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今天发达国家已经把大部分产能转移到了中国,一旦出现需求不足,受影响最大的不是这些发达国家,而变成了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完全靠外商投资不行,靠的是产品竞争力,竞争力靠的是积累。很多国家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比如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只有一条路,就是要生产出高质量的、被全世界市场都接受的、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这种产品可以是实体产品,也可以是虚拟的产品。

这个世界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其实寥寥无几,全球人口超过五千万的一共有28个国家,可以分成几类,一、老牌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二、曾经达到过人均GDP1万美元,但没有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三,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目前达到3万美元的国家,韩国,四,从未达到人均GDP1万美元的国家,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菲律宾、埃及、越南、民主刚果、伊朗、泰国、南非、坦桑尼亚、缅甸、哥伦比亚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中国2019年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2021年是12551美元。以上这四个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在2012年的人均GDP分别是,俄罗斯1.5万美元、巴西1.2万美元、土耳其一点2万美元、墨西哥1.0美元。那时的中国人均GDP只有0.6万美元,到了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了1.14万美元。这四个国家分别是,俄罗斯、1.01万,土耳其0.85万,墨西哥0.83万,巴西0.68万,四个国家的人均GDP在过去几年全部是负增长。

国家为什么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四个国家是墨西哥、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各自都有自己的复杂的原因。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完全靠外商投资不行,人均GDP上升后的劳动成本优势不可持续,外资会走掉,墨西哥就是典型。墨西哥的经济增长得益于1992年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墨西哥的人均GDP从1992年的4000美元量级增长到2014年的1.1万美元。然而,从2014年至2020年,墨西哥经济不进反退,2020年人均GDP反而下降到了0.83万美元。亚洲的马来西亚也是类似的情况,人均GDP从1992年的3000多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1万美元,然后就原地踏步,这些国家的成功源于劳动力成本而引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停滞不前也是因为这种产业转移。当你的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你的劳动力成本就没这么便宜了。如果国家没能在其他领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只靠劳动力便宜,估计人均GDP发展的上限就是1万美元出头了。对于一家美国公司而言,工厂开在吉隆坡和开在河内没太大区别,世界上永远存在剩余劳动力丰富的穷国,工资高了,工厂就转移走了。外资企业来你的国家是因为成本优势,你的成本优势没有了,自然就会离开,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不行。这方面的例子是巴西、俄罗斯,这两个国家都是资源非常丰富,发展依靠资源相关行业,然而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产量也是有限的,资源的产出无法无限扩张,而以石油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价格也并不稳定。当资源的价格上去时,这些国家就爽得很,一旦资源产出过剩,当资源的价格掉下来就惨不忍睹了。所以这些资源类国家的经济比第一类更不稳定。

单纯依靠城市化和基建也不行,基建总有饱和的一天。另外,基建的钱从哪里来?内债可以借新还旧,搞庞氏,外债还是要还的。土耳其就是一个例子。土耳其的经济爆发式从上个世纪末到2013年,人均GDP从4000美元涨到了1.26万美元,然后掉头向下,2020年只有8500美元了。2003年埃尔多安出任总理后,发展经济两条路,一个是加快城市化,另一个就是大搞基建。2010和2011年,土耳其政府发布了雄心勃勃的2023远景规划,计划在2023年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大力推进城市化和超级基建工程制图。其拉高GDP的主要手段,土耳其的基建很有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评选的全球250家最大承包商中,土耳其有40家,排名第二。第一自然是中国。土耳其的外汇储备不多,货物贸易也基本上是逆差,基建的投入大多靠债务,特别是外债。在过去十年,土耳其建设了一系列大型基建项目,然而靠基建拉动经济也无法持久,基建总有建完的一天,外债也总是需要还的。土耳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也没什么竞争力,国际贸易始终无法平衡。从2013年开始,土耳其经济就掉头向下,一蹶不振了。上面三个问题其实中国也都存在。中国的低技术劳动力成本在过去几年迅速上升,制造业工厂越来越难以低成本招到员工。之前提到过的这些巨头,华立集团生产的鞋厂基本都转移到了越南。

资源方面,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方面,从石油到铁矿是绝对的净进口国。虽然资源是进口国,我国同样存在大量产能过剩问题,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原因就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然而今天发达国家已经把大部分产能转移到了中国,一旦出现需求不足,受害最大的不是这些发达国家,而变成了中国为基建投资和房地产的依赖,我们也有。基建和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很大,经济增长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GDP增长不是天上掉馅饼,不是每年天生就应该涨6%。把墨西哥、俄罗斯、巴西、土耳其这几个国家拖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我们也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是试图去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从人均GDP1万美元走到2万美元,韩国就是一个范例。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只有一条路,就是要生产出高质量的、被全世界市场都接受的、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这种产品可以是实体产品,也可以是虚拟的产品。汽车是产品,手机是产品,软件是产品,移动互联网APP也是产品,游戏、电影、电视剧也都是产品。这些产品还是本国公司生产的,本国公司的定义是总部和核心部门在中国。工厂可以移走什么?其他可以移走吗?

移不走,总部营销、核心研发设计,这些很难移走。苹果可以把生产基地从中国移到印度,很难想象苹果能把总部从美国移到任何一个其他国家。同样,大家都知道腾讯和阿里的股权中外资的比例非常大,但我们也无法想象腾讯、阿里这样的公司可以把总部从中国迁移到美国。总部在中国,高管很大比例是中国人,核心部门很大比例在中国,这样的公司就是中国公司。为什么强调总部的概念?因为总部代表了大量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核心工作岗位。而这些岗位是很难随意迁移去其他国家的,同样,企业整体层面的积累也会更多地沉淀在总部这个层面,而不是各个国家的分公司。

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韩国正在开始挑战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和俄罗斯、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四个国家,以及同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阿根廷、智利、马来西亚。这些国家的区别是什么?就是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的竞争力。韩国的化工、造船、半导体、消费电子都具有全球竞争力,这些企业虽然同样股份大比例被外资持有,但总部都还在韩国,是韩国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对国内市场并没有太多保护,很多领域都曾经被外资企业所完全占领,但同样,这种与外资顶尖企业面对面的竞争也锻炼出来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国内企业,这些企业不仅仅在国内市场上逐步取得优势,甚至开始了全球扩张,中国已经出现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很多核心的工业品类,中国的产量都遥遥领先,位居全球第一。

而新兴服务业领域,中国也开始出现有一定全球影响力的企业。走出中等收入陷阱,靠的是产品竞争力,竞争力靠的是积累,国家层面的积累更多的是基础设施,基建,更多的积累是企业层面的,是技术的积累,是管理能力的积累,是品牌和用户的积累。

举个例子类比吧,中国引进桑塔纳上市大概是1985年,到今天将近40年了。比亚迪第一款汽车上市是2005年,比桑塔纳晚了20年,但今天在汽车领域的积累,我相信比亚迪不会比上汽集团差多少。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更是明显胜出,俄罗斯,土耳其,巴西,墨西哥这些国家,他们快速发展了很多年,但他们这些国家或者依靠资源,或者依靠外资,都没有留下什么积累沉淀,也没有出现能做出有全球竞争力产品的企业,对中国未来的经济不同人,有不同样的观点,我认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 双位数的经济增长应该一去不复返。但是哪怕每年3%~4%的经济增长也足够中国在2035年之前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总的来说未来可期。

欢迎点赞留言关注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