘、苏子遗梦……径山村将村内景观结合传说典故串珠成链,建成“禅村十景”,让游客在移步易景中感受充满韵味的禅茶文化。
径山村还将径山茶炒制技艺、抹茶制作技艺、茶筅制作、茶食制作等非遗传承人引入村里,成立工坊,活态展示与茶文化相关的非遗技艺。余杭区茶筅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金信是最早入驻工坊的匠人之一。
陈金信是浙江东阳人,原来从事竹编工艺。20世纪90年代,他接下日本客商的订单,制作日本茶道工具——茶筅。“茶筅制作原是中国传统技艺,但这种技艺在明代就已失传,因此我只能对照日本茶筅的样品进行仿制。”陈金信说。最初两年,因为制作技艺不够精良,他的茶筅在日本市场被当成地摊货。但陈金信没有放弃,花了6年时间反复试验,不断改进工艺,终于研制出细如发丝的茶筅,令日本客商赞叹不已。径山茶宴所使用的茶筅,也是来自陈金信的工厂。
“2003年我第一次来径山寺拜访,在寺中一块石碑上看到一张茶筅图,内心非常激动。在这个禅茶之乡,我找到了茶筅制作技艺的根脉。”陈金信说。2019年,陈金信入驻径山村非遗工坊。在工坊里,他不仅为游人介绍茶筅的历史,进行非遗技艺展示,还选拔了几名徒弟,悉心传授茶筅制作技艺。
如今的径山村,风景如画,茶香阵阵,家家户户都有一座小茶台,随时敬候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让大家进门就能喝上一杯香浓的径山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