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英雄是怎样诞生的,他既要有过人的胆识同时还要时刻保持冷静,一个平凡的人在成为人民英雄的背后需要承担旁人无法想象的危险,从开始行动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战胜了自己。

曹志刚

小时候的英雄梦

曹志刚,北京市赫赫有名的一位警察,他参与办理了数百起绑架劫持案,他的职业生涯不能仅仅以英勇来定义,他是一名极其富有正义感与使命感的警察。

曹志刚出生在山西一个小县城里,当地警备力量较为薄弱,曹志刚放学后时常能看到有些小混混明目张胆地在菜市场上抢买菜大妈的钱包。

即便旁人发现也无人制止,这样荒唐的场景时常发生,曹志刚暗自生气但也无能为力。

一天,这些小混混又来到菜市场,就在他们准备行动的刹那,一名女警冲了出来,利落地将几名小混混按倒在地,归还了大妈的钱包。

一旁的曹志刚被女警察的英姿所吸引,那时他便在心中决定长大后也要穿上这身警服制服更多坏人。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曹志刚在北京穿上了他梦寐以求的警服,并且开始跟随队长执行任务。此时的曹志刚没有想过自己在未来会成为让绑匪闻之色变的业界传奇。

“三枪”传奇

曹志刚的“三枪”传奇故事让更多人认识了这名业务能力一流的警员。

2004年5月,一名男子突然夺起路边水果摊的菜刀,又顺手搂住了路过的一名女青年把刀架在她的脖子上拽进了一间铁皮屋里。

绑匪与警察一直僵持到天黑,此时屋内一片漆黑,“哐当”一声,房门被人踹开,绑匪举刀的瞬间,枪声便响起,绑匪应声倒下。

2004年8月,一名男子劫持了一名年轻女子后就躲进了一栋楼房内,现场环境复杂,处处都有遮挡物。但就在绑匪伺机掀开窗帘朝外面望去的瞬间,一枚子弹直直地穿过了双层玻璃,打在了绑匪太阳穴的位置,人质也成功获救。

2006年11月,一名北京大学生在路上被劫持,绑匪一路开到了河北廊坊,警方也紧随其后。

趁绑匪减速期间,警方迅速超车将绑匪的车别停在路边。绑匪看形势不妙正欲将刀刺向人质的时候,一枚子弹就穿过车玻璃击中了绑匪,人质安然无恙。

在这三次惊心动魄的行动中,曹志刚始终都是那危急时刻扣动扳机的人,面对危机,他保持冷静拯救了许多年轻的生命。但曹志刚回忆起自己的职业生涯,最惊险的一次行动当属2004年解救吴若甫行动。

惊险的营救行动

2004年,2月3日凌晨,曹志刚突然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另一端只有简短的一句“有任务,立刻过来。”

曹志刚预感不妙,急忙赶去北京公安局,等他到达后才得知一个小时前发生了一起非常恶劣的绑架案,绑架对象竟是当时著名影星吴若甫

吴若甫当晚与朋友在外喝完酒准备乘坐自己的轿车离开时,突然有一辆车开了过来,三个男人从车上下来,掏出警证,说道:“我们是警察,我们怀疑你与一起肇事逃逸案有关,请跟我们到局里进行调查。”

还未等吴若甫作出回应,对方就把他拽进轿车,驾车朝郊区驶去了。半个小时后,吴若甫家中的电话就响起了,“吴若甫现在在我们手中,一天之内交出200万现金,规定时间内没给钱的话你们就永远别想再见到他。”

吴若甫的家人接听电话后意识到吴若甫是被绑架了,他们连忙拨通了公安局的电话。

公安局连夜成立专案组,对这伙绑匪的行踪展开跟踪调查,他们联系不久前发生的几起假扮警察绑架案件,确定是同一伙人所为,最后将搜查目标锁定在以王立华为首的绑架集团上。

王立华一伙人在北京当地公安局已被列入重点抓捕对象,他们已制造了好几起影响恶劣的绑架案,曹志刚对他们的行动方式也十分熟悉。

一年前,王立华在饭店偶遇了一名青年,当他得知那名青年与公安局局长的儿子关系要好时,便跟同伴将其骗到车上驾车离开,事后打电话到青年家中。

其父亲为保儿子的人身安全并没有选择报警,私下取了钱驱车赶往交易地点,但王立华一伙人拿到赎金后并没有放人,他们将人质残忍地杀害了。

被捕人王立华

面对如此狠毒的歹徒,曹志刚心中也会产生恐惧,但他知道越是到这种时刻越要保持冷静,作为行动队队长,他既要对人质负责也要对自己队员的人身安全负责。此次行动影响较大,随行会有电视台进行跟拍。

曹志刚一行人得知此时歹徒正藏匿于一处废弃农庄内,有五名荷枪实弹的歹徒看守在旁,双方随时都有可能交火。

2月3日晚,行动队将农庄层层包围,他们悄悄地将四周环绕的铁丝网剪了一个缺口,曹志刚作为队长第一个钻了过去,其他队员紧随其后。

他们在夜幕与树枝的掩蔽下慢慢靠近关押吴若甫的房间,屋内的歹徒完全没有想到警方会在深夜袭来,此时他们还躲在屋里休息,等他们意识到警方的脚步已经逼近的时候,已无路可退,歹徒只好束手就擒。

曹志刚迅速撞破了房门玻璃,持枪闯入屋内,在微弱的灯光下,他们发现了被铁链紧紧捆住的吴若甫,歹徒们还来不及反应便被警方擒住按倒在地,原来他们因天气寒冷已没有力气抵抗。

吴若甫顺利获救,营救行动仅耗时十几个小时,但这十几个小时对于曹志刚来说却无比煎熬。

虽然当时的气温低达零下二十几度,但曹志刚的警卫服已被汗水浸透,营救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危险。

曹志刚坦言当行动前听到摄像人员那句“要跟紧,这个人一会儿可能出不来”时,心中也充满了忐忑,这份职业对他来说每天都如同走钢丝般,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这个职业,每个岗位都需要有人去负责,他愿意去承担这份风险来守护更多人平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