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着20多年政协委员经历,2018年于欣伟首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便提出“加快推动网络游戏分级制”这一提案建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曾在高校教书育人的经历,使得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于欣伟始终心系青少年健康成长。履职5年来,她共提交26件提案,其中近一半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涉及范围包括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未成年人保护、健康管理等方方面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于欣伟。

回望过去,于欣伟直言“收获满满”。她通过参与全国政协工作不断学习成长,更注重如何站在国家高度去看问题、找对策。在此过程中对人民政协这一“专门协商机构”的定位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受。“通过政协这一专门的协商机构广泛听取大众的建议然后向上反馈,可以很好地为国家的立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同时,她也十分注重发挥政协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重要职能作用,既要将百姓关注的问题反映上去,也要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下去。“在我履职全国政协委员的过程中,也带动很多身边的人,特别是我所在的基层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也在提升,很多人更加关注国家的政策情况了。”于欣伟说。

今年她共提交了10个提案,其中持续关注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青少年身体姿势失衡等话题。

提案

运用人脸识别技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

将青少年身体姿势评价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近年来国家制定或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明确了游戏企业、家长、社区、学校等在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工作中的主体责任,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未成年人因身份信息冒用或网络原因不被防沉迷系统识别,绕开了防沉迷系统玩游戏。

为此,需要进一步压实游戏企业、学校和家长责任。于欣伟建议,游戏企业应要求成年人用户在交易、登陆时强制人脸识别,减少疑似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帐户的人脸识别时间周期、增加人脸识别验证需求频率。

同时,学校要加强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管理,严把校内上网服务安全防护关,强化教育疏导关,丰富学生的文体活动,构建家校共育协作机制。家长也要树立家庭是防沉迷第一防线的责任意识,切实承担自己的管理责任。

除了推进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等相关措施的落实,于欣伟还针对青少年身体姿势失衡的普遍与高发,提出“关于将青少年身体姿势评价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建议”。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因身体姿势失衡而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于欣伟指出,张卫教授在《广州市青少年身体姿势与功能动作现状及特征研究》一文,对广州市、深圳市青少年身体姿势样本的抽查研究发现,身体姿势失衡具有高发性。

2015-2019年广东省先后筛查了近300万青少年的脊柱健康状况,发现脊柱侧弯发病率约3-5%,颈椎后凸、胸椎后突、腰椎前凸或后凸等脊柱形态异常达约24%。

目前正在执行的2014修订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中涉及形态学的只有观察身高体重指标的BMI指数。于欣伟表示,建议在未来更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在身体形态的评价内容中增加脊柱侧弯、OX型腿、盆骨位置及足部形态等4项较为重要的身体姿势指标。

同时,开展全国性青少的身体姿势现状研究。由医学和体育类高校联合攻关,研究青少年身体姿势失衡的形成及代偿机制,研发预防和干预包括脊柱异常、XO型腿等运动康复技术及“一书一教材”,作为体育课程的基础内容之一。

持续推进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举措完善

五年来从不同角度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进行提案

于欣伟持续关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这一主题。早在2018年,她便建议尽快出台强制性分级标准,防止未成年玩家沉迷网游。

“应从文化价值导向、限制时间、对抗程度(枪战、血腥)等,根据国家的定位和要求,由行业协会、专家来讨论参与制定这个标准。”她在提案中举例道,比如按年龄段(6-12岁,12-18岁和全年龄段)和内容性质(价值导向、健康程度、时间限制、对抗程度等)进行细分,详细定义内容标准,确定不同游戏的适用人群。

本届全国政协,于欣伟每年都会从不同角度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进行提案。2019年,她在相关提案中提出,建设网络游戏第三方评价机制,打造真正基于民间力量的网络游戏评价中心。2021年又进一步提出,利用区块链具有的不可篡改、可溯源、分布式等特性,实现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监管,减少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伤害。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过程中,于欣伟联合诸多法律界的专家通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后发现,该草案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要求散落在各个段落当中,而且很多要求不够明确。对此她提出,希望能够专门有一章节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明确要求。

于欣伟回忆,那段时间里,她和专家、委员多次开会研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草案进行详尽学习研讨,为其修订提出了详细的具体修改建议,形成了一份厚厚的修改建议材料提交给全国政协。

202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特别用一个章节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了明确要求。例如,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要求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时进行实名认证、时间管理、消费管理等。

“这些提案都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于欣伟欣喜地说,这几年可以明显地看到,政府、企业等对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这一问题越来越看重,规范力度也越来越大。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摄影:南都记者 何玉帅