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1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获悉,2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关于印发〈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
  《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实施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场地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健身组织活力充分彰显,赛事活动全域化推进,科学健身服务常态化开展,人民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19名,群众体育引领员队伍达到100万人。

全省新建(改扩建)
全民健身设施项目2200个以上

“健身去哪儿”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已成为制约新时代人民群众追求更高生活品质、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关键问题。《实施计划》明确提出,要实施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着力完善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各市(州)实施本级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公共体育馆、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公共游泳馆、一个体育公园“五个一”工程。各县(市、区)建设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并选建公共体育馆、游泳馆、健身广场、滑冰馆等。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有一个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场。每个行政村(社区)建有一个多功能运动场。到2025年,全省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乡镇(街道)健身中心、社区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社区足球场等各类全民健身设施项目2200个以上。
  同时也要着力改善居住区健身场地设施配套。《实施计划》要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严格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不得挪用或侵占。
  不仅如此,还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公园绿地、河湖沿岸、滩地、旧厂房、仓库、桥下空间等可利用土地资源,新建或改扩建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品类丰富、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实施计划》要求,到2025年,全省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73个以上、体育服务综合体500个以上。

打造10个以上
具有影响力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

如何激起全民运动浪潮?定期举办体育赛事必不可少。《实施计划》提出,要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年均组织县级以上赛事活动7000场(次)以上。省级定期举办省运会、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智力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川籍农民工运动会等综合性运动会。市(州)定期举办本级综合性运动会,并打造5种以上不同类型、符合当地实际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每种赛事活动每年举办1次以上。县(市、区)打造3种以上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每种赛事活动每年举办1次以上。乡镇(街道)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两次以上。行政村(社区)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次以上。
  支持各地各行业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和民间体育资源,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逐渐形成“一地(城)一品”“一地(城)多品”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新格局。推进川渝两地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联动开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计划》要求,到2025年,打造10个以上具有全国或区域影响力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

到2025年
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5万名以上

此外,《实施计划》还提出,要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四川品牌,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引领员队伍建设,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富有活力的志愿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引领员激励机制,到2025年,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5万名以上,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提高科学健身服务水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