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所谓:一条江汉路,半部国民史。

作为中国最长的步行街,江汉路不仅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更是保存着大量的百年民国建筑物。

提到江汉路,就不得不提到了汉口租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汉路步行街

汉口租界,也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

1856年,也就是清咸丰6年,英法两国在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1858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同时增辟汉口等十多个通商口岸。

1861年,在4艘军舰、几百名士兵的护送下,英国驻大清国公使巴夏礼来到汉口,与汉阳府知府刘启衔、汉阳知县黎道钧(那时汉口还隶属于汉阳府)在汉口划定租界界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夏礼,火烧圆明园的祸首)

按照划定内容,将花楼巷江边往东8丈起,至甘露寺江边卡角东止,长250丈,深110丈,合458.28亩地域为英国在汉口的租界,租金为每年缴地丁银92两6钱7分2厘1毫。

换算下来,一亩地的年租金也就2千零2毫。

但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也只能让这点散碎银末子,迫使江汉路部分区域开始成为租界地带,英国人也开始将其化为区域,开始修建起大片的西式建筑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末汉口英租界)

1898年,英国殖民地又签订了“展界条约”,将租界更扩大范围,令“郡阳街至中山大道南东路至合作路之间的337亩5亩土地”全部囊括进去。

英租界的开启,其他列强也开始跟队,除了美国,德国、俄国、法国、日本以及比利时也纷纷“趁火打劫”,要求开辟一块租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汉口租界)

租界的设立,一定程度促进城市的发展

这些列强前后在汉口开辟租界,严重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但从客观分析,这些租界也在一定程度促进了资产主义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汉路步行街所保留的民国老建筑)

在租界的带动下,英租界先后开办了太古、怡和、太平等31家洋行,主要从事茶叶、木材、机器等贸易,成为了五国租界中经济最繁荣、贸易最发达、商业最繁荣的区域。

其他租界的商业贸易的兴起,汉口在经济发展、人口数量逐渐超过了武昌和汉阳。

1900年,汉口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繁华都市,被称为“东方芝加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汉路四明银行旧址,出自建筑大师卢镛标之手)

虽说促进经济发展,却也让我国领土不断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加紧经济掠夺的目标,也成为罪恶的渊获、藏污纳垢之地。

同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不断与民间资本企业争夺市场,加剧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加剧了社会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璇宫饭店始建于1928年,是湖北历史最悠久的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饭店)

不过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也进一步程度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如今的江湖路也保留着大量的民国建筑,历经百年的它们,也等待着更多游客,共同感受当年那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